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现代豫剧《乡试》

/ 1

观现代豫剧《乡试》

《戏剧之家》2009年第10期供稿

十堰市艺术剧院创作演出的现代豫剧《乡试》以80后的女大学生田亮亮为中心人物,讲述了她在初入社会,走上农村基层领导干部岗位后的一系列故事。作品通过她的经历,反映出当代农村变革中一些深层次的问题以及年轻的基层干部们在面对这些问题时的困惑和成长。

这是笔者第一次走进剧场观看豫剧,在此之前对豫剧的概念主要还停留在从电视广播中看到和听到的传统豫剧片段。最直接的印象就是常香玉的“刘大哥讲话理太偏……”因此,在今晚观看由新一代青年演员们演出的现代豫剧时,着实给我带来了些耳目一新的感受。这中间包括由衷的欣赏也包括一些困惑和思考。

《乡试》最大的特点或者说给我印象最深刻的一点是它对于诸多现代舞台元素的综合运用。配乐伴奏方面加入了电子摇滚、小提琴和大提琴;舞台表演加入了舞蹈片段;舞美灯光更是样式繁多,流光溢彩!各种高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得传统的艺术样式流透出唯美而现代的气息。创作者对艺术多样语汇的运用和对现代美的追求,对当今戏曲现代化的进程是具有意义的。

其次,《乡试》在舞台结构特别是场与场之间的有机串联上也做得很好。可以看出创作者是在这个方面颇下了一番功夫的。每次转场都基本上做到了自然连贯,使其成为推动情节发展的一部分。因此,虽然整部戏的换场频率很高,却并未给观众留下支离破碎之感。这是很值得称赞的。

再次,创作者对于舞台假定性的控制也做得比较到位。一方面尽可能的寻找到作品与现实生活的结合点,使作品的现实主义色彩准确到位。另一方面又比较巧妙地运用戏曲写意的表演方式,虚实结合营造出良好的舞台效果和强烈的舞台感染力。

以上这些都是让笔者在观看演出时感受颇为强烈和印象深刻的地方。除此外,由这些方面延伸又引发了我对一些问题的思考。

首先,整部戏看完后我有一个强烈的感觉:今晚的舞台上看到的更多是导演的“表演”,而不是演员的表演。导演的构思明显体现在每一个环节,甚至成为舞台的中心。从开场到派出所的“电脑游戏”到“刘宝回家探妻”到“乒乓对决”到田亮亮的“博客舞蹈”再到结尾以及每一个转场,导演的“表演”可以说是无处不在。这基本就是一个以导演为中心的戏,处处都在为导演意识而服务。另外,如果把所有唱段换成台词那么这将是一部完整的话剧作品。从这一点也可以看出支撑起整部作品的不是演员的表演而是导演的构思;不是演员的唱腔而是情节的建构。这个问题让我有些困惑:对于这样一部豫剧作品我们究竟应该看的是什么?在看完之后作品留给我们最深印象的是豫剧本身还是豫剧之外的东西?在戏曲作品中导演和演员究竟应该是怎样一种关系?戏曲应该向话剧借鉴吗?应该借鉴些什么?该怎么借鉴?如果说今晚的演出是完美的,那么带给我们完美感受的东西有多少是来自豫剧本身的?

其次,《乡试》这一类题材的作品个人认为更适合在农村、乡镇基层进行演出。但这些地方肯定不能像城市剧院这般为作品的舞美提供如此“豪华”的技术服务,因此这势必成为这些戏走到基层去的障碍。如果豪华的制作只是为了评奖之需,之后便将作品束之高阁,那岂不是太过滑稽?如果把这些“豪华包装”拿掉,那么戏还能照样有情有神地演出下去吗?

戏曲现代化是我们无法回避的问题,是戏曲继续发展中必须面对的问题。然而戏曲的现代化不是一个“创新”,不是高科技的运用,不是从现实生活选材就可以涵盖和解决的。对于传统与现代,高雅与通俗的辩证关系我们还需要做进一步的思考与实践。对于戏曲现代化的发展,我们不仅需要大胆革新也需要审谨握守。

(作者单位:武汉大学艺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