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数学学习方法谢群芳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2

浅谈高中数学学习方法谢群芳

谢群芳

河南渑池高中谢群芳

不少小学、初中数学学科成绩优异的佼佼者,进入高中阶段,第一个跟头就栽在数学上.进入高中以后,往往有不少同学不能适应高中数学学习,进而影响到学习的积极性,甚至成绩一落千丈.出现这样的情况,原因很多,本文仅从学生的学习状态方面做一分析,浅谈高中数学学习方法.

众多初中学习的成功者沦为高中学习的失败者,成绩滑坡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被动学习

许多同学进入高中后,还像初中那样,有很强的依赖心理,跟随老师惯性运转,没有掌握学习主动权.表现在不定计划,坐等上课,课前没有预习,对老师要上课的内容不了解,上课忙于记笔记,没听到“门道”,没有真正理解所学内容.

二、学不得法

老师上课一般都要讲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剖析概念的内涵,分析重点难点,突出思想方法.而一部分同学上课没能专心听课,对要点没听到或听不全,笔记记了一大本,问题也有一大堆,课后又不能及时巩固、总结,寻找知识间的联系,只是赶做作业,乱套题型,对概念、法则、公式、定理一知半解,机械模仿,死记硬背,也有的晚上加班加点,白天无精打采,或是上课根本不听,自己另搞一套,结果是事倍功半,收效甚微.

三、不会自学

学生自学能力低,在初中大凡考试中所用的解题方法和数学思想,教师基本上已反复训练,老师把要学生自己高度深刻理解的问题,都集中表现在他的耐心的讲解和大量的训练中,而且学生的听课只需要熟记结论就可以做题(不全是),学生不需自学.但高中的知识面广,能力要求高,只有通过较少的、较典型的一两道例题讲解去融会贯通某一类型习题,如果不自学、不练习,学生掌握不了这一类型习题的解法.另外,科学在不断的发展,考试在不断的改革,高考也随着全面的改革不断的深入,数学题型的开发在不断的多样化,近年来提出了应用型题、探索型题和开放型题,考的就是学生自己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懒于思考

初中学生学习数学许多是机械的训练,模仿做题,他们模仿老师思维推理较多.学生在学校学习数学的目的,不仅仅是获得计算能力,而重要的是获得自己去探索数学的体验和利用数学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获得对客观事实尊重的理性精神和对科学执着追求的态度,获得创造性的思考能力.

要把数学学好就得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使自己进入数学的广阔天地中去.以下为笔者的一些见解:

一、培养数学学习兴趣

两千多年前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人们经常倾向于认识、掌握某种事物,并力求参与该种活动的心理特征,兴趣能直接转化为学习动机,成为激励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如果学生对数学具有高度的学习热情,就会津津有味、不知疲倦地进行学习,这就会大大的提高学习效率.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可通过介绍古今中外数学家的成才之路等数学史料及数学的广泛应用;或运用直观手段创设情境、精心设疑,让学生以疑激思、以疑获知;或组织游戏、竞赛等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并努力使这种兴趣逐步稳定.

二、建立良好的学习数学习惯

良好的学习数学习惯,会使学生学习感到有序而轻松.高中数学的良好习惯应是:多质疑、勤思考、好动手、重归纳、注意应用.良好的学习数学习惯还包括课前自学、专心上课、及时复习、独立作业、解决疑难、系统小结和课外学习几个方面.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要把教师所传授的知识翻译成为自己的特殊语言,并永久记忆在自己的脑海中.

三、有意识培养自己的各方面能力

数学能力包括:逻辑推理能力、抽象思维能力、计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共五大能力.这些能力是在不同的数学学习环境中得到培养的.在平时学习中要注意开发不同的学习场所,参与一切有益的学习实践活动,如数学第二课堂、数学竞赛、智力竞赛等活动.平时注意观察,比如,空间想象能力是通过实例净化思维,把空间中的实体高度抽象在大脑中,并在大脑中进行分析推理.其它能力的培养都必须学习、理解、训练、应用中得到发展.比如对习题的解答时的一题多解、举一反三的训练归类,应用模型、电脑多媒体教学等,都是为数学能力的培养开设的好课型,在这些课型中,学生务必要用全身心投入,全方位智力参与,最终达到自己各方面能力的全面发展.

四、及时了解、掌握常用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学好高中数学,需要我们从数学思想与方法高度来掌握它.中学数学学习要重点掌握的的数学思想有以下几个:集合与对应思想、分类讨论思想、数形结合思想、运动思想、转化思想、变换思想.还要掌握具体的方法,比如:换元、待定系数、数学归纳法、分析法、综合法、反证法等等.解数学题时,也要注意解题思维策略问题,经常要思考:选择什么角度来进入,应遵循什么原则性的东西.高中数学中经常用到的数学思维策略有:以简驭繁、数形结合、进退互用、化生为熟、正难则反、倒顺相还、动静转换、分合相辅等.

五、逐步形成“以我为主”的学习模式

数学不是老师教会的,而是在老师的引导下,靠自己主动的思维活动去获取的.学习数学就要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养成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正确对待学习中的困难和挫折,败不馁,胜不骄,养成积极进取、不屈不挠、耐挫折的优良心理品质;在学习过程中,要遵循认识规律,善于开动脑筋,积极主动去发现问题,注重新旧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不满足于现成的思路和结论,经常进行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从多侧面、多角度思考问题,挖掘问题的实质.学习数学一定要“活”,只看书不做题不行,只埋头做题不总结积累也不行.对课本知识既要能钻进去,又要能跳出来,结合自身特点,寻找最佳学习方法.

针对自己的学习情况,采取一些具体的措施.

1.记数学笔记,特别是对概念理解的不同侧面和数学规律,教师在课堂中扩展的课外知识.

记录下来本章你觉得最有价值的思想方法或例题,以及你还存在的未解决的问题,以便今后将其补上.

2.建立数学纠错本.

把平时容易出现错误的知识或推理记载下来,以防再犯.争取做到找错、析错、改错、防错.达到:能从反面入手深入理解正确东西;能由果朔因把错误原因弄个水落石出,以便对症下药;解答问题完整、推理严密.

3.熟记一些数学规律和数学小结论,提高自己运算速度.

4.经常对知识结构进行梳理,形成板块结构,实行“整体集装”.

如表格化,使知识结构一目了然;经常对习题进行类化,由一例到一类,由一类到多类,由多类到统一;使几类问题归纳于同一知识方法.

5.阅读数学课外书籍与报刊,参加数学学科课外活动与讲座,多做数学课外题,加大自学力度,拓展自己的知识面.

6.及时复习,强化对基本概念知识体系的理解与记忆,进行适当的反复巩固,消灭前学后忘.

7.学会从多角度、多层次地进行总结归类.

从数学思想分类、解题方法归类、知识应用上分类等,使所学的知识系统化、条理化、专题化、网络化.

8.经常在做题后进行一定的“反思”.

思考一下本题所用的基础知识,数学思想方法是什么,为什么要这样想,是否还有别的想法和解法,本题的分析方法与解法,在解其它问题时,是否也用到过.

9.无论是作业还是测验,都应把准确性放在第一位,而不是一味地去追求速度或技巧,这是学好数学的重要问题.

总之,对高中学生来说,学好数学,首先要抱着浓厚的兴趣、良好的心态去学习数学,积极展开思维的翅膀,主动参与教学全过程,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愉快有效地学数学.其次要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锻炼自己学数学的能力,转变学习方式,要改变单纯接受的学习方式,要学会采用接受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体验学习等多样化的方式进行学习,要在教师的指导下逐步学会“提出问题—实验探究—开展讨论—形成新知—应用反思”的学习方法.通过学习方式由单一到多样的转变,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自主性、探索性、合作性就能够得到加强,成为学习的主人.还要有意识地培养好自己个人的心理素质,全面系统地进行心理训练,要有决心、信心、恒心,更要有一颗平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