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接种疫苗儿童进行接种反应护理的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5-15
/ 2

对接种疫苗儿童进行接种反应护理的效果分析

肖艳

(雁江区中和中心卫生院公卫科四川资阳641300)

【摘要】目的:分析对接种疫苗儿童进行接种反应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6年3月间我院130例接种疫苗儿童,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5例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65例在其基础上采用针对性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经护理,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9%,对照组为92.3%;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2%;对照组为13.8%;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接种疫苗儿童进行接种反应观察,增加针对性护理措施,可以提高护理效果,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

【关键词】接种疫苗;儿童;接种反应;护理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7)05-0218-02

对儿童进行疫苗接种可以达到预防各种疾病的效果。在临床接种实践中因儿童生理-心理成熟度低、承受与适应能力存在差异,易发生不良反应;为了应对这种可能性的不安全因素,往往需要采用一些较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进行预防[1]。本次研究选取130例接种疫苗儿童,采用分组比较方法,分析接种疫苗儿童进行接种反应护理的效果。具体情况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所有接种疫苗儿童均经病史问询、病例分析及相关检查后,确认可接受疫苗接种。其中,对照组男性38例、女性27例,年龄从2个月~6岁,平均年龄为(4.1±0.8)岁;按照疫苗类型划分,20例接种乙肝疫苗、23例接种百白破疫苗、6例接种卡介疫苗、9例接种脑膜炎疫苗、7例接种麻疹疫苗;观察组男性36例、女性29例,年龄从4个月到6岁,平均年龄为(4.0±0.7)岁;按照疫苗类型划分,24例接种乙肝疫苗、21例接种百白破疫苗、5例接种卡介疫苗、6例接种脑膜炎疫苗、9例接种麻疹疫苗;对两组接种疫苗儿童年龄、性别、接种疫苗类型等一般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均无显著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具体包括与家属交流说明接种后注意事项,具体是接种后1刻钟左右观察儿童反应,看其是否存在红肿现象、疼痛哭闹现象,以及生命体征变化现象;同时给予糖果类含片、身体安抚、宠护等。若正常则给予接种后说明禁抓挠、忌辛辣等事项;若发生不良反应,给予热敷、饮水、持续观察、电话访问等,确保接种后不良反应引起事故发生等。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针对性护理措施,具体如下:

1.2.1按类型划分采用细致护理

根据疫苗类型在接种后的不良反应进行分组,提高不良反观察的针对性、细致性;建立接种疫苗儿童个体化档案,将二者进行对应性对接,提高不同类型疫苗接种后不良反应方面观察的直接性,提高针对性护理。具体从心理护理、症状护理、接种后延续护理。

1.2.2心理护理

在心理护理方面,采用接种前护理、接种时护理、接种后护理。分别是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儿童按照其生理-心理方面的表现,采用逗弄、引导、说服方式让儿童明白接种的健康倾向、有益之处,并在接种中转移儿童注意力,采用交谈、玩具吸引等方法;接种后哭闹者则进行心理安抚、情绪疏导、糖果分发、兴趣导向等方法,令儿童逐渐平静下来,缓和其紧张情绪、不合作倾向。其中,要求按照个体差异、不同阶段表现,采用针对性护理。在心理护理方面需要将家长与医护人员关联起来,二者共同对儿童进行心理引导、安抚等。并对家属说明接种需要、接种疫苗类型、针对不良反应的措施;打消家属因假疫苗、过期疫苗的猜测,解除忧虑(可以透过疫苗来源、生产日期、注射方法说明、签署同意书等方法)。

1.2.3不良反应护理

除按照常规护理方法,对不同类型进行细致性的不良反应观察与护理之外;针对性护理主要着重于症状方面如红肿时给予热敷,发烧时给予物理降温或退烧针注射,出现皮疹时进行检查与针对性护理等。比如,发烧时将饮水量具体化到300ml到600ml,将休息时间具体到接种后4h,并采用技术工具手段,对接种后儿童进行回访,问询1d到2d内的情况,给予指导或根据情况令其到医院检查并给予对应治疗(如持续性发烧、高烧在38.5o以上等状况下需要及时给予入院治疗等)[2]。

1.3疗效评价

本次研究按照两组共同存在的腹泻、呕吐、发热统计不良反应发生率;根据护理质量进行评估,采用0~10分制,并根据显效(8分以上)、有效(5~8)、无效(0~4)统计例数进行效果比较。总有效率=(显效+有效)/n×100%。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9.0软件操作系统进行数据统计,计量资料用-x±s表示,计数资料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儿童护理效果比较

经护理,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9%,对照组为92.3%;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如表1。

3.讨论

本次研究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了针对性护理措施,具体通过建立档案、类型划分下不良反应观察、心理护理、不良反应针对护理与回访性延续护理,在护理效果与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均有显著改善;护理无效的儿童均经进一步检查与治疗获得痊愈。

需要说明在针对接种疫苗儿童接种反应护理方面,需要纳入针对家属的心理护理,降低疫苗质量忧虑,在儿童档案基础上,增加针对不同儿童生理-心理、生命体征方面的分析,尤其需要将针对性护理设置在接种前、接种过程与接种后多个方面。另一方面,应该对接种时间进行科学安排,增加不同疾病发生的季节分析,不良反应发生率高峰期等,从而制定出全面的针对性护理方案,减少因不良反应造成的事件发生[3]。

综上所述,对接种疫苗儿童进行接种反应观察,增加针对性护理措施,可以提高护理效果,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根据临床实践经验分析,值得进一步研究与应用推广。

【参考文献】

[1]陈金梅.关于儿童接种疫苗中的不良反应原因分析[J].大家健康(下旬版),2014,(8):592-593.

[2]刘丽梅,张俊梅.探讨护理干预在儿童免疫接种百白破疫苗过程中的作用[J].大家健康(中旬版),2014,(12):247-248.

[3]阮静,肖金兰,吴芳等.土豆片外敷预防和治疗接种疫苗后红肿及硬结的疗效观察[J].全科护理,2015,(36):3678-36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