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干预联合健康指导对肺栓塞患者采用PICC置管的依从性影响研究

/ 2

心理干预联合健康指导对肺栓塞患者采用PICC置管的依从性影响研究

杨晓会丁燕王娜

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650021

【摘要】目的:探究对肺栓塞患者应用PICC置管时,采用心理干预联合健康指导,对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产生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中2016年9月至2018年6月间收入的所有肺栓塞应用PICC置管治疗患者的一般资料,根据本次实验要求抽取出80例患者纳入本次研究中,通过随机分组方案,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分别命名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中均纳入4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护理模式,而实验组患者则在此基础上加用心理干预联合健康指导,对比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的状况。结果: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10.00%),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40.00%),两组患者结果间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肺栓塞患者PICC置管患者采用心理干预联合健康指导,并能够有效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是一种有效的护理方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关键词】心理干预;健康指导;肺栓塞;PICC置管;应用价值

PICC置管是一种应用于辅助治疗肺栓塞患者的方案。由于肺栓塞是一种较为长期的疾病,所以在对患者进行治疗时,需要对患者进行反复穿刺,而外周置管,能够有效避免反复穿刺对患者造成的痛苦,降低药物对患者造成的静脉损伤,同时也可以避免药物外渗而导致患者出现的组织坏死[1]。心理干预和健康指导,是目前临床研究中的一种新型护理方案,心理干预主要是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对患者的不良情绪进行疏导,以改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而健康教育则是使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对自身的疾病和治疗方案有一定的了解,降低患者由于未知而出现的恐惧情绪[2]。本次研究中探究对肺栓塞患者PICC置管患者应用心理干预联合健康指导的效果,讨论其临床应用意义。取得了一定效果,现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院中2016年9月至2018年6月间收入的所有肺栓塞应用PICC置管治疗患者的一般资料,根据本次实验要求抽取出80例患者纳入本次研究中,通过随机分组方案,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分别命名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中均纳入40例患者。对照组中患者年龄26—56岁,平均年龄(46.7±5.4)岁。实验组中患者年龄25—58岁,平均年龄(45.4±5.6)岁。所有患者均采用PICC置管常规方案进行治疗。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上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案,主要包括对患者进行日常体征检测、病房常规护理等工作。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心理干预联合健康指导干预,具体方式如下。

护理人员在护理时,需要根据患者的临床病史,护理人员应当制定相应的预见护理计划。护理人员在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时,应当着重缓解患者的紧张和恐惧心理,这是由于肺栓塞的临床致死率较高,所以多数患者对疾病都处于未知状态,会产生一定的不良情绪,而护理人员应当对患者的心理状况进行安抚,告知患者治疗方案和疾病的相关知识,降低患者的不良情绪。这样能够帮助患者进行心理状态缓解,从而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在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时,护理人员应当根据患者的接受程度,采用尽可能通俗易懂的语言,对患者进行疾病讲解,告知患者治疗方案的应用状况,这样能够改善患者。从而在治疗过程中能够对自身的行为加以注意,配合治疗工作的开展,对于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有积极作用,同时护理人员还可以引导患者进行患患之间的疾病沟通,帮助患者树立疾病的治愈信心,疗效良好的患者可以与其他患者分享自身的治疗状况,这样能够帮助患者建立同理心,从而改善患者的对于疾病的了解。

同时在住院过程中,护理人员应当叮嘱患者家属,在进行探视时,避免对患者的情绪造成刺激,避免患者的正常生理功能受到影响。

1.3评价标准

记录所有患者的置管并发症发生状况,主要包括静脉血栓、感染、导管堵塞、皮肤过敏的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中涉及到的各项实验数据均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进行数据处理,而本次研究结果中涉及到的不良反应发生率采用率(%)的形式表达,实验结果则应用卡方进行数据检验,而实验中涉及到的患者,一般资料则应用(均数±标准差)的形式表示,数据采用t检验方案,若p<0.05,则证明统计学意义存在。

2结果

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10.00%),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40.00%),两组患者结果间有明显差异(P<0.05)。

表1两组患者不良并发症发生率

3讨论

肺栓塞是一种临床上十分常见的肺部疾病,具有较高的致死率,并且临床治疗难度较大。所以在对患者进行治疗期间,应当配合合理的护理方案,以确保患者的治疗效果。心理干预是在对患者进行治疗时,保证患者心理状态的重要方式[3]。而健康教育则能够使患者对疾病以及治疗方案有一定的了解[4]。其主要方式是对患者的生理状态进行风险评估,改善患者的生理状态[5]。同时通过对患者进行各项细节护理,有预见性的对患者的PICC置管并发症进行预防,从而提高患者的住院感受,改善患者恢复[6]。

综上所述,对肺栓塞患者PICC置管患者采用心理干预联合健康指导,并能够有效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是一种有效的护理方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龚敏,邓淑琴.1例脑瘤患者PICC置管后并发深静脉血栓的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7,14(04):158-159.

[2]魏红侠,王吊霞,姚晚侠.PICC置管并发深静脉血栓病人的综合干预[J].护理研究,2016,30(28):3555-3557.

[3]蒿若楠.PICC相关性上肢深静脉血栓危险因素及高危评分模型的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6.

[4]何乾英,唐忠敏,覃秀玉,韩忠秀,覃学燕,周小梅.PICC置管后致静脉血栓的护理[J].蛇志,2016,28(01):95-97.

[5]郝瑾祎,唐婷,倪冬敏,杜佩红.1例肿瘤患者PICC置管感染并发肺栓塞的原因分析及护理[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3,17(22):212-213.

[6]方文华,董洪瑜.肺癌患者PICC置管并发静脉栓塞原因及护理[J].首都医药,2011,18(02):2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