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语文合作学习时机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3-13
/ 1

把握语文合作学习时机

刘月霞

◎刘月霞(河北省宽城县,河北宽城067600)

中图分类号:G42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992(2011)03-185-01

摘要:新课标强调以学生自己学习为主,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也是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在学生个人的知识技能给学习带来困难时、个人探究求知有困难时、有争议时、阅读总结时,教师要抓住时机,选择合适的学习方式,合理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

关键词:新课程;合作学习;时机;合作探究

《课程标准》提倡的是:既要让每个学生获得最基础的知识,又要承认和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要改变学生学习的方式,由过去以教师讲授为主向以学生自己学习为主;要真正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转变教师的角色;评价的方法、手段及内容也要变化。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逐步成为了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要合理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主要是把握好合作学习的时机。

一、个人的知识技能给学习带来困难的时候

课内合作,可以在初读感知课文后,学生获取了关于课文内容的诸多信息,也可能产生了不少疑问。当个人的知识不能解决问题时,是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发合作,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精神的一大时机,此时可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让他们交流自学所得,并互相释疑解难。现阶段对学习认知向宽深发展,题型和范围也越来越联系我们的生活实际。如:学习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杜牧的《山行》等古代作品时,要求默写诗人的其他作品或学习了《颐和园》后,要求写出我国首都北京的名胜古迹,以及学习了《景阳冈》后,要求写出我国的四大古典名著以及主要人物等,一个人的认识和记忆是有限的,对于完成此种题目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但如果利用小组合作学习,真诚交流,既扩大知识面,又满足表现欲、求知欲。使学生能在不断的合作探究中出色发挥,这将是一种无形的激励。这种学习不是简单的个人和个人知识的相加,而是通过合作探究来增加知识储备,增加生活经验的过程,可以走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个人探究求知有困难时

学习是一个不断探求新知的过程,在学习新知识时会遇到许多困难,就是在温故时也会给学习带来阻碍。如:我在教学生按字母表的顺序排列下列各字时,我让学生先思考,看看如何能准确无误而又快速地解答,举手的人较少,有的眉头紧锁,有的面露难色。我趁机让学生一起讨论共同出主意想办法,同学们一听活跃起来,立刻你一言我一语交流自己的想法。有时还会争个面红耳赤。自学交流后,教师对学生的阅读难点已经把握,此时,可通过综合梳理,并根据课文特点和课文教学目标设计最有探究价值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新的合作。这样既能解决新知而又记忆深刻。通过小组、全班交流找出方法:①写音序。②排音序。③排列字。这样在做这种类型的题时,没有一个错误的。由此可见再学习新知时,有意识的让独立思考与合作学习相结合,选择合适的学习方式,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有争议时

教育不光要交给学生知识,还要教做人。在面临是非判断、道德抉择的时候,好些学生不知何去何从。如:在讲《钓鱼的启示》判断父亲的做法对与错或讲《风与火柴》是风为救火柴,而吹灭火柴这种行为时,学生的意见产生分歧,对此我们不断简单地交给答案进行对错判断,而应抓住矛盾,让他们发表自己的意见,让他们展开辩论,让正确的观点逐步显现,让学生在争辩中合作,在合作中理解。从中更能体会父亲的伟大品格和良苦用心,以及明白有时爱也是一种伤害的道理。同时,同学们还举出生活中的例子,来净化心灵洗涤思想。

四、阅读总结后

课堂上合作学习的基础是学生的独立读书,独立思考。要让学生有了自己的见解或疑问后再去“合作”。在“合作”过程中各人都要阐明观点。这种“合作”是给别人提供思考的材料,也是从别人那里获取经验,得到启发,使每个人在“合作”学习的同时,都能加深理解,提高认识,获得深刻的体验。通过阅读,在学生对课文内容和中心有了较明确而又充分的理解后,可提出更有挑战性、综合性和创造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合作,使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再上新的台阶。

在语文课堂上,只有准确把握合作学习时机,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不仅使其掌握学习的方法,而且有利于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他们的终身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