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语言十忌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5-15
/ 2

课堂教学语言十忌

董家康

董家康江西省南康市凤岗中学341412

从信息论的观点来看,课堂教学是一个知识信息传递的过程。知识信息传递的主要载体便是教师的课堂语言,要提高信息传递的效果,教师必须讲求课堂教学语言运用的科学性和艺术性,避免使用忌讳语言。

一忌讽刺、挖苦、嘲弄的语言。

在教学过程中,个别学生有时会违反课堂纪律,甚至闹恶作剧,干扰和破坏正常教学秩序。对这样的学生进行严厉的批评和耐心的教育都是非常必要的。然而,有的教师对学生进行冷嘲热讽,甚至狠狠地挖苦,当众讽刺、嘲弄学生。如:“看不出啊,你墨水不多,肚子里的坏水却不少!”“真笨得出奇!你是木头脑袋还是花岗岩脑袋?怎么一点都不开窍!”……个别教师对待爱面子的女学生也当众讽刺挖苦。古人云:“好话一句三冬暖,冷言半语六月寒。”这不仅会造成教学秩序失控,而且严重刺伤了学生的自尊心,伤害了学生的心灵,破坏了师生关系。

二忌轻蔑、鄙视、侮辱的语言。

教师在课堂上面对的是群体对象,学生的知识基础、接受能力、思维习惯、反应快慢等等都存在着差异。对学习成绩差的学生要做具体分析,因材施教。对个别思维迟钝、接受能力差的学生,更应给予格外的关心、爱护和帮助,操之过急是无济于事的。但是,有的教师却对他们采取轻蔑、鄙视的错误态度,甚至在课堂上说些侮辱人格的话。诸如:“我看你根本不是块读书的料。”“生就的笨头笨脑,还想考大学,我看你一辈子也别想成什么气候!”此类语言虽属个别,但其影响极坏。俗话说:“毒箭只伤一人,恶语可伤千人。”你伤害的是一个同学,却把坏印象留给了全班同学。

三忌揭短、定论的语言。

学生的政治思想觉悟和学习成绩的提高往往是波浪式发展的,出现某些反复是正常的。当学生政治思想有了进步或者学习成绩有了提高时,教师应及时给予鼓励;当学生思想上出现了退步或者学习成绩下降时,教师就应该给予正确的引导和帮助。那种认为“学生的思想只能进步,不能退步”、“学习成绩只能提高,不能下降”的思想是完全不现实的。决不能对学生动辄揭短、算陈年旧账。有的教师还常常以停滞的观点武断地给学生下断语。学生如果知道把他看死了,就会破罐子破摔,以致丧失前进的信心。

四忌唠叨、累赘的语言。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语言表达,受着特定教学内容和授课时间的严格制约,这是教师课堂语言交际的重要语境因素。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以最简洁的语言传递最大限度的信息量。因此,教师的课堂语言表达必须准确、简洁、鲜明、生动,做到语言流畅清晰、有条不紊。

五忌哄骗、威胁的语言。

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在课堂上,学生固然是受教育者,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学习质量都有赖于教师的启发、鼓励和批评,但是,学生在听讲过程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不容抹煞。

我们发现,有的教师往往不能正确地、恰当地运用启发鼓励的语言形式,而是错误地运用诱惑性、哄骗性语言去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的教师甚至运用威胁性语言恐吓学生,以求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和调动学生的听课主动性。这种诱惑性、哄骗性的教学语言不仅不能持久地、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而且还会损害教师的形象,降低教师课堂教学的威信,造成学生心理的变态发展。

六忌吹嘘、夸大、不合实际的语言。

在教育活动和教学过程中,教师身教、言教的表率作用是十分重要的,教师的一言一行往往都是学生学习、效仿的楷模。教师在课堂上的语言运用,一方面为学生学习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起着规范的作用,另一方面教师的语言美也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思想情操。

因此,教师必须十分重视课堂语言的规范化,注意清除语言污染,力求教学语言健康和纯洁。

但是,在教学中,有个别教师为了树立自己的威信,赢得学生的敬重和信服,有意无意地在讲台上吹嘘和炫耀自己,语言中不乏贬低他人、抬高自己的言词,甚至讲些言过其实的空话、大话和假话。

教师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的美好形象是赢得学生敬重、信赖和爱戴的心理基础。在教育活动和教学过程中,每个教师都必须注意自我形象的塑造。那种企图依靠自我吹嘘,说大话、空话、假话的做法,其结果必然会失去学生的敬重、信赖和爱戴。

七忌过誉、粉饰、护短的语言。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进行表扬或者批评,这是必要的和正常的。但是,无论批评还是表扬,都必须掌握好语言分寸,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表扬的目的是为了肯定成绩,进一步激发学生的进取心;批评的目的是为了指出差距,端正态度,指明方向,促其进步。有经验的教师对待学生是该表扬则表扬、该批评则批评。表扬时要掌握好语言分寸,力求恰到好处,倘若言过其实,赞誉失当,就达不到表扬的目的;同样,批评过大,也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压抑学生的自信心和进取心。

八忌诋毁、中伤、排他的语言。

有的教师无论是思想品德修养还是专业知识、教学水平等各方面,在学生中都享有较高的声誉;有的教师却只是在某一方面享有威信,而在其它方面威信不高。为了提高自己的威信,便有意无意地把一些低级庸俗的市侩习气搬上了讲台。这样做的结果,不仅不能提高教师本身的威信,反而会降低自己的威信,破坏教师在学生中的美好形象,同时会严重影响学科之间的协调配合,离间和破坏教师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正常关系,干扰正常的教学秩序,影响教学效果。

九忌离题、闲谈的语言。

在课堂教学中,课时教学计划的完成在于教师主导作用的正确发挥和在时间严格制约下的课堂有效调控。因而,教学语言就必须讲求“经济”,力求做到精练、简洁、紧扣课题。但有些教师常常心血来潮,脱离教学内容,东拉西扯,漫无边际地大谈“山海经”。表面看起来,学生常常听得津津有味,这种教师一时也颇受“欢迎”,可这实际上影响和干扰了教学计划的完成。因为有限的时间被离题的闲谈占去了,只好压缩授课内容,草草收场,影响了正常教学计划的实施,降低了教学质量。

十忌污秽、肮脏的语言。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自始至终都是学生的中心,老师的每一句话都会不同程度地叩动学生的心灵。美的语言和丑的语言对学生的影响是迥然不同的。俗语说“言为心声”、“言能传情”,教学语言美是教师心灵美的反映,教师要用美的语言表达美的心灵。只有诚挚、真实的话语才能拨动学生情感的心弦,使教师在课堂上成为文明美德的化身、内秀外美的典范。

但我们也不难发现,个别教师不注意清除自己的语言污染,不自觉地把社会上一些肮脏、污秽、低下的语言带进了课堂。这样不仅有损教师的形象,而且也会污染学生的语言,对学生的思想和身心健康地成长产生不良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