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检验结果的临床因素分析

/ 2

影响检验结果的临床因素分析

杨勇毅

杨勇毅【中图分类号】R44.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3-0182-01实践证明,对各种检验项目的标本,其采集前的病人准备、采集标本的种类、方法、需要量,以及抗凝剂和防腐剂的种类、用量、送检注意事项等,各实验室根据开展项目写成“检验标本采集与送检常规”并印成表格,发致各临床科室,对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将起到重要作用。

1生理因素的影响

1.1运动:强烈的肌肉运动明显影响体内代谢,暂时的变化是血清非酯化脂肪酸迅速下降,继而上升;丙酮酸、乳酸亦接着升高,后者可高达300%。由于呼吸急促,可使Pco2下降,而PH值升高。持续较长时间的变化,是由于肌细胞酶的释放引起血清CK、AST、LDH、ALP的升高,CK的峰值在11小时后,可达运动前的1倍,持续60小时后才恢复到原水平。运动对RBC、WBC、Hb测定明显影响,可造成假性升高。运动对检验结果的影响程度与个体平时有无体育锻炼及有无疾病有关。

为减少运动对检验结果的影响,一般主张在清晨抽血,住院病人可在起床前抽血,匆忙起床到门诊的病人应至少休息15分钟后采血。

1.2精神因素:紧张、情绪激动可影响神经-内分泌功能,致使血清非酯化脂肪酸、乳酸、血糖等升高。

1.3饮食:进食后对某些检验项目有明显影响,餐后对CHE、CK、GLU、TG等影响非常显著,但对TP、Aib、ALT、AST、ALP、r-GT、LDH、AMY、Ca2+、BuN、CRE、choI、TBiL、DbiL等指标无明显影响。饮食对普通肝功能检查没有什么影响。建议最好在早晨空腹抽血,必要时在进食4-6小时后抽血,血脂检查必须空腹12小时后抽血(而且检查前三天禁食肉、蛋、奶),紧急及特殊病人可根据需要随时抽血。

1.4体位及采血部位:体位或采血部位的改变可引起某些检验项目指标的显著变化。站立(或用止血带)时水分会从血管内向组织间转移,大分子物质与大颗粒物质(如细胞)不能滤过而有一定程度的浓缩,但不影响低分子量物质(如GLU)。Staland比较了不得17项生化指标在立位与卧位的差别,其中有12项立位时高于卧位,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国内研究也证实了体位变化对血脂成分的明显影响。为此建议,统一用坐位、不使用止血带来采血,以减少对某些项目的影响。另外,中国血液病研究所杨天楹教授就耳血和指血采血对血液细胞成分的变化进行研究,认为手指(以无名指)血细胞成分与静脉血接近,而耳垂血与静脉血具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差别最大可达2~3倍。建议进行血细胞计数时一律用手指血。

1.5时间:在一天之中,人的代谢总是波动的,其代谢率并非是一个水平。因此在一天中,不同时间对某些项目检测要有明显影响,如在进行RBC、WBC等计数时,上午、下午波动范围很大。因此,为了反映病人的临床状态,建议下次复查时应在上次检查的同一时间进行。

2药物的影响

药物进入人体内引起的物理和化学变化是临床检验结果错误(非病理性异常值)的主要因素之一。药物本身或它的代谢产物,可以对化学测定的任何步骤产生干扰。干扰可以由于药物本身物理性质,如药物本身有颜色或能发出荧光,或由于药物的化学性质,如有强还原性、与蛋白质结合成复合物及对酶的抑制作用等。药物也可以通过它的生理作用、药理及毒理作用改变生化参数。这类影响有的是治疗上需要的,但有的是不需要的,即通常所说的副作用。任何试验都有其固定的化学反应原理和条件。因药物的参与使反应和检测条件发生了改变,直接影响了结果的准确性。

3标本的采集

要想测得的检验结果真实地反映病人的临床状态,送检标本的正确与否是一个关键因素。如果标本不符合要求,检验仪器再先进,技术再好,测得再准确,其结果也是错误的。据统计,约有半数以上的异常结果,是由于标本不符合要求造成的。

3.2标本溶血:溶血是临床生化检验中最常见的一种干扰和影响因素。除了常见的红细胞破坏外,血小板、白细胞等血细胞破坏释放的某种成分亦可干扰或影响生化指标的测定。

标本溶血多是由于注射器不干燥、不清洁,抽血后未拔去针头直接注入试管内等原因造成。由于血液内某些化学物质在血清(浆)与红细胞内分布不同,有的差别很大,因此采集标本时应严防溶血。

4标本送检

有些标本采集后应立即送检,如血NH3、CO2-cp、血气分析等,取血后应该在30分钟呢测定。目前最大的问题是GLU,取血后室温放置,由于糖酵解作用,每小时可降低6~11%,CK、BIL、URO、OB均可因分解或失活而明显降低,而血清中的K+、Cl-、Pi3+、AcP、NH3、NiT等均可因细胞内外的转移代谢显著增高。有时对不同的测定方法干扰方向可能相反,如TG抽提法随放置时间结果偏低,而酶法则增高,前者因TG分解所致,后者是由于磷酸分解产生甘油所致。

5标本处理

许多检验项目在正式分析前需进行预处理。及时而适当的标本处理是每一个检验者必须熟知和遵循的,如血GLU测定需要及时分离血清,防止细胞作用使塘发生酵解;电解质测定亦需要及时分离血清,尤其是K+,防止K+从细胞内向细胞外转移;血氨、血气分析应及时操作,即使是及时放入冰瓶中也应尽快分析。做CO2-cp时,抽血后应尽量避免与空气接触过久,防止血液中的二氧化碳向空气中逸散,以保证结果的可靠性。血性胸腹水、脑脊液等在测定蛋白质等生化项目前,必须先行离心,细菌培养需根据不同要求和目的,选择合适的培养基及时接种,防止细菌污染,提高细菌检出率(特别是厌氧菌)和准确率。

综上所述,临床检验全程质量控制,涉及科室广泛,人员类别众多,因此,临床医护人员、检验人员应相互配合,加强临床与检验科的联系。只有搞好这项工作,才能为临床诊断、治疗、观察提供精确可靠的实验结果。

作者单位:022150内蒙古牙克石市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