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小学生课堂应用性教学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1-21
/ 2

加强小学生课堂应用性教学

王静才

陕西省渭南市蒲城县第三小学王静才715500

【摘要】:小学数学教学中,十分注重探究性学习方式的应用。本文对探究性学习方式进行了概述,并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探究性学习方式的有效策略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小学数学、应用性教学、实施策略、

一、加强应用性研究的内?

加强应用性研究不仅指教师把?有教材中不切合学生实际的应用题换成学生身边熟悉的问题,还要求教师要有一种整体的思想,以数学的知识为教学载体,灵活处理教材,创造性地应用教材,使教材走近学生,把应用的意识贯穿于整个知识体系中,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组织、提炼学生熟悉的问题作为数学教学的活教材,使学习的材料具有丰富的现实背景,增加信息量,鼓励学生多角度的思考问题,运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实施的策略

(一)建立整体的观念,在不同教学内容中体现应用意识

整合现有教材的内容,改变现在学计算时只练加、减法或四则混合运算;学习概念、定理时只要求学生明白它们的意义;在学习几何知识时只重视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选择现实的生活材料,不仅能使学生产生亲切感,激发学生研究问题的兴趣,而且可以使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使学生面对问题,能主动想办法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并且能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多角度地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

(二)改变应用题设置呆板,增加开放性

1、呈现方式多样化

应用题应更多地成为学生应用数学的载体,而不仅仅是一种数学题型。这样教师就可以不拘泥于形式,在学习材料的选择与呈现时可以灵活处理。当然教师应注意学习材料应来自学生的生活实践和已有的知识?验,并尽可能蕴?与新知学习密切的数学问题,尽可能增加信息量,而且尽可能使每个学生都成为信息提供的主体,改变以往学生等待信息为主动地学习者,使学生成为信息的采集者和提供者。

(1)搭拼式的呈现方式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提供给学生熟悉的一些条件让学生进行搭配,促使学生积极主动探索,如,教学“求剩余”为基本数量关系的两步计算运用题,呈现时可以提供下列条件:①一瓶药有30粒;②平均每天吃6粒;③吃了4天;④吃了24粒。让学生选择其中的条件提出问题,学生大胆地提出了以下问题①一瓶药?来有30粒,吃了24粒,还剩多少粒?②平均每天吃6粒,吃了4天,吃了多少粒?③一瓶药?来有30粒,平均每天吃6粒,可以吃多少天?④一瓶药?来有30粒,每天吃6粒,吃了4天,还剩多少粒?再让学生口答这些应用题。由于①-③题都是一步计算的应用题学生很快能回答,但第④题有一定的的难度,已是本节课准备探索的知识,大多数学生暂时的困惑。心理学实验表明:“一个人只要体验一次成功的欣慰,便会激起多层追求成功的欲望。”这样开放性的呈现方式,既沟通与新知识密切相关的旧知识,又使学生在成功的基础上激发学习继续探究的愿望。

(2)填充式(残缺形)的呈现方式

教师提供的情境是有缺陷的或不完整的,需要学生参与提供信息或问题,但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数学中去,如在教学列方程解应用题时,让学生先猜测老师的年龄(32岁)然后教师提供一个信息,老师师傅的年龄是方老师的2倍少5岁,师傅今年多少岁?在此基础让学生把自己的年龄写下来,提供与老师师傅的年龄是方老师的2倍少5岁,相类似的信息,让同学们一起算一算这位同学的年龄,如提供方老师的年龄是小明的3倍多4岁等,让学生进行解答,使学生觉得很有意思从而主动地探索知新知,这样的教学使学生成为信息的提供者,起点也常常较低,使得智力水平相对较弱的学生也能着手解决一些问题,避免“依题分析”“模仿数学”的现象,使每个学生都能保持较高的兴趣投入到学习中去,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

2、提供让学生充分探究的空间

传统应用题教学中学生往往就是:读题理解题意结合线段找出数量关系再解答,很少给学生提供自主的探究空间,不重视探求不同层次的、多种水平的解答方法,如何才能给学生充分探究的空间呢?我们教师应首先力求转变角色,变教学知识的传授者为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这样的数学问题有利于不同层次学生的主动参与,提供了学生想象,创造的空间,另外教师在提供学生探究的材料时(提供的问题)可以是少条件的,多余条件的,问题解决的策略同样是多样的,答案也应该允许有各种各样的,甚至是“不存在”答案的或者是无错误答案。

三、应用探究性学习应注意的问题

1.在进行探究活动的设计时,要考虑到小学生这一群体的年龄特性,设计符合小学生认知规律的探究活动。避免教师在活动中一直牵着学生走,学生被动接受命令、执行操作实践现象出现,而是通过引导使学生先在认知上产生冲突,意识到动手实验的必要性。

2.在进行探究性教学时,学生的探索活动是需要充足的时间和空间的,此时,教师不仅要提供研究资料、引发思考,还要留给学生充分探究的时间和空间,不能因为怕影响教学目标、追赶教学进度而匆忙结束。

3.探究性学习应该贯穿于课前、课中、课后的学习、生活实践当中,注重探究性学习向课外延伸,将数学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切实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总之,在小学课堂教学中应用探究性学习的立足点就是变教师主导为学生主导,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鼓励、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学习和合作探究学习探索出问题的解决办法,培养学习兴趣,掌握获得知识的过程和方法,在实践中提高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促进其综合全面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