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血性脑血管病复发相关的危险因素总结及干预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8-18
/ 2

缺血性脑血管病复发相关的危险因素总结及干预

田媛

田媛(沈阳市和平区北市社区服务中心110001)

【摘要】目的分析缺血性脑血管病复发相关的危险因素总结及干预方法。方法对比分析53例复发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复发组)及首次发生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对照组)的临床资料分析年龄、性别、原发性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肥胖、吸烟、酗酒等缺血性脑血管病复发中的作用。结果复发组年龄>60岁、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肥胖、吸烟、酗酒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年龄、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肥胖、吸烟、酗酒均为缺血性脑血管病复发的危险因素。加强这些因素的干预可预防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复发。

【关键词】缺血性脑血管病复发危险因素干预

【中图分类号】R743.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2)08-0034-01

我院2006年1月至2007年9月收治脑梗死患者255例,其中复发性脑梗死53例,现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复发的危险因素及干预方法。

一、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选择我院2009年1月至2010年9月诊治脑梗死患者255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复发性缺血性脑血管病(复发组,发生2~4次)53例,男33例,女20例,年龄53~80岁,平均年龄(70.2±6.6)岁;首次发生缺血性脑血管病(对照组)202例,男95例,女107例,年龄42~82岁,平均年龄(68.5±8.1岁)。全部養例均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仪制订的诊断标准。复发性脑梗死的诊断标准:(1)出现新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和体征。(2)首发的症状和体征加重,并排除了进展性脑卒中。(3)上述情况经头颅CT或MRI证实有≥2个梗死灶。原发性高血压诊断符合1999年WHO诊断标准。糖尿病按199年WHO的诊断及分型标准,均为2型糖尿病。全部患者排除心肌梗死、肝肾病变。高胆固醇血症清晨空腹TC>5.7mmol/L。吸烟指首发缺血性脑血管病后仍平均每天吸烟多于1支,连续3个月以上。首发缺血性脑血管病后已戒烟者不计算在内。所有入选患者均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判断有无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2、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法,对复发组53例与对照组202例患者在年龄、性别、原发性高血压、糖尿病、高胆固醇血症、吸烟、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等危险因素方面进行对比分析。

3、统计学方法:采用SAS软件,构成比的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两组患者危险因素的分布情况见表1.复发组患者合并原发性高血压、糖尿病、高胆固醇血症气节占比例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复发组男性、年龄>60岁、吸烟的比例也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结果显示,复发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为54.7%,对照组为3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1两组患者危险因素的分布情况[例(%)]

三、讨论

讨论缺血性脑血管病是复发率较高的一种疾病,本组255例脑梗死患者中,53例为复发性脑梗死,占20.85%。对本组复发性脑梗死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如下:(1)年龄及性别:本研究结果显示复发组年龄>60岁的患者占77.4%男性占62.3%表明脑梗死复发与年龄呈正相关,男性复发率明显高于女性,可能与男性不良生活习惯较多有关,女性患者绝经前内源性雌激素可起到血管保护作用,可能是女性患者复发略少的原因之一[1]。(2)原发性高血压、糖尿病:原发性高血压是缺血性脑卒中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有研究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血压下降与脑卒中复发率下降呈正相关,所有合并原发性高血压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防复发均应积极进行降压治疗[2]。病理研究结果证实,原发性高血压早期可引起脑细小动脉壁纤维变性和脂肪透明变性,后期血管中膜胶原成分增加,内膜粥样硬化,易发生血栓形成。糖尿病患者由于脂质代谢障碍、DHL-C降低、DHL-C增高并沉积于血管壁;同时脂质过氧化物增多,抗氧化活性降低,血小板活性降低;血液流变学改变、广泛的血管、微血管病变和血管内皮的损害,使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加速,从而导致缺血性脑卒中的复发。因此,积极有效地控制血压、血糖在脑血管病二级预防中应得到足够的重视,以减少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复发。(3)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本研究结果显示复发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比例(54.7%)高于对照组(38.1%)。血脂、血糖、纤维蛋白原等的异常,为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病理基础,特别是胆固醇与动脉粥样硬化及血管狭窄的发生密切相关。国内有研究报道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严重程度、狭窄程度以及溃疡块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复对严重颈动脉粥样硬化及狭窄>70%的患者早期行颈发呈正相关[3],因此,利用无创超声技术对脑血管病高危人群进行颈动脉粥样硬化情况检测,对这部分患者有针对性地进行降脂、降糖、抗血小板活性治疗,对预防脑梗死复发有重要的意义。欧洲4S试验结果表明,他汀类药物和多种降血脂药物可能都有稳定斑块的作用,通过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抗炎、抗交感神经作用等促使斑块稳定[4],动脉内膜剥脱术,其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生率及复发率明显降低。(4)吸烟:本研究结果显示,复发组吸烟者占60.4%,高于对照组(3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烟草中尼古丁长期刺激交感神经而使血管收缩,血压升高,烟草中一氧化碳对血红蛋白高度亲和引起氧缺乏,导致脂类代谢改变和动脉粥样硬化。吸烟是缺血性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5],因此,戒烟可降低脑梗死风险。

总之,缺血性脑血管病占全部脑血管病43%~65%,有报告达80%,且致残率与复发率均相当高,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约有20%~40%可复发,因此,寻求,有效而安全的治疗和预防方法对减少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致残和复发均有重要意义[6]。我们应高度重视脑梗死的二级预防,定时检测血压、血糖、血脂等,并根据患者的病因采取个体化治疗,以降低脑梗死复发率,延长患者寿命。

参考文献

[1]SalehTM,ConnellBJ,LeggeC,etal.Estrogenattenuatesneuronalexcitabilityintheinsularcortexfollowingmiddlecerebralarteryocclusion.BrainRes,2004,1018(1):119-129.

[2]RashidP,Leonardi-BeeP.Bloodpressurereductionandsecondarypreventionofstrokeandothervascularevents:asystematicreview.Stroke,2003,34(11):2748-2749.

[3]易兴阳,余昌明,潘光强,等。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关系探讨。中华神经科杂志,1999,32(4):210-225

[4]StrandbergTE,PyoralaK,CookTJ,dtal.Mortalityandincidenceofcancerduring10-yearfollow-upoftheScnadinavianSimvastatinSurvivalStudy(4s).Lancet,2004,364(6436):771-777

[5]PuddeyIB,ZilkensRR,CroftKD,etal.Alcoholandendothelialfunction:abriefreview.ClinExpPharmacolPhysiol,2001,28(12):1020-1024

[6]韩仲岩、丛志强、唐盛孟《神经病治疗学》p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