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人文地理复习方法与策略

/ 3

高考人文地理复习方法与策略

孙海

人文地理以人口、经济和社会活动为核心,揭示人类活动的地域空间形态,传达人地协调发展、尊重自然规律、讲求环境伦理道德观念。

一、人文地理的命题特点

通过对近年高考人文地理部分的试题剖析,不难看出其试题命制具有以下几个突出特点:

1、围绕人文地理核心主干内容选择“中心问题”,突出考查考生对基本概念、原理的理解和把握的程度。

2、创设问题情境,凸显信息处理与分析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的知识原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考查。

3、区域地理与系统地理有机结合,要求考生能运用人文地理的基本原理和观点来分析评价某一区域环境中人类活动的合理性或对人类的不合理活动进行反思,从中渗透着人地协调发展的观念。

学生学习地理的习惯感觉是“自然地理较难,但规律性强;人文地理理解容易,但内容散,不容易抓住重点,需要记忆的内容多。通过对地理进行学法研究发现,自然地理部分偏重原理、规律的运用,联系实际分析解决问题。所以,自然地理宜采用理科的学习方法。区域地理重点是以图表为载体的学习方法。人文地理强调宏观整体分析、偏重观点、方法的运用,结合区域实际进行评价与反思。人文地理的复习要坚持如下原则:

1、要以构建和谐社会践行科学发展观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为指导。

2、要立足于必要的自然地理与区域地理基础知识。

3、要运用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原理进行综合分析。

二、人文地理复习备考的有效方法与策略

人文地理内容虽然具有“多而杂,偏记忆”的特点,但从考试角度看,对其复习也是有规律可循、有方法可探。根据上述人文地理考试命题特点和复习原则,人文地理复习方法与策略关键应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1、抓准人文地理的核心内容(构建人文地理知识结构),增强复习的针对性。从总体来看,自然地理较难,但规律性强,容易抓住重点;人文地理容易,但内容分散,很难抓住重点。因此,要运用知识结构法来复习,通过知识的内在的联系,建立完善的知识结构体系。人文地理以经济活动和经济发展为主线,其考查的主干知识(内容结构)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人类活动的空间布局的区位分析。包括农业发展、工业布局、聚落(城市)形成、交通线(点)建设、商贸活动、文化和旅游业发展等。

(2)环境问题和可持续发展。包括自然资源的类型和特点、资源(能源)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资源(能源)利用问题与环境保护;主要环境问题现状、分布、成因、危害及解决办法;可持续发展概念、原则、模式、案例等。

(3)人口和城市。包括人口再生产的特点及分布,人口数量、素质与经济发展和环境的关系,环境人口容量与人口迁移,人口问题与解决办法,城市区位因素;城市地域结构与功能区的合理规划、城市化进程,城市化问题及其解决办法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4)世界经济地理格局与综合国力。主要包括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国际政治的地缘合作与冲突,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国际经济的区域合作与竞争,综合国力比较分析等。

2、理解基本概念与原理,认清发展规律。人文地理的学习强调宏观整体分析,偏重观点、方法的运用。从考试要求看,理解基本概念与原理,把握人文要素的发展规律至关重要。

建立人文地理知识结构要把握人文地理基本概念、建立概念群体系。人文地理的核心概念主要包括区位、产业结构、工业布局、农业布局、农业结构,农业地域类型、传统工业、新兴工业、交通枢纽、人口再生产、人口迁移、环境人口容量、城市功能区、城市化、城市规划、环境自净能力、环境问题、可持续发展、清洁生产、循环经济、国土整治、文化扩散、旅游活动、区域经济一体化、经济全球化、国际组织、经济组织、综合国力等。

人文地理规律和原理,主要包括人口增长变化规律、人口再生产类型及转变、城市化规律与城市布局(合理规划)原理、生态平衡原理、自然要素与人文要素相互作用原理、农业生产活动的合理布局原理、交通点线的区位选择、工业的区位选择(布局)原理、资源开发与交通建设原理、文化扩散类型与传播原理、旅游欣赏与旅游资源开发原理、旅游景观欣赏要求与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区域合作与竞争关系原理、环境问题成因与可持续发展对策等。理解、掌握和运用这些规律原理对人文地理学习来说是极为重要的。

3、要运用专题复习法,系统掌握人文地理知识。人文地理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复习应以专题复习为宜,而且专题的确立宜大不宜小。如果专题过小,不仅综合性会大大削弱,而且会显得很琐碎,导致死记硬背现象。根据人文地理特点可确立的专题有:

(1)区域的经济发展。包括农业的生产活动与区域开发、农业区位条件分析,现代农业选择;工业的生产活动与区域开发、工业布局分析,工业基地与工业带问题,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方式及交通运输网中的线和点、交通方式与条件分析、商贸金融、商业贸易问题等。

(2)人口与城市。包括人口问题、城市区位分析、城市规划与布局、城市化及城市化问题等。

(3)旅游地理问题、文化景观问题、大型工程问题、资源开发、资源的跨地区调配、环境问题及保护等。

(4)世界政治经济格局、海洋国土、综合国力问题、可持续发展与循环经济等。

4.反思人地关系现状,关注区域可持续发展

人文地理强调反思和评价能力,要求学生会对人类的行为进行分析评价。例如:围湖造田、毁林开荒、毁草开荒、垦荒扩种、破坏湿地、生态退耕(退耕还林、退耕还草、退耕还湖)、植树种草、水土保持、保护湿地等;滥采资源能源(粗放经营)、占用耕地、兴修大型工程、破坏性旅游与合理开采资源能源(节约性产业)、保护耕地、科学建设工程、生态旅游;人口过块增长、城区发展重工业、片面追求经济利益、技术落后、产业结构不合理与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限制污染工业、重视环保、重视技术创新、调整产业结构……

“国土整治与区域发展”是现行高中地理教材的主干知识,并采用了大量的案例加以说明。这部分知识与人文地理密切相关。对于这部分内容的复习,关键是要学会思考,学会地理知识和原理的灵活运用。对教材中的大量实际材料,包括案例在内,并不一定要进行记忆性掌握,重要的是要了解这些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要学会分析问题的方法和思路。

例如,近年高考试题比较关注以“河流为中心”的区域问题分析,复习时可建构起对这一问题综合分析的思维模式,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以“河流”为线索的综合思维链:河流概况、水文特征、补给类型、流量变化特征、水能蕴藏、水利建设、水害治理、与地形和气候的关系、对工农业生产的影响、对城市的影响、对人类文明发展的影响等。

5、强化基础知识训练,探究人文地理试题解题方法,提高分析评价能力

高考复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考试,其复习阶段的三大主要工作(整理知识、记忆知识、做题训练)无一不是为了高考服务,但复习好不等于能考好。因此,在人文地理的复习中,除了巩固好基础知识外还需要掌握解题技巧和方法。“理论联系实际,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评价、论证实际问题的综合学习能力”是近年地理高考的主旋律之一。高考对考生的要求是能够“活学活用知识”,具体地说,就是要求考生提取有效信息、进行科学合理的判断、推理、归纳、预测、分析、说明事物成因、解决实际问题。

高考对人文地理的考查侧重于图表阅读技能、文字材料分析技能、归纳综合能力、反思与评价能力、运用学科术语进行表述的能力。例如人类活动的空间区位分析类试题,往往以某一区域为背景,要求考生分析评价某一人类活动的空间布局,它强调理论联系实际,着力于考查比较、分析、评价地理事物和现象,并尝试创造性地解释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对这类试题的解答,应把握好两个关键。一是学会区位信息的提取与分析整合:若是工业区位分析,重点关注风向、河流流向、交通线路、资源和能源地,大专院校等对工业分布有重大影响的信息;若是农业区位的分析,则气候、地形、水源、土壤、交通线路、城市分布等对农业生产活动有重大影响的信息应认真提取和分析;若是港口区位分析,则需重点关注通航条件、停泊条件、筑港条件、腹地条件、城市条件等关键信息。二是学会区位分析评价的方法:明确某一人类活动(如工农业生产活动、城市形成与发展、交通线点建设等)的主要区位因素;提取区域(或材料)相关区位信息;评价区位因素优劣;形成正确的观念(通过对其合理性或偏差性的分析,培养正确的人地协调观)。

又如人口、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是高考试题十分关注的主题和热点。对各类环境问题成因的分析,需从自然和人为两方面着手。人为原因是环境问题产生的主因,但很多环境问题的产生离不开一定的自然基础。如大气环境问题中的酸雨、光化学烟雾等,比较稳定的大气环流(微风或逆温现象)有利于污染物质的累积,湿润的气候是形成酸雨的必要条件。水体污染事件的发生虽然与人类排放大量污水有关,但静水环境、较高的水温有利于水体富营养化的发生,流量小的河流因其自净能力弱而易被污染。又如对水土流失的分析,人类对植被的破坏及不合理的耕作方式是其产生的主要原因,但土质疏松程度,降水强度等与水土流失也密切相关。气候干旱是荒漠化的直接导火线,过度耕种、过度放牧以及草场毁坏,森林的滥伐等使荒漠化雪上加霜。因此,对环境问题的治理措施分析,需要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根据当地的自然环境特征和人类的不合理活动,针对性地寻找切实可行的治理对策。

三、几点注意事项

1、人文地理问题的分析不是孤立的,往往与自然地理和区域地理紧密结合。例如高考文综第36题的基本模式为:提供空间图和相关资料,进行空间定位,提取自然和人文信息,进行提取信息技能考查,概括当地自然和人文的基本特征。分析自然要素和人文特征之间的关系,认识人类活动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分析当地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确定当地经济发展的基本思路。

2、人文地理复习的时间安排宜放在偏后阶段。一般先复习地图和经纬网、世界地理、中国地理(含选修二)、自然地理,然后复习人文地理。这是由于人文地理问题的分析往往是综合性决定的。

3、提高人文地理的得分率除了要加强解题指导外,还要拓宽人文地理的知识范围,增加人文修养也是非常必要的。要求学生结合历史和政治的相关内容,进行综合分析训练。

5、人口、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是永恒的主题和热点,这些问题要特别引起注意,尤其是涉及到西部大开发、三峡工程等相关问题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