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微量泵静脉输注胰岛素监控重症监护病房重症高血糖患者的护理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6-16
/ 2

持续微量泵静脉输注胰岛素监控重症监护病房重症高血糖患者的护理分析

景素仙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15000

【摘要】目的分析评价持续微量泵静脉输注胰岛素监控重症监护病房重症高血糖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本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于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80例持续微量泵静脉输注胰岛素监控重症监护病房重症高血糖患者分成2组,每组平均为4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地方法,观察组则采取整体护理方法,进一步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1)在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指标水平方面,护理前两组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在平均血糖恢复时间方面,观察组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在胰岛素用量方面,观察组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在低血糖事件发生率上,观察组为5.00%,与对照组的22.50%对比显著更低(P<0.05)。结论针对持续微量泵静脉输注胰岛素监控重症监护病房重症高血糖患者,加强整体护理干预,可改善患者的血糖指标水平,降低低血糖事件发生率;因此,值得采纳及应用。

【关键词】持续微量泵静脉输注;胰岛素;重症监护病房;重症高血糖;整体护理方法

在临床中,针对采取持续微量泵静脉输注胰岛素治疗的重症高血糖患者,在重症监护病房监控期间,需加强护理干预方案的应用,确保患者的血糖水平得到有效控制,进而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1]。此次一共纳入80例持续微量泵静脉输注胰岛素监控重症监护病房重症高血糖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其目的是分析评价整体护理方法在其中的应用效果,具体的研究成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此次入选的80例持续微量泵静脉输注胰岛素治疗的在重症监护病房监控期间出现重症高血糖的患者,入选时间为2017年1月—2018年1月,均知情签署相关医护同意书,且均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40例,男性24例、女性16例;年龄跨度为22-76岁,平均为(58.6±1.2)岁;血糖异常时间为2-10d,平均为(4.3±0.2)d。对照组40例,男性23例、女性17例;年龄跨度为24-74岁,平均为(58.7±1.3)岁。在一般资料方面,两组比较没有明显差异性(P>0.05),具备纳入比较的意义。

1.2方法

本次入选的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方法,即按照重症监护科室常规护理流程开展相应的工作,及时处理好护理期间出现的问题,确保护理工作顺利、有序地开展。观察组患者则采取整体护理方法,包括:

(1)血糖指标水平的严密监测。即在重症监护护理过程中,相关护理人员需对患者的血糖指标水平进行严密监测,在对血糖进行检测的情况下,避免对患者的手指指端进行挤捏,对于采血针不可反复应用;倘若存在血糖变化异常问题,需及时告知医师,并对症处理。

(2)降血糖护理。为了使患者血糖水平得到有效降低,可使用浓度为0.9%的氯化钠注射液50ml,添加到胰岛素注射液50IU当中进行持续静脉输注;同时结合患者的血糖水平情况,合理调节微量泵,输注期间还需对患者的水电解质情况进行密切观察。

(3)用药护理。对患者用药情况进行严格监督,确保用药的正确,并对各种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分析判断,比如适应证和禁忌证等,确保患者用药的安全性。

(4)营养护理。结合患者的个体化情况,制定有效的营养补充方案,保证肠内营养的合理性,同时制定科学、营养的膳食方案,按时进食,确保患者的机体营养。

(5)其他护理。在护理期间,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避免交叉感染、细菌感染的发生;同时,加强对患者及患者家属的健康宣教,提高患者的认知水平,使患者在医护期间的依从性得到有效提高;加强与患者之间的沟通交流,疏导患者的消极心理,并告知患者家属多关心、呵护患者,增强患者对抗疾病的自信心。

(6)康复指导护理。认真评估患者治疗后病情恢复情况,当患者病情恢复较好的情况,结合患者个体化情况,制定合理、科学的康复指导护理干预方案,比如指导患者进行步行、打太极拳等运动锻炼,达到促进机体康复的作用,运动需适量,并合理控制运动的时间。此外,指导患者多注意睡眠休息,遵医嘱服药等。

1.3评价标准

比较两组护理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水平变化情况;此外,比较两组平均血糖恢复时间、胰岛素用量以及低血糖事件发生率(%)。

1.4统计学分析

本次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21.0处理本次涉及的计量数据和计数数据;其中,计量数据使用(x+S)表示,并用t检验;计数数据用百分率(%)表示,并用χ2检验;此外,P<0.05表示两组数据具备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护理前后血糖指标水平比较]

在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指标水平方面,护理前两组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在相关临床指标方面的比较

观察组,平均血糖恢复时间为(4.11±0.76)d,胰岛素用量为(34.78±2.34)U/d,低血糖发生率为5.00%(2/40);对照组,平均血糖恢复时间为(7.53±0.75)d,胰岛素用量为(43.76±3.25)U/d,低血糖发生率为22.50%(9/40)。由数据可知,在平均血糖恢复时间方面,观察组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在胰岛素用量方面,观察组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在低血糖事件发生率上,观察组与对照组对比显著更低,两组数据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对于重症监护患者,容易在伴有高血糖的情况下,会增加临床医治工作的难度,因此在临床中针对重症监护高血糖患者需采取及时有效的医护配合工作。本次重点提到整体护理方法的应用,注重对患者血糖指标水平的严密监测,同时合理使用胰岛素药物达到降血糖的作用,并加强患者用药护理、营养护理、健康宣教等,使患者的血糖水平得到有效控制[2-3]。

本次实施整体护理方法的观察组,在护理后空腹血糖水平和餐后2h血糖水平均明显低于采取常规护理方法的对照组;同时,观察组平均血糖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胰岛素用量明显手对照组,低血糖发生率仅为5.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2.50%;这与相关学者的研究成果相一致[4-5]。从中可知,整体护理方法具备实施的可行性及有效性。

综上所述:针对持续微量泵静脉输注胰岛素监控重症监护病房重症高血糖患者,加强整体护理干预,可改善患者的血糖指标水平,降低低血糖事件发生率;因此,值得采纳及应用。

【参考文献】

[1]钟爱娟,钟杨锋,刘瑞冰,钟志伟,何伟豪,钟衬珠.脑出血患者微量注射泵持续气道湿化的护理对策分析[J].岭南急诊医学杂志,2018,23(06):607-609.

[2]黄英莲.气管切开保护罩微量持续气道湿化方法在气管切开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8,3(48):76-77.

[3]唐晶.微量泵持续气道湿化法护理气管切开患者的临床效果[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8,29(10):1276-1277.

[4]胡敏.持续微量泵静脉输注胰岛素监控ICU重症患者高血糖的护理[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8,3(17):21.

[5]罗少颜.持续微量泵静脉输注胰岛素监控重症监护病房重症高血糖患者的护理[J].医疗装备,2016,29(01):167-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