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我国公益林管理的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6-16
/ 2

强化我国公益林管理的思考

陆惠玲

关键词:公益林;管理;保护措施;可持续发展

公益林不仅对于区域性的环境改善有很大的帮助,更为重要的是可以维持陆地生态系统平衡的最后依靠。现如今由于粗放式经济发展给生态环境带来的危害已经严重的威胁到了人们的生存环境,所以越来越多的人已经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公益林作为国家生态环境资源的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其管理也应随时代的发展不断创新管理方式,为生态环境的体系的改善奠定基础。

一、公益林的特点

公益林作为森林资源的重要组织部分,不仅对于陆地生态系统的循环有着重要的意义,而且是国家经济快速平稳发展的纽带。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公益林对于改善生态环境有着非常大作用,近年导致来全球气温上升的罪魁祸首是二氧化碳温室气体,而绿色植被对于二氧化碳有很强的吸收作用,正因为人类大量的砍伐树林破坏了生态环境,才会使得生存环境的质量大大的降低。除此之外公益林还可具有保持水土,防止土地沙漠化及保护生生物种多样性的功能特点。通过划分和确定公益林,不仅能够发挥森林改善环境的作用,而且对于生态系统的稳定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很大的帮助。

二、公益林的类型划分

虽然《国家级公益林区划界定办法》对于不同类型的公益林进行了界定,但是以结果为导向,又可以将公益林划分为以下几种类型:生物多样性保护林、水源涵养林、保持水土林、防风固沙林和防护林。

三、公益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结构不合理

《国家级公益林区划界定办法》上可以看出,公益林的主要分布在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所以当地居民对于森林的依赖性比较强,毕竟生活所需的很多食物都是由森林来提供,所以生态环境相比于城市要好很多,但经济的欠发达给公益林的维护也增加了难度。除却国家级公益林之外,地方在划分公益林的过程中限于资金压力,造成一些生态重点保护区或敏感区应划而未划。正是结构上划分上的不合理,造成了公益林保护和管理上的困境。

2、公益林的补偿制度滞后

就目前的情况而言公益林并不能够完全的依靠自身的调节来满足日常的供需,即现有环境条件对于公益林来说还是需要有人来维护,才能维持基本的平衡。虽然国家对于公益林的补贴在近年来也有所提高,从每亩林地由2001年的5元提高到了15元,但是与砍伐木头所获的收益相比较仍然有着很大的差距,因此极大的影响了林农的积极性,再加上由于公益林维护成本较高,仅仅依靠国家财政完全是杯水车薪,但是地方政府往往又未建立吸纳社会资金的机制和渠道,致使公益林的管理措施不到位,不利于公益林的长期保护。

3、法律体系不健全

我国现有法律当中,只有《森林法》中明确规定了“国家设立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用于提供生态效益的防护林和特种用途林的森林资源、林木营造、抚育、保护和管理”,但却没有明确具体的操作方法,不仅造成了公益林管理上制度规定的缺失,而且还影响了公益林管理人员的积极性,特别是在实践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公益林地被随意占有的情形,而管理人员却因为法律没有明文规定而无法管理。

4、管理责任体系不完善

公益林的建设与管理需完善的目标责任体系,但就我国公益林的管理情况而言,很多地区没有建立明确的管理目标,对于如何管理公益林没有相应的建设措施,这对于扩大生态公益林的效能是非常不利的。公益林的管理不仅是要确保维持一个地区或国家生态平衡的最后保障,更重要的是通过加强对公益林的管理,可以以点带面,带动整个社会形成保护生态环境的良好风尚。而事实上目前在公益林的管理上一旦出现问题却没有具体的负责人,由于体系上的缺失,导致了执行过程中缺位,不仅不利于公益林的维护,而且还极大的限制了公益林生态效益的发挥。

四、公益林管理改进措施

1、加强宣传教育

虽然我国对于公益林的认定从2001年就已经开始,但是很多人对于公益林的概念和性质仍然缺乏系统的认知,因此各层级林业部门和环保部门要加强对生态环境知识的普及,强化对公益林的宣传,特别是要加强对公益林维护的林农的思想教育,让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公益林对生态保护的作用,尽可调动全社会的力量来保护和建设生态公益林。

2、健全法律法规

生态环境的保护离不开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在环境保护的立法方面美国拥有世界上最为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因此我国在公益林保护和管理方面可以借鉴美国的做法,采取中央和地方立法相结的办法,以地方立法来补充完善中央制定的法律,尤其要从破坏公益林的各种因素和情形入手,制定强制性的保护措施,来遏止对公益林的破坏。

3、落实补偿政策

公益林保护资金完全依赖也国家财政是不切实际的,因此既要考虑公益林保护的需要,又要根据国家财力状况量力而行,所以要建立多渠道的资金来源,一方面国家要综合考虑对公益林按林分质量和生态区位的重要性进行级别的划分,并不断的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逐步提高补偿金额,另一方面可以尝试建立从水电、旅游、矿产开发等直接受益行业的经营收入中合理提取一定资金用于公益林补偿,同时也可以吸纳社会环保投资资金,通过政府与社会的合力来确保公益林资金的来源和可持续性。

4、落实工作责任

之所以造成目前我国公益林管理滞后的原因是由于各层级管理人员的思想意识模糊,责任落实不到位造成的。所以要制定完善公益林护林人员的管理制度和责任划分。公益林的保护和发展需要一代代人的不懈努力,只有制定了发展目标,落实了规划措施和责任,以压力传导机制来促使责任落实到人,进一步强化责任意识,把责、权、利有机结合,真正落到实处。此同时还要不断加强对护林人员的培训教育,加强护林人员的业务技术,提升护林管林的专业技术,这样才能不断改进公益林的管理质量。

5、完善保护措施

要想实现公益林的可持续化发展就必须取一系列的保护理措施,主要有封山护林、人工造林和生态砍伐。封山护林是因为对于区域性的公益林而言就如同一个小型的小独立的生态圈,如果外界介入过多,那么生态平衡就不能长久保持,因此为了充分发挥公益林自我调节功能,就要定期对其进行封闭,给公益林内物种的生成繁殖营造良好的氛围。对于公益林区的疏林地、无林地则必须要及时的进行补种,所以要想充分发挥公益林的生态调节功能就要不断人工补种或是人工造林。与此同时为了保证公益林木的健康生长,还要科学适度进行采伐,以此来提高林分的质量。

五、小结

在我国经济和城市化发展进程中,由于过度的摄取自然资源,破坏、污染环境所埋藏的隐患逐渐凸显出来,生态环境的急剧恶化、生活环境的污染加剧、自然灾害频现等问题摆在了每个人的眼前。国家现如今也已经意识到了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因此也出台了许多法律法规划定了生态公益林,但是我国公益林的保护和管理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只有多措并举从根源上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才能提升公益林的管理质量,不断发挥公益林调节生态的效能。

参考文献

[1]白卫国.关于我国公益林管理的初步思考[J].国家林业局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4,(03)

[2]杭州市富阳区公益林封山育林后群落结构变化[J].张骏,徐升华,吴初平,焦洁洁,黄玉洁,高洪娣,沈爱华,袁位高,朱锦茹,高智慧,江波.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2016(05)

[3]广西生态公益林管理现状与对策[J].卢峰.吉林农业.2012(05)

[4]生态公益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管理机制探讨[J].谭铭智.科协论坛(下半月).201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