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降钙素原和C反应蛋白在肝硬化腹水合并SBP中的诊断价值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2-22
/ 2

血清降钙素原和C反应蛋白在肝硬化腹水合并SBP中的诊断价值

高爱英

(黑龙江省双鸭山市人民医院黑龙江双鸭山155100)

【摘要】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和C反应蛋白(CRP)在肝硬化腹水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9月收治的肝硬化腹水患者109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并发SBP,分为无SBP组和SBP组,测定PCT和CRP值,通过统计学方法对各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肝硬化腹水SBP组血清和腹水中PCT浓度显著高于无SBP组,同时,血清中CRP浓度显著高于无SBP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治疗后随着病情的减缓,血清中的PCT和CRP浓度逐渐降低。结论:肝硬化腹水患者血清中PCT和CRP水平可作为SBP发病的重要诊断指标,此外,血清中的PCT和CRP浓度可用于治疗及预后的检测指标。

【关键词】肝硬化;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

【中图分类号】R44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6)36-0143-02

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是致病菌通过过肠道、淋巴道或血液循环系统侵入腹腔而引发腹腔内细菌感染,多见于肝硬化腹水患者,是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主要并发症之一,SBP患者预后较差,死亡率较高[1]。SBP诊断主要依赖于临床症状体征、腹水常规、腹水细菌培养,但腹水细菌培养阳性率较低,因此其早期诊断受到了极大的限制。我院通过血清PCT与CRP联合测定有助于提高了SBP早期诊断,现报告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择2015年1月—2016年9月住院的肝硬化腹水患者109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70例,女39例,年龄30~80岁,平均年龄(45.2±5.8)岁。109例患者随机分为无SBP组59例和SBP组50例。根据1988年制定的肝硬化腹水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诊断标准[2]:①不同程度的发热、腹痛、腹胀、腹部张力增高及压痛、反跳痛等;②腹水进行性增加、利尿剂无效;③腹水检查白细胞计数≥0.5×109/L、多形核细胞数(PMN)≥0.25×109/L;④腹水白细胞<0.5×109/L,但多形核细胞数比例0.5;⑤腹水细菌培养阳性。必须具备③④⑤中的一项。

1.2方法

1.2.1实验试剂及仪器仪器:罗氏诊断有限公司的Rochecobas411全自动免疫分析仪及罗氏全自动生化分析仪RocheModular。试剂:降钙素原(PCT)ELISA试剂盒以及C反应蛋白测定试剂盒购自罗氏诊断产品有限公司。

1.2.2参考值PCT:测定的低限值为0.1ng/mL,PCT诊断细菌感染的阳性阈值为0.5ng/mL,当PCT≥0.5ng/mL,提示存在细菌感染,PCT<0.5ng/mL时为阴性,提示无细菌感染存在。CRP:阳性诊断阈值10mg/L,CRP≥10mg/L提示临床存在细菌感染,CRP<10mg/L时为阴性,提示无细菌感染存在。

1.3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多组间均数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比较采用最小显著差数法(LSD法),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SBP组血清和腹水中PCT浓度显著高于无SBP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3.讨论

临床上SBP,是消化科的常见疾病,由于肝硬化患者自身免疫力较差,亦常出现腹痛、发热等症状,因此肝硬化腹水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早期诊断受到了很大的限制,此外,通过体征、腹水常规以及腹水培养等检测,灵敏度不佳、费用高及耗时长,且极易出现假阴性,造成了误诊、漏诊。因此,早期、快速、准确得对肝硬化腹水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诊断对于肝硬化腹水患者的治疗及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降钙素原(PCT)是由116个氨基酸组成的无激素性蛋白,是降钙素的前体,正常情况下,血清中PCT含量很低,但是当细菌感染后,在脂多糖、IL-6和TNF-α等炎症因子的诱导下,PCT迅速增加,在6~12小时达到高峰,但是在有病毒感染时往往不会升高。此外,PCT在体内的稳定性较好,半衰期较长(25~30h),与感染程度密切相关,随着病情的减轻或加重,其在血清中的浓度降低或升高,因此常作为判断细菌感染性疾病的病情、预后以及治疗效果的有效指标。C反应蛋白(CRP)是目前临床上常用的细菌感染鉴定的炎症标志物,是由肝细胞合成的一种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在炎症反应的早期出现,对机体免疫功能具有重要重要的意义。与PCT类似,在健康人血清中的含量很低,而在组织受损或机体受到感染时,会出现显著增加,在36~50小时达到峰值,半衰期仅有4~7小时。但是在急性排斥反应、心血管疾病、风湿免疫性疾病、急性创伤等病理状态下亦会出现明显增加,因此其灵敏性及特异性受到一定的限制[3]。

本研究结果显示,肝硬化腹水SBP组血清和腹水中PCT浓度显著高于无SBP组,同时,血清中CRP浓度显著高于无SBP组。经治疗后随着病情的减缓,血清中的PCT和CRP浓度逐渐降低。综上所述,临床上出现肝硬化腹水患者时,PCT和CRP联合使用在诊断和判别肝硬化腹水细菌感染方面具有高灵敏度和高特异性等特点,在临床应用中具有重要的价值。可以指导肝硬化腹水的治疗、抗生素的使用,用于病情的诊断和疗效的评估,可以有效地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张毅,孔德润.肝硬化腹水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危险因素分析[J].安徽医科大学学报,2016,51(11):1647-1650.

[2]党燕,张立丽,娄金丽,等.腹水及血浆降钙素原在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诊断中的价值[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15,36(4):597-600.

[3]孔金峰,陈丽芳,熊克宫,等.降钙素原、白介素-6及C反应蛋白对乙型肝炎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诊断价值[J].福建医药杂志,2015,37(3):67-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