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电话》(略读课文)教学设计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6-16
/ 2

《打电话》(略读课文)教学设计

迟梦琪辛春雨

设计者:黑龙江省农垦宝泉岭管理局宝泉岭农场小学教师

点评:黑龙江省农垦宝泉岭管理局宝泉岭农场小学骨干教师

课标要求与分析:

《课标》要求五年级孩子要在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基础上,联系上下文,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在阅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在交流讨论中敢于提出看法,做出判断。

教材分析:

本单元教材是以“语言艺术”为专题来组合课文的。我们从前两篇精读课文《杨氏之子》和《晏子使楚》中能感受到语言应答的精妙,第三篇略读课文《半截蜡烛》是一个短小的剧本,它的精彩之处寓于母子三人与敌人不动声色的对话中。本节课所授的《打电话》是一段对口相声,它以通俗易懂、明快动听、形象具体、生动活泼、用词俏皮的语言特点启示同学们,说话要简单明了,同时,作者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活灵活现地给我们呈现了一个说话啰唆的人物形象,让人在捧腹中深受教益。

学情分析:

优势:相声语言幽默趣味性的特点受学生喜爱,学习兴趣相对较高。此外,学生在以往的学习中有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体会人物性格特点的学习经验,对学习本文有帮助。

劣势:相声作为一种新的教学题材被引入课本,虽语言通俗易懂,但学生对相声中所要表现出的人物性格及语言特点难以把握。

教学重难点:

依据课标和教材确定重点:在笑声中得到启迪,说话不仅要把话说得明白,还要说的简练得体,表达时有礼貌。

依据学情和教材确定难点:了解相声语言表达的特点。

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目标:

1、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浏览、随笔批注的阅读方法。

2、通读课文,体会相声语言的艺术特点,认识到说话要简明扼要、不说废话的重要意义。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引导学生归纳自学提示中的“学习目标”,提炼本文学习的要点问题。

2、放手让学生去做:揣摩重点语句(人物对话),通过品词析句、朗读、感悟和想象、归纳,完成自学提示中的学习任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了解相声是以说、学、逗、唱为主要表现形式的语言表演艺术,能对相声感兴趣。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揭示课题

1、出示下列两组词语,学生朗读

啰啰唆唆废话连篇东拉西扯婆婆妈妈明知故说

简明扼要直截了当斟字酌句言简意赅风趣幽默

(1)读了这两组词语你有什么发现?

(2)小游戏:10秒钟速记这些词语,看谁记得多。第一组词语补白。强调第一组词是用来说明一个人表达能力差的词语。如果有人和你谈话,你喜欢怎样的表达方式?为什么?

【点评:教师出示的两组词语既给学生一个学习、积累有关语言的词语的机会,同时也为后面学生学习理解相声中的语言做铺垫。小游戏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吸引了学生的目光,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积累词语。】

2、小结引出课题(板书课题:打电话)

二、检查预习,了解相声

1、出示文中几个不太常见的词语,学生试着读一读。

嗞嗞呃耗子啰唆报账嘚儿啷甭

(1)回顾:“嗞嗞”象声词;“呃”语气词。“耗子”原意指四害之一,本文指一个人的绰号。

(2)强调:“甭”字读音,猜想它的意思,鼓励学生用“甭”字说一句话。

【点评:通过认读,检查学生预习情况,抓住象声词、语气词,加强对字词基础的夯实,同时,理解“耗子”在文中的意思】

2、引导学生发现本文与以往学过的课文不同之处。

3、分享与相声有关的小资料。引导学生将本文按照形式准确划分成“对口相声”。

【点评:教师对于文本的体裁并没有直接以传授的方式告诉学生,给而让学生通过温习旧识来对比发现文章体裁,这是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要学会“温故而知新”的能力的培养与影响。】

4、这样体裁的课文老师从没遇到过,不知如何学习,想让同学们帮忙出主意。借此让学生速读课文的“自学提示”,归纳出本文需要学习和解决的三个重点问题。(伺机板书重点词)

(1)浏览下面这个相声,想想说的是件什么事?

(2)故事里的那个人说话有什么特点?

(3)再说说这个相声对自己有什么启发?

【点评:在这一环节中,教师注重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和帮助学生完成学习,给学自主学习的空间。】

三、坚持放手,主动学习

(一、浏览课文,概括大意)

请同学们浏览课文,看看上面的三个问题,你能解决哪一个?

预设:解决第一个问题,概括文章大意。(板书:半分钟两个多小时)

(二、批注重点,体会幽默)

1、教师范例做批注,学生模仿学习。解决第二个问题:故事里说话的这个人有怎样的特点?

出示范例:“对,是我,我找小王讲话,我的未婚妻,她是女的呀”。(-----明知故说)

【点评:学海无涯,我们的语文课不应只教给学生语文知识,更多的应该是教给学生如何去学习语文的方法。在这一环节中,迟老师就利用一段较有特点的语言对话,教给学生怎样阅读,以及培养学生阅读时的良好习惯。】

2、放手让学生细读文本,找出类似于上面这样能够表现人物语言特点的句子,并学习老师的样子做批注。

(在这期间有很多学生能找到句子,但不会概括,提示同学们:课前我们速记的词语会对他有所帮助)

【点评:学生学到阅读的方法,就应去实践。迟老师此时放手给学生自我学习的机会,同时利用课前速记的词语,进行批注,让学生对阅读充满自信,热爱阅读。】

3、分享你的阅读收获。(师伺机板书关键词语言特点:废话连篇、啰啰嗦嗦……)

【点评:学生汇报学习收获,再一次给学生表达的机会,如果在此环节中,老师能够注意学生读的效果就更好,因为朗读也是学生对文本理解的一个体现,而本文正是一篇有着语言特色的“相声”,可以为后面“学说相声”做准备。】

4、进一步引导:上述这些句子体会出年轻人的语言特点,文中还有没有表现年轻人其他特点的句子?借此归纳出性格特点:霸道、自私(师伺机板书关键词)

5、借助找到的句子,解决自学提示的第三个问题:说说这个相声对自己有什么启发?

预设:打电话要节约时间;打电话时说话要言简意赅;与他人沟通要有礼貌……

【点评:教师并没有直接告诉学生在打电话的过程中我们要注意什么,而是在学生理解文本的基础上,通过引导让学生水到渠成地了解到打电话的注意事项。】

五、学说相声,感受乐趣

1、相声是用来表演的!老师找两名同学,来表演其中的一小段。

2、请同学点评。(说的怎么样?优点是什么?还有什么不足的地方?)

3、欣赏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马季先生表演的相声选段。边听边思考:为什么人家能表演得那么有意思?

4、全班交流:听了大师的相声后,你从中学到了什么?在说相声的时候应该注意些什么?

(生发言后概括)说相声时,要注意一下几个要点:

(1)吐字要清晰,让观众听明白

(2)要轻松自然,适当添加“嗯”“啊”“噢”等语气词

(3)适当的使用儿化音,使之口语化,京味儿化

(4)语气要夸张幽默,要有感染力

5、选择自己喜欢的片段与同学配合练习,利用活动课进行展示,组织学生进行评价。

【点评:教师通过搭设平台,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孩子们在读学演结合中进一步走入相声。孩子们读一读、学一学、演一演,然后兴致高昂的上台表演。在孩子们表演结束时让孩子们进行点评,进而让他们明白:相声是以说、学、逗、唱的形式来表示的,而且语言要通俗易懂、幽默风趣、夸张。这一环节中孩子们在演中学,学中演,体味相声。】

六、总结特点,拓展延伸

1、本节课我们认识了一门新的语言艺术------相声,你能说一说:相声的语言有什么特点?

2、(待生发言后总结概括)相声的语言特点:

(1)要通俗,语言要口语化,让大家听得懂

(2)要高雅,要有教育意义,能留给人思考

(3)要幽默,听之让人发笑,思之让人回味

3、情景预设:

(情景一)假如你想约同学星期六上午十点到新华书店买书,你会怎样打电话呢?

(情景二)出示火灾图片,安全提示:火灾要立即拨打火警电话119。你会怎样打这个电话?

【点评: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学习的智慧出在指尖上。迟老师在课堂上的创设情境的确饱含着师者的匠心独运。迟老师出示了两个语言情景,让孩子们选择自己喜欢的一项完成,说一说可以怎样打这个电话。迟老师在学生对话的过程中不断用引导提示,这样再次加强孩子们对相声的特点的认识。】

总体点评:

《打电话》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这是五年级的孩子第一次接触相声这种形式的文本,所以很有必要让孩子们了解、感受、强化这个新知识。迟老师正是从相声视角定位教材,并且特别注意激趣,以多种形式为落实新知识的主要途径。

叶圣陶说过:“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这节课迟老师完全放手了,课堂成了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导入课文后,学生按照学习提示中的要求来教学,通过自学很快解决了学习提示中的问题,然后孩子们选择自己喜欢的片段,通过读、学、演的方式,走上台来表演。接着又看了马季和郭启儒的相声视频后,请学生上来模仿说相声,学生说得绘声绘色的,一个个小“相声演员”出现了,在孩子们表演结束时让孩子们进行点评,进而让他们明白:相声是以说、学、逗、唱的形式来表示的,而且语言要通俗易懂、幽默风趣、夸张。这一环节中孩子们在演中学,学中演,体味相声。最后创设情请,让学生们在实践中学习打电话,学习交流,沟通。

总之,迟老师的这堂课亮点十分突出,课堂有起有伏,学生的学,教师的教,都很投入。教师教态自然,能及时评价学生,多鼓励性语言,富有激情,良好互动。在扎实的品读中,结合表演,创设情境,练习说话,提高学生综合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