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痉方湿热敷对中风后遗症肌张力障碍的效果研究

/ 2

克痉方湿热敷对中风后遗症肌张力障碍的效果研究

邓书梅刘欣苏文理林艺

福建省中医药大学附属三明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神经内科福建省三明市365001

【摘要】将90例的脑中风后遗症肌张力障碍的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进行对比治疗后发现,克痉方湿热敷对脑中风后遗症肌张力障碍疗效良好,优于单纯科内治疗及护理。

【关键词】克痉方;湿热敷;脑中风后遗症;肌张力障碍

脑卒中俗称“中风”,又称脑血管意外脑卒中是致残性疾病,特别是脑卒中后运动功能障碍常给病人带来日常生活上的不便及精神上的痛苦[1],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工作中,对脑卒中偏瘫影响肌张力障碍者一定要高度重视,并及时给予干预,近年来,近年来根据我科住院病人脑卒中中偏瘫患者肌张力障碍、肌肉萎缩,从湿敷的角度探讨克痉方的康复效果,取得显著效果,现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选取2014年11月-2015年8月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脑卒中患者90例,均符合诊断标准,采用2008年人民卫生出版社《神经病学》脑血管疾病诊断标准[2]并经头颅CT或MRI诊断为脑卒中。入选标准明确诊断为脑卒中的住院患者,并出现肌张力障碍,低肌张力或过度活跃,同时住院合并拮抗肌的软弱和肌肉痉挛。导致肌肉活动失平衡严重时导致运动失能[3];患者或患者家属同意且配合愿意参加本研究项目,排除严重认知障碍或既往有精神病史不能配合者,排除心肺肾等严重并发症及全身状况较差。入选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5例,对照组:男32例,女11例;年龄40-58岁,平均(59.15±6.84);研究组:男31例,女16例;年龄40-85岁,平均(62.12±5.45)两组年龄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2组住院期间均接受常规治疗和护理实验组在常规组治疗护理基础上加克痉方湿热敷患肢,克痉方每剂中药含制川乌7.5g、制草乌7.5g、麻黄7.5g、泽兰15g、伸筋草15g、海桐皮7.5g、艾叶15g、透骨草15g、怀牛膝15g、生姜30g、芒硝45g、千年健15g、肉桂3g、桂枝7.5g、鸡血藤15g、大黄粉(后下15g),每剂煎取约400ml,用武火煮沸后用文火煮20分钟,,温度40~50℃。患者采取舒适卧位,暴露患者局部涂凡士林,盖上一层纱布,将敷部放于盆内浸湿,拧干敷布(以不滴水为度)。轻轻抖开敷布,以手腕掌侧试温,如无烫感即可敷于患处,并盖上塑料纸棉垫保持温度。每3-5分钟更换一次敷布,持续15-20分钟,热敷完毕,用纱布拭去凡士林,敷后两小时不用清水清洗患处,以保持克痉方药效,在操作过程中,要密切注意克痉方外用湿热敷局部皮肤的颜色、完整性等,如有红肿痒皮疹等过敏反应,应立即根据实际情况遵医嘱处理,对于严重过敏症状的,应停止湿热敷治疗。10天为1疗程,三个疗程后统计疗效。

1.3观察指标

分别比较治疗前后研究组及对照组两组的肌张力:参照改良Ashworth量表评定标准进行判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采用ADL量表(Barthel指数)评分。

1.4统计学处理

全部数据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录入和分析,测定数据均以表示。计量资料组内比较,差值满足正态性,采用配对的t检验,否则采用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2组患者肌张力Ashworth评定例数比较。

2组入院时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患者治疗后肌张力例数均有明显降低增多,研究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一。

2.22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比较。

2组患者ADL量表(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2组入院时统计无统计学意义,而研究组在三个疗程后ADL量表评分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二。

3.讨论

东汉著名医学家张仲景著作《金匮要略》中首次提出中风一词,并一直沿用至今,在《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病脉治》中指出:“夫风之为病,当半身不遂,或当并不遂者,此为痹,脉微而数,中风使然。”肌张力障碍是中风后遗症的主要症状,是影响患者活动的重要因素[3]。祖国医学认为肌张力增高的病位主要在“经络”,血脉不畅,气血运行失调,经脉失养,最终经脉挛缩造成肌张力增高、痉挛,故本研究选用具有温经通络、活血补血、舒筋活络等作用的克痉方作为药方,本方药中制川乌、制草乌为君药,能温经通络、胜湿止痛,《本草纲目》论其:“主大风顽痹”。肉桂温经通脉,《名医别录》云其:可以“通血脉,理疏不足,宣导百药”;桂枝一药,《本经疏证》论其:“能利关节,温经通脉…”;艾叶温经散寒,《本草纲目》轮其:“温中,逐冷,除湿”;怀牛膝,活血通经,补肝肾强筋骨,《神农本草经》云其:“主寒湿痿痹,四肢拘挛”;鸡血藤活血补血,舒经活络。五药合用,起到温经活血,舒筋止痛的作用。辅以伸筋草、海桐皮、透骨草、千年健等通利关节,佐以泽兰、生姜、大黄、麻黄、芒硝等,以疏筋通络,促使血脉畅通,达到治疗目的。有研究表明,采用克痉方湿热敷对于脑卒中肌张力增高、痉挛的患者,在改良Ashworth痉挛评定、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方面,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本研究结果显示,克痉方湿热敷后研究组对照组比较:干预后研究组患者肌张力障碍(肌张力增高)好转程度优于对照组,见表1;研究组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提高程度高于对照组,见表2;说明克痉方湿热敷对脑卒中后遗症肌张力障碍的影响,能够降低患者的肌张力,提高患者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减轻患者及家人的生活负担。

总之,克痉方湿热敷为中风后遗症肌张力障碍患者提高一种疗效确切、简便易行的治疗方法。克痉方湿热敷通过药物功效与温热效应协同作用达到治疗目的,对中风后遗症患者的ADL和生活质量的提升具有积极效果,值得在临床推广,可进一步促进中医事业的发展,拓宽传统中医护理方法的应用领域。

参考文献:

[1]丁红梅,中药湿敷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运动功能障碍临床观察[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2,25(3):229-230

[2]贾建平.崔丽英.王伟等.神经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6]李作伟,李平等.中医对中风后肌张力障碍的认识[A].中医中药1673-5846(2014)03-0254-02.

[7]李小寒,尚少梅,主编.基础护理学.4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