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塞病人的出院护理指导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2

脑梗塞病人的出院护理指导

李梅

李梅(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650031)

【摘要】目的现在随着脑梗塞患者的致残率和复发率的不断提高,预测大约高达20—40%,而且近年来康复医疗对偏瘫患者的功能治疗愈来愈明确,其功能障碍的恢复和生活质量的提高亦与护理极为密切。为了降低脑梗塞致残率和复发率,指导脑梗塞家属为病人做好出院以后的康复护出院后的康复护理至关重要。方法我们科室护理人员主要是通过对患者出院前由责任护士协助家属拟定家庭护理指导计划,出院后采取对患者及其家属的定期电话随访,针对患者存在的问题,根据患者的康复具体情况来调整康复护理计划,给予应需指导,邀定复诊时间等方式进行康复指导。结果患者出院后通过采取定期电话采访,给予应需指导,针对存在问题采取对策,制定复诊时间等方式进行康复阶段评估,目前已取得了较好效果,通过对78例患者出院后的随访情况表明,81.2%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而且也受到患者及家属的一致好评。结论对于脑梗塞患者提供出院指导对脑梗塞患者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如何对脑梗塞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出院护理指导是我们专科护士应该研究的课题,现将我科对脑梗塞患者78例的出院护理指导总结如下:

【关键词】脑梗塞出院指导

【中图分类号】R4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2)21-0122-02

脑梗塞是指各种栓子(血液中的异常固体及气体)随血液进入颅内动脉,而导致动脉闭塞,引起局部脑组织因缺血缺氧而坏死、软化的疾病,从而引起相应的供血区脑组织缺血、缺氧、坏死,出现脑的功能障碍如出现偏瘫、失语、偏身感觉障碍及偏盲等,经过治疗后,病人必须要度过较长的康复期,所以做好家属及病人的出院护理指导对病人的康复效果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临床资料

2011年我科共收治脑梗塞病人78例,男61例,女17例,年龄36~79岁,治愈6例,约占6.3%,好转55例,约占69.8%,本组病例分析显示大多数病人必须经过长时间的康复治疗阶段。

2家庭护理指导

2.1饮食指导

2.1.1以低脂、低胆固醇、低盐、适量碳水化和物、丰富维生物饮食为原则,少食肥肉、猪肉、奶油、动物内脏及糖果、甜食等,多食瘦肉、鱼虾、豆制品、新鲜蔬菜水果和含碘食物。

2.1.2控制热量,防止过量,饮食要有规律,切忌暴饮暴食或过分饥饿。

2.1.3适当饮茶,因为茶中含儿茶酚胺、茶碱以及多种成分,可以增加血管韧性,改善血液循环。

2.1.4戒烟酒,烟草中尼古丁可引起血管壁损坏,长期饮酒可导致血压升高。

2.2安全指导

2.2.1建立安全舒适的环境,注意患者安全,室内采光柔和,无危险物品,物品放置以方便患者行动为宜。

2.2.2行走训练注意防止跌到造成骨折,保持地面平坦、干燥,浴室及厕所最好装有扶手架,给患者穿轻便、防滑、合脚的软底鞋,在患者进行日常生活料理时,给予充足的时间,切记催促,不要让患者擅自离开安全环境,以防不测。

2.3生活护理指导

2.3.1家属照顾患者应有耐心,根据患者的生活习惯制订日常生活时间表,鼓励患者自理生活。

2.3.2对长期卧床患者,要做到定时翻身、按摩、进行肢体功能活动、保持床褥平整、干燥、预防褥疮及并发症,卧床时要加床栏,防坠床。

2.3.3家属可根据患者的自理能力,关心、督促和帮助其进行日常生活和个人卫生料理,如洗脸、刷牙、更衣、沐浴、进餐、理发、剃须,修指甲等。

2.3.4家属尽量满足患者的兴趣爱好和合理要求,适当地安排活动,鼓励患者参加集体活动,适当让患者外出,但必须有人陪同,注意安全,以防意外,给患者佩带身份识别卡(姓名、地址、联系人、电话等),一旦走失方便寻找。

2.3.5功能锻炼适度,患者活动时,应注意活动过度的症候,如出现全身乏力,面色苍白或运动不协调,心跳呼吸加快,甚至呼吸困难等缺养表现立即停止活动,必要时就医。

2.3.6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如良好的睡眠习惯,白天除午睡外,尽量不卧床,午睡时间不宜过长。餐饮适量,晚餐不宜过饱,晚餐后不宜多饮茶水或引起兴奋的饮料,入睡前温水泡脚帮助入睡。

2.3.7注意保持愉快的心情,稳定的情绪,避免过于激动和紧张焦虑。

2.4康复训练指导

2.4.1行走训练指导指导患者由卧位→坐位→立位→站立→行走。

2.4.1.1自我运动训练:指导患者健肢主动运动或协助患肢被动活动;患肢主动运动是用意志支配发生神经冲动,使瘫痪肌肉收缩,然后做助力运动,进而做主动运动:鼓励患者练习翻身及向上下左右移动身躯,翻身或移动身体时用健侧肢体抓住床边或床栏或在他人协助下练习起坐。

2.4.1.2坐起训练:由于病人长期卧位全身状态不佳,突然坐起可发生面色苍白,眩晕等不适症状。为避免上述症状发生,可由护理人员协助坐起,一般用活动靠背进行训练,床头角度由30°开始,每天增加5°~10°,到80°为止,每天坐起时间从5min增加至30min开始,每天坐起次数及坐起时间,需靠背坐起有一定耐力后,改为不用靠背独立坐起。

2.4.1.3立位训练:先使患者在帮助下扶支撑物站立,并多次重复至最后徒手站立;由坐位自己起立时,起立时先俯身向前,然后挺直躯干;两下肢分开先健侧后患侧轮流支持体重,基本稳定后,即可转入步行训练。

2.4.1.4行走训练:患腿肌力已达IV级时,可开始用步行辅助器训练步行,护理人员训练患者站立行走时要站在其的患侧,借助护理人员的内侧腿拖带患者患侧下肢向前行走,并可用绷带系于患者足部用健手将患肢前拉。这样一步一步的向前移动,开始下一个步态周期。当独立步行稳定后,再进一步训练复杂的步伐,如绕去圈走,上下台阶或楼梯,跨越障碍、转换方向等。

2.4.2日常生活作训练

2.4.2.1击球,可教患者双手交替拍球或打击气球,以训练患者的协调运动,促使患者无意识的自主活动。

2.4.2.2编织毛衣,这属于精细动作训练,既有利于训练患者的眼手配合,又有利于感觉、感官等知觉的培养,有助大脑神经的功能恢复。

2.5语言训练指导语言的训练,重点是练习舌的活动功能和发音肌群的动作。发音练习,先用简单的词,如同婴儿学语言一样,可以先教爸爸、妈妈、狗、猫咪等,朗读一些简单的句子,如报刊上的大标题,日常生活的常用语等,如吃饭、上班;教他原先熟悉的歌曲、小调等这样一方面可锻炼语言功能,另一方面还可以唤醒语言的记忆。还可以指导患者做口腔操:教患者橛嘴、鼓腮、龇牙、叩齿等每个动作做5—10次/一个单元训练。总之,语言训练要先易后难,结合实际生活循环渐进的原则进行。这里也需要家属要有耐心,每天至少三次,每次半小时。另外,也要注意给患者一定的鼓励,以增强配合训练的信心。

2.6心理护理指导

2.6.1脑梗塞的病人中,因病变部位、范围、程度的不同,可出现各不相同的智力障碍、情绪、心理、行为、性格等方面的不同,因此尊重患者,耐心倾听患者诉说,与患者谈话时声音要大,措辞应简短清晰,重复重点,必要时可以使用辅助器材,如助听器、识字卡等,以便更好的沟通。

2.6.2患者可能因偏瘫或失语而自卑、消极,或因生活不能自理导致性情急噪,易发怒,甚至厌世轻生,家属应注意关心患者,多与患者沟通,给予患者精神及物质方面的支持,解除患者的顾虑,稳定患者的情绪始病人懂得只要好好的配合治疗,认真训练,一定可以度过难关,逐渐康复。

3小结

脑梗塞致残率和复发率高达30%-40%,患者经过急性期治疗后,要度过较长期的康复期,而康复期中护理至关重要,我院现由责任护士在患者出院前为其制定家庭康复护理计划,并对家属进行个体指导。

患者出院后通过采取定期电话采访,给予应需指导,针对存在问题采取对策,制定复诊时间等方式进行康复阶段评估,目前已取得了较好效果,通过对78例患者出院后的随访情况表明,81.2%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而且也受到患者及家属的一致好评。

参考文献

[1]叶志弘.以人为本提供超期望服务.中华护理杂志,2002,4(37):315-316.

[2]胡桂娟.健康教育.实用护理杂志,2003,(3):28-29.

[3]甘兰君.护理学基础.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45.

[4]姚景鹏.内科护理学.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2,123.

[5]王国强.心身疾病护的实施.实用护理学,2000,16(6):46.

[6]谢德利.现代康复护理.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1,28-122.

[7]曾海辉,等.脑卒中急性期和非急性期康复疗效及相交性研究.中国康复医学杂志,1999,14(5):21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