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蒜联合皮硝外敷护理治疗阑尾炎性包块的体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1-21
/ 2

大蒜联合皮硝外敷护理治疗阑尾炎性包块的体会

王莉

王莉(上海市嘉定区中医医院上海201800)

【中图分类号】R656.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550-1868(2014)11

【摘要】目的:观察大蒜联合皮硝外敷治疗阑尾炎性包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30例,常规使用抗生素治疗;研究组3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大蒜联合皮硝外敷。结果:研究组在疼痛缓解时间、肿块消退时间、体温恢复正常时间、白细胞计数恢复正常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蒜联合皮硝外敷治疗阑尾炎性包块疗效显著。

【关键词】阑尾炎性包块;大蒜;皮硝;外敷;护理阑尾炎性包块是急性阑尾炎的主要并发症之一。其形成原因有两种:一是阑尾发炎后早期被大网膜及周围组织粘连包裹,因炎症进展而形成阑尾脓肿;而未形成脓肿的称为阑尾炎性肿块。[1]后者临床一般主张保守治疗,予以腹部外敷多为首选。现将我院2012年至2014年6月以来收治的60例阑尾炎性包块患者,应用大蒜联合皮硝的外敷,并给予相应护理,临床效果明显。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和操作方法1.1一般资料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研究组:男12例,女18例,年龄40~65(52.5)岁,B超检查包块直径5~10cm,对照组:男20例,女10例,年龄36~61(平均48.5)岁,B超检查包块直径6~11CM。两组患者在肿块大小、起病时间及年龄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1。

1.2临床表现患者虽发病后3~5d就诊,但均有典型的急性阑尾炎病史。实验室检查:血常规中的白细胞计数均大于10.0×109/L。发热,体温在37.5℃~38℃左右,有不同程度右下腹疼痛,均于右下腹或右髂窝内摸到固定压痛,边界不清的包块,且B超显示“右下腹混合性包块”。1.3操作方法根据包块大小,先将大蒜50g去皮捣成糊状,与500g皮硝混匀装于自制的棉布袋内,备用,然后用两层凡士林纱布外敷于患者麦氏区,且凡士林纱布外敷范围大于阑尾包块直径约5cm,最后将配好的大蒜和皮硝外敷于患处,敷药范围要稍大于肿块范围2~3cm,持续外敷24h,1次/d,连续用药。

2.研究方法2.1分组治疗对照组:常规使用二联疗法(第三代头孢类抗生素+奥硝唑),并补充水、电解质及每日所需。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辅以大蒜联合皮硝外敷。2.2护理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大蒜联合皮硝外敷护理。2.2.1常规护理(1)心理护理:入院时责任护士了解患者的需求和特点,并对患者的心理状况进行初步评估;向患者介绍有关疾病和大蒜联合皮硝外敷护理等方面的知识,帮助患者树立信心,同时向患者介绍精神心理因素对该疾病发生、发展的影响,让患者明白保持良好心境对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2](2)饮食护理:阑尾炎性包块易引起腹胀,饮食宜软食、易消化、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低脂肪饮食,少量多餐,注意食品卫生,避免诱发肠道感染加重本病。

忌烟酒、辛辣食物、易产气的甜食和牛奶等以达到辅助治疗目的。(3)高热护理:遵医嘱合理使用抗生素,体温过高时,遵医嘱给予物理降温,30min后复测体温观察疗效,并严密观察有无虚脱现象。保持床单位清洁、干燥,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定时开窗通风,但勿使患者着凉。(4)局部观察:密切观察局部包块的情况,必要时可通过B超了解局部包块情况。保持局部皮肤清洁干燥,如发现局部皮肤出现红、肿或水泡等不适症状,及时与医生联系,采取有效措施。(6)康复指导:嘱患者保持正常的生活节奏,交代复查时间、体力活动情况,指导合理进食,同时根据自身状况,参加一些社会活动,适当锻炼身体,促进康复。2.2.2外敷护理:(1)皮硝要研碎,置于患者腹部,分布要均匀。并取半坐位,有利于中药的外敷,防止滑脱影响治疗效果。(2)保持局部皮肤清洁,结晶后及时解除布袋,用温水擦洗皮肤,减少对皮肤的刺激,衣裤如有潮湿及时更换。外敷不能用于有皮肤破损处。(3)外敷过程中如发现有明显不适,皮肤红—100—肿、灼伤等情况立即停止外敷。2.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5.0软件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计量资料之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显著差异标准。3结果研究组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和预后、及B超复查结果均明显优于对照组(见表2)。

4讨论急性阑尾炎有2%~6%可形成阑尾周围包块,病理上可由与其邻近的组织粘连而形成炎性肿块甚至脓肿。[3]阑尾炎性包块临床常表现为转移性腹痛、发热,病程常超过72h,查体可扪及右下腹包块,按阑尾本身解剖位置的不同可分为5型,即髂窝部、盆腔位、结肠旁沟、腹膜后、膈下阑尾包块。皮硝[4]又名朴硝、海皮硝、盐硝、毛硝、硝百朴等,《神农本草经》有记载:“除寒热邪气,逐六腑积聚、结固留癖”。皮硝是矿物性中药,主要化学成分为含水硫酸钠,有泻热通便,润燥软坚,清火消肿之功。大蒜辛、温,有消肿、减毒、杀菌作用。临床实践证实,大蒜、皮硝协同作用更好,合用外敷时强烈的药性渗透力极强,对细菌有很强的抑制或杀灭作用,浓烈的药性能使局部温度增加、局部血管扩张,易于外敷药物的渗透,并使血流加速,促进脓肿软化、吸收。这种外敷的方法使用方便、安全、无毒副作用,病人顺应性良好,价格低廉,值得进一步总结推广[5]。

参考文献[1]马润金贾广才郭路南,中药外敷治疗阑尾周围脓肿与阑尾包块98例临床疗效观察,中医外治杂志,1992,1(1)[2]袁媛丁英梁靖珉,大蒜联合芒硝外敷护理对阑尾周围脓肿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医学理论与实践,2013,26(13)[3]李学杰,阑尾包块的临床特点及其治疗方法探讨,亚太传统医学,2010,10(6)[4]任贻军张宏琳,皮硝的临床应用进展,中国中医急症,2009,12(12)[5]杨日玲张勇,大蒜和芒硝对阑尾周围脓肿的治疗及护理体会,黑龙江医药,2009,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