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城中村安置房标准化设计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城中村安置房标准化设计

林粉英

山东营特建设项目管理有限公司山东济南250000

摘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思想水平在不断的进步,城镇化建设也在不断的发展中,但是在改造城中村建设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解决问题是刻不容缓的。因此,关于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城中村安置房标准化设计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首先对城中村以及城中村安置房的标准化设计要点进行了概述,详细探讨了城镇化背景下城中村设计要求以及城镇化背景下城中村安置房的标准化设计,旨在推进城镇化发展进程。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背景;城中村;安置房;标准化设计

城中村是我国传统城镇化进程中的产物。由于城市的不断扩张,原处于城市边缘的农村的地理位置及土地利用方式也产生了巨大改变。前者主要表现为由位于城市边缘变成被城市包围,后者则主要表现为农用地的大量减少。城中村虽名为“村”,但其生产与生活方式都受到城市化的影响,带有明显的城市气息。然而,受其本身历史因素的影响,它又是一个相对独立的、与周边城市建成区不一样的区域。城中村一般以村委会为管理主体,沿袭村集体管理体制与经济组织形式,村民虽居住于城市内部,但其享受的社会保障待遇与城市居民也不同。城中村土地利用效率低、治安混乱、卫生条件差等问题亦困扰着城市的发展。解决城中村问题是我国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困难重重但又不可回避的环节。

1“城中村”概述

“城中村”,顾名思义就是“城市中的乡村”。“城中村”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在中国出现。有人曾这样描述“城中村”:“城中村”里的许多房屋建设挺豪华,但往往华堂与陋室并存,杂乱无章的建筑挤成一片,只见新屋不见新村,只见新房不见新街。楼与楼之间没有合理的布局,没有合理的间距。道路狭窄甚至脏水乱流。这里没有农村的清新,也没有城市的整洁。‘城中村’内部看不到多少城市功能的痕迹,缺少下水管道和排污管道,缺少公共垃圾堆放与处理,偶尔还可以看到鸡或猪在村里散步。农村的气息在这里窒息了,城市的气息在这里全然不见。“城中村”问题由来已经,可以说是中国特色的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种较普遍的现象。

2城中村安置房的标准化设计要点

在进行安置房设计时,要以为居民提供良好的居住环境作为出发点,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考虑人和自然的持续化发展。在进行安置房设计时,要考虑居住环境的整体、经济性、地方性和时代性。

2.1经济性。在进行城中村安置房设计时需要从节省材料、节省能源、节约用地的角度出发,将“绿色”经济作为建设的基础,建设出绿色环保、经济性良好的居住体系。

2.2整体性。在进行居住规划设计时,整体性是规划建设的核心。在进行设计时,需要从整体性的角度出发对居住区的个性和环境特色进行确定,从整体的角度对居住区的空间轮廓、群体组合、结构设计等进行构思。

2.3时代性和地方性。在进行居住区规划设计时,时代性和地方性是需要重点考虑的内容,在进行设计时,要根据地区的气候情况、地理环境、居民生活习惯等开展设计。建筑设计要可以跟的上时代的发展,体现出时代性。

3城镇化背景下城中村设计要求

3.1生活卫生方面的要求。安置房要具有良好的通风行,保证日照的充足,避免出现空气污染和噪声干扰。要合理的进行选址,避免靠近工业污染区。

3.2美观性要求。安置房的建设标准要和人们的生活水平相协调,在保证房屋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的降低成本,从生态化的角度进行规划设计,保证环境的美观性,为居民提供一个舒心、明朗的居住环境。

3.3安全性要求。在进行安置房设计时,要保证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避免因设施不完善或者盗贼因素影响居住安全,另外,还要可以抵御一定程度的火灾、水灾、地震等,要尽可能的提升建筑的抗震等级。

4城镇化背景下城中村安置房的标准化设计

在进行城中村安置房标准化设计时,对用户进行了调研分析,对农村家庭的生活习惯、人口组成等进行了充分的调查和研究,按照以人文本的基本原则,总结出了新型城镇背景下安置房标准化设计方法。

4.1安置房楼层结构的设计

当前砖混结构的多层住宅因为没有设计电梯、补偿的标准也比较低、居住舒适性差已经不能满足农村居民的居住要求。而采用剪力墙结构的高层楼座和小高层楼座逐渐被村民接受和认可,同时也和我国当前节约土地资源的原则相吻合。而超高层楼层的设计,对楼层日照、消防等要求也随之提升,为了满足安置房舒适度和安全性的要求,不得不增加工程造价,不符合安置房经济性的基本原则。

此外,虽然超高层住宅安装了电梯,但是依然有非常多的居民觉得超高层住宅不舒适,所以,在进行城中村安置房设计时,可以全部规划为高层住宅,而对于控规中限高为多层的区域,可以设计带有电梯的剪力墙结构,不仅可以达到规划的基本要求,而且可以提升居民的居住品质。

4.2确定安置房户数组合形式

小高层住宅和多层住宅可以使用一梯三户或一梯两户的设计单元,保证住宅的采光性。对于高层住宅可以使用板式一梯四户两两单元进行拼接,相较于一梯四户通风性和采光性更好,外墙面积相对来说更少,可以提高住宅的保温性能。相较于一梯三户单元,公摊面积更少,具有良好的经济行,而且可以提升电梯的使用效率。

4.3户型拼接设计

由于在进行安置房户型设计时,村民还没有进行选房,房型的比例和房型的数量还无法确定。所以需要采用标准化设计的原则进行各个单元楼电梯核心筒的设计。统一各套型进深尺寸和开间尺寸,从而可以灵活的对各户型进行合理的拼接和组合,尽可能满足安置需求。

4.4户型平面设计

在设计户型平面结构时,要到村民家中进行走访,了解村民的生活习惯,注意设计细节,不仅要保证安置房具有城市商品房的优点,还要可以符合村民的风俗习惯。要对民俗风水学理论进行考虑,保证安置房的结构可以满足当地村民对风水的要求;尽量保证居室空间方整,并且尽可能将卧室布置在南向;阳台宜设置在南向,用于晾晒使用;房间门不冲卫生间门或墙角,对位要整齐;适当加大厨房的面积,并考虑太阳能、空调、洗衣等安装位置。

4.5户型标准化设计

在进行户型设计时,将小高层、多层按照带电梯的剪力墙结构进行统一设计,在进行高层户型设计时综合考虑连廊式交通核和集中式交通核心筒两种布局方式,从而为农村住宅安置房提供更加多样化的选择。

5结束语

综上所述,探析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城中村安置房标准化设计对城镇化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须进一步加强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城中村安置房标准化设计,这样才能快速推进城镇化发展进程。

参考文献:

[1]李璟涵.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城中村安置房标准化设计[J].建材与装饰,2017(30):107-108.

[2]孙蓉.镇江市安置房需求预测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2(11):169-171.

[3]黎林峰,陈湘勤,周星宇.把安居房做成精品——北京市平谷区岳各庄城中村改造(一期)定向安置房项目纪实[J].中国建设信息,2011(11):36-37.

[4]王娟.城中村改造安置区村民居住满意度调查——以郑州城中村改造为例[J].建筑学报,2016(S1):86-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