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赛育德以赛促学以赛助管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2-12
/ 2

以赛育德以赛促学以赛助管

刘小康

——基于竞赛活动的中职教育模式构建与实践

刘小康(衢江职业中专浙江衢州324022)

摘要:竞赛活动能有效促成学生获得成就感,激发学生学习内动力。为破解中职教育教学与管理难题,构建基于竞赛活动的中职教育教学模式,并开展一些列实践活动,使不同兴趣爱好、不同类别学生都有了参赛、获奖的机会,都能获得快乐,获取成功体验,有效地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内动力,对提高德育成效、促进教学、助推管理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中职竞赛活动模式构建实践

众所周知,中职教育教学难、管理难。难在何处?难在中职生内心需要得不到满足,缺乏学习内动力。人本主义理论认为:“人类行为的心理内驱力是人的需要。人的需要是调动人的主体积极性的内在动力。”中职生同样渴望进步,渴望成功,需要他人的肯定、鼓励和赏识。中职学校如何才能促成学生获得学习成就感、获得心理满足、激发学习内动力、改变学习、生活态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管理成效呢?对此,我们以竞赛活动为载体,将学校德育、教学、管理与竞赛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构建教育模式并开展实践,有效地达成了“以赛育德、以赛促学、以赛助管”目标。

一、模式的构建

在认真研究竞赛活动对激发学生学习内动力作用的基础上,我们把教育、教学、管理与竞赛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构建了基于竞赛活动的中职教育教学模式。其流程图见图表一。

图表一、模式操作流程图

1.设置竞赛项目。包括竞赛项目、规则和实施计划。强调竞赛项目要从教育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经验中提炼,要充分考虑到其潜在的教育思想与教学指向,能够定向引导学生道德品质、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职业观实现正迁移和引发学生学习技能与训练的兴趣。

2.竞赛动员与报名。这是保证竞赛活动有序高效开展的前提。强调竞赛动员要正向引导,要千方百计鼓励学生,消除学生的思想顾虑和自卑心理,引发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树立信心。

3.竞赛辅导与准备。教师辅导包括以兴趣小组活动形式的专题辅导,针对参赛选手进行的个别辅导等,强调知识技能教学与思想行为教育同步抓。竞赛准备是指学生参赛作品准备、技能强化训练、博弈对手分析等,强调精益求精。

4.组织开展竞赛。这是对参赛学生前期学习训练的一次展现、比拼和检阅,强调严密组织、科学管理、公平公正。

5.竞赛总结与表彰。竞赛总结包括学生自我总结、班级总结、教研组总结、学校总结。竞赛表彰包括班级表彰与学校表彰。总结表彰强调重鼓励轻鞭策。如竞赛奖项除优胜奖外,还设立进步奖、精神文明奖、优秀协作奖等,就是为了最大限度地鼓舞参赛学生。

二、模式的实践

1.组建竞赛管理体系

为保证模式操作的有效性,我们组建由竞赛领导小组、竞赛中心、竞赛工作室、教研组构成的四级竞赛管理体系,见图表二。

图表二、竞赛管理体系图

竞赛领导小组主要负责竞赛决策指挥、经费保障、人员配备、场地和器械供应和竞赛表彰等。四个竞赛中心隶属二级管理层。竞赛网络中心以学校办公室为主体负责其他三个竞赛中心与四个竞赛工作室横向、纵向联系。竞赛教学中心以教务处为主体,主要负责在课堂中融入竞赛活动、竞赛辅导小组的确定、报名、考核等工作;竞赛开发中心以教科室、团委为主体,负责竞赛项目的开发设立、与上级竞赛活动相对接的竞赛辅导、作品收缴等工作。竞赛教育中心以政教处为主体,负责竞赛中的安全、思想教育等工作。四个竞赛工作室隶属三级管理层。征文类竞赛工作室以语文教研组为主体,负责征文类比赛的辅导、修改和评审选送等工作。技能类竞赛工作室以各专业教研组为主体,负责各专业技能类比赛等的辅导、修改和评审选送等工作;体艺类竞赛工作室以体育、艺术教研组为主体,负责体艺竞技类、展示类和表演类等比赛的辅导、训练、录制和评审选送等工作;德育竞赛工作室以德育教研组为主体,负责竞赛的宣传、精神文明竞赛小组的评审和竞赛对学生思想和行为变化资料的搜集等工作。

2.开展竞赛辅导训练

“每一个中职生都是有出息的”。“每一个中职生都有可挖掘的潜能”。我们本着“要为每一个学生发挥个性特长搭建平台、提供帮助”的理念,十分注重竞赛辅导与训练。

(1)健全竞赛兴趣小组。先确定竞赛兴趣小组,然后确定指导老师,再公布兴趣小组与指导老师对应表,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愿报名,让学生自己挑选兴趣小组。这就好象病人挑医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可以提高学习效率。

(2)加强活动过程管理。学校对辅导活动建立“六定”制度,即定内容、定时间、定地点、定指导老师、定期检查、定期汇报,并将德育融入活动之中,真正做到课内打基础,课外求进步。

(3)建立活动考核制度。学校建立兴趣小组考核细则,并进行量化考核,确定有书面计划的记5分,有活动记录的记5分,每次活动都有教案的记5分,每学期活动达到30学时的记20分,小组人数达到20人的记10分,活动有点名记录的记5分,学生实践达到70%的记10分,学生民意考评1-10分,竞赛作品或成绩占20分,竞赛成绩优秀的另行加分。

3.参加和组织各种竞赛

(1)组织参加全国中职学校“文明风采”竞赛。全国中职学校“文明风采”竞赛以“弘扬民族精神、树立职业理想”为主题,是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档次最高、规模最大的综合性竞赛活动。大赛分校级初赛、省级复赛、全国决赛三个阶段。内容涉及征文、设计、动漫、摄影、演讲和展示等10余项。对此,我们积极参加“文明风采”竞赛活动,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2009年省复赛中,我校获“优秀组织奖”,学生共获218个单项奖(其中一等奖16项)。2010年省复赛中,我校获“组织奖”,学生获144个单项奖(其中一等奖17项)。近几年来,在全国决赛中,我校曾多次获“全国优秀组织奖”,学生共获150余个单项奖。

“文明风采”竞赛让生活在“失败者”阴影里的中职生,有了直接参加省级、全国竞赛并获奖的机会,品尝到高层次奖励的快乐。教师也能通过组织竞赛,展示自己的才华,为实施成功教育找到一条贴近职业、贴近社会、贴近中职生的渠道。

(2)组织参加各类省、市、区级竞赛。我们积极组织参加省中职生职业技能竞赛、创业创新大赛和省中小学生原创信息技术设计大赛、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等。近三年来,在省级各类竞赛中,学校多次获团体奖,学生共获40多个奖项。对区、市级举办的各种竞赛活动,我们都精心准备,积极参加,让更多的学生在不同级别、不同赛事中获奖,展示才华,获取成功体验。如,每年由科技局、教育局、团委、科协共同举办的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我们届届参加、届届获奖。再如,由教育局和有关部门共同组织的演讲比赛、征文比赛、书画比赛等,我们都组织参加,并经常性获奖。

参加省级各类专业技能竞赛活动,使有专业特长的学生有了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和舞台;区、市级举办的各种竞赛活动,使有各种不同兴趣爱好、不同学力的学生都有了用武之地,不仅发挥了学生的特长,拓展了学生的视野,更重要的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内动力,锻炼了学生的能力。

4.开发新的比赛项目

在组织开展好常规竞赛(如校运会、技能节及各文体类项目)的同时,我们注重开发新的比赛项目,力争让每一个学生都有适合自己的竞赛项目。如开展以“超越梦想、挑战自我”为主题的校园吉尼斯活动。竞赛初始有“一分钟跳绳比赛、一分钟转呼啦圈比赛和一分钟汉字输入比赛”等12个项目。挑战活动每周进行一次,每周把新吉尼斯记录挂在公示牌中,鼓励学生挑战。我们还有意识地与有关单位合作举办比赛项目,如我们与区总工会、区人劳局和开发区管委会合办了全区普通车工职业技能竞赛。

通过新竞赛项目的开发,实现了“人人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竞赛项目”,使每个学生都有学习、生活的目标和方向,激发了不同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形成了日日有竞赛辅导和训练、周周有比赛活动、月月有竞赛表彰会的格局。

三、模式实践的成效与作用

整个竞赛活动过程是学生不断与教师合作、交流、沟通的过程,也是学生不断克服学习困难、突破学习难点,达成学习目标、感受动人事件、获得同伴帮助,领略成功喜悦的过程。这个过程中,在教师的言传身教下,学生受到教师渊博知识、敬业精神、工作态度、爱生情结的不断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有力地促成了学生有效体验与感悟,促进了学生良好道德品质、行为习惯、职业素养的养成。

在整个竞赛过程中,学生不断克服学习困难、突破学习难点,达成学习目标、领略成功喜悦,学习兴趣得到培养,学习自信心得到增强,内动力被激发。竞赛兴趣小组特色管理,又使学生闲暇时间不闲暇,师生为准备竞赛朝夕相处,相互加深了解、增进情感。这一切使学科教学更具亲和力、吸引力,为推动中职课堂教学与技能训练铺就了通畅之路。从近几年的全市文化课通测和各专业技能等级证书考证情况看,无论是平均分,还是合格率、优良率都有大幅提升。从高职单考单招情况看,实践该模式以来的录取率一直处于95%以上。

总之,基于竞赛活动的中职教育模式构建与实践,使不同兴趣爱好、不同类别学生都有了参赛、获奖的机会,都能获得欢乐,获取成功体验,有效地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内动力,对提高德育成效、促进教学、助推管理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袁振国主编《当代教育学》.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6,第三版。

[2]皮连生主编《教育心理学》.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年8月。

[3]王登峰“心理控制源的认识——知识系统理论”.《北京大学研究生学刊》,1990(3)。

[4]吴志强“专业技能的形成及其培养”.《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4年,第3期。

[5]史文生著《职业教育技能竞赛研究》.河南大学出版社,2010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