关于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的几点看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4-14
/ 2

关于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的几点看法

杨波

杨波

云南省大理州南涧县水土保持监督站云南省南涧县675700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态环境破坏问题也越来越严重,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问题成为发展的主要矛盾。生态环境中的水土流失问题是最常见的,这也对人们的生产生活以及社会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影响。随着人们和社会对环保的重视,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的重要性也凸显出来。本文对目前生态环境现状、生态修复需遵循的原则以及生态修复途径等问题作了详细的分析和系统的阐述。

关键词: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现状;原则

人口的增长,生态环境不断退化,水土不断流失,导致自然灾害频发,土地生产力受到很大的影响。生态修复对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的作用,生态修复能够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增加植被覆盖率,还能有效地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进行生态修复能够使生态环境稳定健康发展,促进生态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利用生态系统的调控能力,恢复受损土壤环境是水土保持的要点。

一、目前生态环境现状

我国虽然土地面积大,资源较为丰富,但人口基数大,人均占有率较小,因此,水土保持工作尤为重要。近年来经济的发展造成生态问题越来越凸显,而各方面又不太重视生态环境保护问题,过度开发水土资源,造成水土严重流失,目前我国仍存在200多万平方千米的水土流失范围急需治理。如果不采取适当的防治措施,将会使生态环境破坏日趋严重,对人们的生存和经济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威胁。

就目前来看,我国的水土流失范围较大,流失总量也较大,这就对水土保持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难度。对于生态修复问题,国家政府各相关部门已经开始加以重视,并在实际工作中对水土流失问题加以控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部分地区,由于水土流失、生态破坏较为严重,就需要采取必要的生态修复手段对其进行修复治理。

二、生态修复遵循的原则

(一)以生态为主导,尊重自然

水土保持的理论依据和基础是生态学原理,在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工作当中,必须以生态为主导,遵循生态发展的原则和一般规律,充分尊重自然,了解生态与各种生物之间的竞争、互惠、共存联系,了解生态的组成和演变规律,在充分掌握这些的基础上,在实际工作中进行合理的运用,提高生态环境的自我恢复能力。

(二)因地制宜原则

我国地域辽阔,各地地形、地貌、气候差异较大,人口分布情况、经济发展情况、水土流失情况、年降水量、植被覆盖面积等也存在较大差异。因此,进行生态修复工作运用的方法也不尽相同。要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和自然条件合理选择修复方式,不能仅仅依据某一成功修复治理经验而对全部生态修复工作进行规划,这样可能会造成生态环境被不同程度的破坏,不仅不能达到生态修复的目的,而且还加重了生态破坏程度。因此,应结合当地的具体情况和自然条件,对植被的类型以及恢复的方法进行认真细致的考虑和研究,合理选择适宜当地的生态修复方法和技术,提高修复能力[1]。

(三)流域整体修复

流域治理是水土保持的一部分,提升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和自我恢复能力能够加快流域修复的速度。因此,在进行流域生态修复治理时,应划分流域单元,对水土流失的和生态修复的布局进行整体的规划和设计,同时将流域生态系统与其上下游生态系统进行联系,以求达到更好的生态修复效果。

(四)生态修复要与工程措施相结合

水土保持在生态修复中并不是万能的,它不能完全取代以往传统的水土保持措施及方式(如坡面水系工程、坡改梯工程等),部分成熟的工程修复措施在治理水土流失的过程中依然具有重要意义。作为一种水土流失治理新技术手段,水土保持生态修复能够对以往传统工程修复措施进行完善。因此在进行治理规划时,应将生态修复与工程修复措施充分结合,以求实现更好的治理效果,达到更好的治理目标。

(五)生态修复需遵循经济可行原则

在进行水土保持规划设计时,应遵循经济可行原则,不仅要对修复治理的资金投入是否符合经济发展进行考虑,还要考虑资金投入的可靠性和实效性,更要考虑生态修复过程中系列修复手段(如退耕还林、封禁等)对修复地区经济造成的影响,通过对修复地区经济情况进行考虑,充分遵循可行性原则,采用利用和保护相结合的修复治理方式,确保经济发展能够与生态修复相协调,满足可持续发展要求[2]。

三、生态修复途径

生态修复主要有五个途径:一是退耕还林;二是封山禁牧;三是调整结构,可持续发展;四是综合治理;五是生态移民。

退耕还林是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的重点,通过对大量研究资料进行分析,发现造成水土流失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坡耕地不退耕。坡地是发生水土流失的主要部位,坡度25度以上的坡地不退耕就会造成一定的水土流失问题。我国实施退耕还林政策,不仅有了对坡地退耕的立法保障,还从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生态破坏、水土流失问题,

封山禁牧是生态修复的有效措施。过度放牧是造成水土流水的重要原因,如以往内蒙古地区牧草旺盛,但由于过度放牧造成植被被破坏,出现沙漠化。在退耕还林的基础上进行封山禁牧,对保护植被、尽快恢复生态结构具有重要意义,对防治水土流失也有积极的作用。封山禁牧是对退耕还林政策的完善,这一政策对恢复生态、特别是农牧地区的生态具有重要意义。

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对生态恢复具有重要的意义。对农业产业结构进行调整,首先需要从思想上和行动上改变农民群众一直以来粗放经营、广种薄收的观念,逐渐转变到集约经营、精耕细作观念上来。以提升农民群众的经济效益中心,对产业结构进行调整,但要确保农民稳定收入和基本生活需要,不能以牺牲农民利益的方式达到治理要求[3]。

生态修复中最根本的措施是综合治理。要想保证退耕还林、封山禁牧工作顺利开展,实现可持续生态修复,就需要保证农牧民的经济收益。水土综合治理是改善农牧生产条件,确保农牧民收入的基础,也是国家政策和措施顺利实施的基础。

结语:

生态环境恶化,水土保持工作便产生了,其对生态保护具有重要作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是我国目前的一项重要工作,对国家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具有重要意义。生态修复要遵循一系列的原则,如以生态为主导、因地制宜、生态修复与工程相结合等,只有在生态修复过程中,严格遵守这些原则,才能实现生态修复的整体目标,让生态修复能够真正起到维持生态平衡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徐红兵.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的特点与原则[J].南方农业,2014,12:80-81.

[2]万云江,谢颂华,王农.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工程水土保持监测设计——以江西省安远县水土保持生态修复试点工程为例[J].中国水土保持,2011,12:34-36.

[3]李霞.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中的生态修复[J].今日科苑,2014,09: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