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中的情感教学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12-22
/ 1

数学教学中的情感教学

乔平

江苏灌云县初级中学乔平

学习过程是师生情感双向交流的过程,以师生的情感为基础,可以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就是一旦学生对老师感到亲切,才敢于独立思考,才敢于交流思想,所以在数学教学实践活动中,要做到“近、尊、爱”,能有利地促进数学情感教学.

人是有感情的,作为数学教师仅靠每周的几节课和学生接触太少,很那了解学生、亲近学生,更不能与学生沟通感情.因此,教师应转变教风,由课堂接触学生变为多接触学生;由在三尺讲台授课变为深入到学生中讲课,缩小师生之间在时空上的距离.

以婉转的声调感动学生,以抑扬顿挫的语言启迪学生,以高昂的情绪鼓舞学生,这样使学生感到老师和蔼可亲,以愉快的情绪、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数学课的学习之中,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数学课堂教学不仅是进行情感教育的阵地,并且有发挥情感教育功能的条件与可能.教学过程不仅是师生双方信息交流的过程,同时也是情感交流的过程.人总是有感情的,教师对数学教学业务的精益求精、对数学学科的热爱,将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教师对学生真挚的爱、积极的鼓励、会心的微笑、殷切的期望,教师为学生创设的愉悦、和谐的课堂气氛,必然会给孩子们创设良好的心理条件.教师对事业和学生的热爱,是数学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总源泉.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精心设计的教学活动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必然激活和加速学生的认知活动.正如赞可夫所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心理需要,这种教学法就会变得高度有效.”通过教学设计和采用有效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满足学生的成就动机,是数学教学中情感教育的主要途径.那么如何发挥数学教学的情感教育功能呢?

首要的是师生合作,教学中要重视师生之间积极的、平等的情感交流,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亲其师,信其道”,当学生对老师产生积极情感,他们就容易将这种情感迁移到教师所教的内容上去,这就是情感教育的迁移性功能.

要充分利用教师自身的体态.情绪是感情的外在表现,教学中师生之间的情绪活动总是在互相影响、互相感染的.教师的面部表情、言语动作,甚至衣着都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学生的情绪,这就是情感教育中的感染性功能.

人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意结合教学内容揭示数学美,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无穷奥妙,促进他们对数学的热爱;应注意向学生提供生活中的具体事例,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激发学习数学的热情;应注意通过巧妙地设疑,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应注意捕捉学生思维的闪光点,提高学生的自信心,激起他们继续学习的热情等,这就是情感教育的情境性功能.

中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阶段,离不开教师的诱导,所以中学数学教学中要强调正确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因此,从教学艺术的角度看,就要求教师必须有教师的责任感,在教学中能以表扬鼓励为主、批评教育为辅,表扬与批评有机结合的方法,不断激发学生积极的学习情感.心理学实验表明,学习者如果能通过及时反馈知晓自己的学习状况,比不知晓者学习动机强.因此从教学艺术的角度看,就要求教师必须掌握能及时向学生反馈学习成就的评价形式,不断强化学生学习的积极情感,或纠正不健康的学习情绪,以充分发挥情感教育的可导性功能.

总之,影响学生认知活动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影响学生情绪活动的因素也是多方面的:我们只有站到素质教育的高度,充分认识学科教学中情感教育的重大意义,注意利用和充分发挥情感教育的迁移性、感染性、情境性、自主性、可异性等功能,才能真正做到在数学教学中既教书,又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