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柳先生传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2-12
/ 2

五柳先生传

高丽娜曹双

设计者:黑龙江省农垦红兴隆管理局局直第二初级中学教师高丽娜

点评:黑龙江省农垦红兴隆管理局局直第二初级中学教师曹双

课标要求与分析:

《五柳先生传》是语文课程标准第四学段的内容,课标要求:1、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2、注意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3、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第一项课标要求的目标维度是知识目标,行为动词是诵读、阅读,学习水平是理解,学习内容是古代诗词、浅易文言文。

第二项课标要求的目标维度是技能目标,行为动词是积累、感悟、运用、提高,学习水平是掌握、运用,学习内容是古代诗词、浅易文言文。

第三项课标要求的目标维度是情感目标,行为动词是欣赏、体验、领悟、获取,学习水平是领悟,学习内容是文学作品。

教材分析:

《五柳先生传》是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文言文,是作者陶渊明托名五柳先生写的传记,实为自传。这是一篇文言文,篇幅精短,但内涵深刻。文章从思想性格、爱好、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位独立于世俗之外的隐士形象,赞美了他安贫乐道的精神。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桃花源记》等古文提升了能力,《五柳先生传》是学生学习古文由简到繁的一个过渡。为将来要学习《小石潭记》《岳阳楼记》等较难的古文奠定基础。

学情分析:

优势:学生比较活跃,语文基础较好,对语文学习的热情比较高。八年级上学期古文学习的基础较好,学生能借助注释翻译简单文言文。劣势:自主学习能力不足,学困生对于文章内容的理解存在困难

教学重、难点:

课标要求“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结合教材分析《五柳先生传》是学生学习古文由简入繁的一个过渡。所以,通过对课标和教材的分析,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学习运用朴素洗练的语言表现人物的性格和志趣。

课标要求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从学情分析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足,学困生对于文章内容的理解存在困难,确立本课教学难点:体会文章的深刻内涵,理解陶渊明的精神风貌。

学习目标:

1、通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学生了解古代人物传记的写法和特点。

2、通过分析文章内容,学生学习运用朴素洗练的语言表现人物的性格和志趣。

3、通过体会文章的深刻内涵,学生理解陶渊明的精神风貌。

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预设时间5分钟)

(1)齐背课文

(2)解释下列词语(对的加分,错的不加分)会意:辄:萧然:文教学中的“积累文言实词”是不可或缺的,而强化则是必要的手段。通过课前检测形式导入,让学生复习上节课所学过的知识,夯实基础。鼓励措施及时,让学生有学习本课的热情。】

二、自主学习(预设时间6分钟)

师问:请同学们思考:课文从哪些方面来写五柳先生的?请根据文中相关语句来回答。晏如:

【点评:语文古

生明确:

籍贯: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性格: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生活: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爱好:好读书,不求甚解;性嗜酒,期在必醉;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

请同学们背诵相关的语句。

【点评:此环节中,老师不留痕迹的将学习方法告诉了同学,启发学生在书中找到想要的答案。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概括出文章的四点内容,让学生培养了读书质疑、解疑的方法。】

师问:同学们找到的重点内容都在文章的第一个自然段,但本文在行文中除了对陶渊明做了一般性的介绍外,还有赞文,那么,何为“赞”?赞语中的话和“传”中的语句有什么关系?

生读书下注释,明确“赞曰”是作者叙述完了五柳先生的生平事迹后对他的评论。与第一自然段是照应关系,如“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照应“不慕荣利”。

【点评:此环节完成了教学目标1:通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古代人物传记的写法和特点。学生明确传和赞之间的关系。】

三、小组合作(预设时间4分钟)

根据文章内容简要分析陶渊明的形象。答题规范:根据“_________________”这句话,我看到一个“______________”的五柳先生。

四、提问展示(预设时间10分钟)(提问3号)

明确: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生活贫穷。

“晏如也。”→安于贫穷,不以穷为耻。

“造饮辄尽,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率真、真诚。

“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淡泊名利。

【点评:此环节完成了教学目标3:通过体会文章的深刻内涵,理解陶渊明的精神风貌。此环节中,学生自主发言概括,能用精准的词汇总结出陶渊明是一个怎样的人,品鉴古人性格特点。本环节教师设置的过渡语符合本课特点,更能增强学生的语文素养。层层追问,让教学环节更加紧凑。】

师:让我们带着陶渊明的精神特点,再读一遍课文,看一看在语言使用方面,文章有一个什么样的特点,提示大家,有一个字出现了很多次。

生:齐读课文。并找出“不”字出现了很多次。(3分钟)

师:这九个“不”字能体现作者怎样的特点?

生思考并回答:与世俗格格不入,突出了陶渊明的高洁志趣和对人格的坚持。

师追问:读书是陶渊明的一大爱好,但他读书的特点是不求甚解。今天我们也常用“不求甚解”,常含贬义。怎样理解陶渊明的读书呢?

五、小组合作(预设时间3分钟)

明确:陶渊明读书不在字句上多下功夫,而在乎领会文章的旨意。他读书意在与作者的思乡情怀相交融。真正把书读透,不只悟到人物的特征,更高境界是发现作者的神韵。

师小结:读书有三种境界:浅者读书,读其字;中者读书,读其人;高者读书,读其魂。陶渊明属于高者的境界。也只有这种境界才会让人废寝忘食。古代很多人读书多为敲开功名的大门,陶渊明的读书目的是“娱情”。他的另一爱好“写文章”,从作者陶渊明的爱好中可见,他淡泊名利的人格。他的所做不违背自己的心灵。读书也好,写诗也好,都是满足心灵和精神的需要,不为功名。

【点评:此环节完成了教学目标2:通过分析文章内容,学习运用朴素洗练的语言表现人物的性格和志趣。深入挖掘陶渊明人物形象,让学生能结合历史背景,分析文章,培养挖掘课文深层内容的能力。本环节读与分析相结合,让学生从朗读中感知出来重点。】

六、提问展示(预设时间5分钟)

问:陶渊明在历史上闪烁着他人格的魅力,你怎样评价他?语言格式:我(不)喜欢五柳先生的_________。因为他__________,从文中____________这些语句可以看出。

总结:今天的我们面对物欲横流、科技迅猛发展、竞争激烈的时代,更应激流勇进,学有所成,以后为国家、为社会、为人类造福一方,实现个人价值。

【点评:正所谓“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此环节中,学生自主发言概括,言之成理即可,以此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突出了语文的工具性特点。】

七、检测达标(预设时间4分钟)五柳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默写出相应句子。

板书设计:

五柳先生传

人物形象:安于贫穷率真、真诚淡泊名利

总体点评:

著名特级语文教师于漪老师曾经这样说过:一堂成功的语文课,他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铁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高丽娜老师在教学中最大的优点是,注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尊重他们的阅读体验,学生对五柳先生的评价本就不必千篇一律。

一、教学思路的设计清晰、合理。讲授过程中穿插朗读,朗读的目的在于理解。问题设置逐层深入,将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相结合,使答案更加精确的同时,还能树立学生提问展示的信心。?

二、教学方法、策略恰当得体。老师有针对性的提出问题,这些问题紧扣教学目标,通过师生共同探究,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更加透彻。

三、教学效果良好。1、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本节课较好的达成了预期的目标,完成了教学任务,课堂实效性较强。2、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努力地去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全体学生都能主动、有效地投入到语文学习的活动中去。3、培养了学生的信心。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让学生在学校过程中建立信心。4、学生积极主动地阅读思考,讨论发言,课堂气氛活跃有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