腔隙性脑梗死早期CT和MRI检查的临床影像学表现比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2-12
/ 1

腔隙性脑梗死早期CT和MRI检查的临床影像学表现比较

张满硕

张满硕

阜南县人民医院磁共振室安徽阜阳236300

【摘要】目的:针对腔隙性脑梗死早期CT和MRI检查的临床影像学表现进行分析讨论。方法:选取84例2016年5月~2017年10月于本院接收的腔隙性脑梗死的患者为此次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参考组(n=42)以及实验组(n=42),其中参考组的患者采取CT检查,实验组的患者采取MRI进行加你差,对比两组患者的不同病灶位置的检查结果以及病灶大小检出率。结果:实验组(MRI)一共发现720个病灶,参考组(CT)一共发现134个病灶,实验组明显优于参考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CT检查,早期强袭脑梗死的患者采取MRI检查能更清晰发现病灶,在临床诊断上值得大力的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早期腔隙性脑梗死;CT检查;MRI检查

腔隙性脑梗死(Lacunarinfarction)简称LI,其是指患者的大脑半球或者是脑干深部的小穿通动脉,同时伴有长期的高血压的情况下,血管壁发生病变,从而致使管腔闭塞,造成小的梗死灶[1]。此次研究主要针对腔隙性脑梗死早期CT和MRI检查的临床影像学表现进行分析讨论,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84例2016年5月~2017年10月于本院接收的腔隙性脑梗死的患者为此次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参考组以及实验组,平均每组患者42例。参考组患者:男26例,女16例,年龄区间37~64岁,平均年龄(55.46±5.23)岁;实验组:男23例,女19例,年龄区间38~62岁,平均年龄(53.72±5.66)岁。对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进行检验分析,结果无明显差异(P>0.05),符合研究要求。

1.2方法

参考组的患者采取CT(常规性轴位扫描)进行检查:以OM为基线,将患者的头颅由底部到顶部进行10层扫描,每一层的间隔10mm,层厚10mm,在发现病灶后将局部进行放大再使用横断面进一步扫描。而实验组的患者采取MRI(磁共振成像)进行检查,同样是常规的轴位扫描,层间隔1mm,层厚5mm,发现病灶后将矢状位以及冠状位进行放大[2]。

1.3评价标准

观察两组患者的不同病灶位置检查结果其中检查内容包括额叶、顶叶、内囊、丘脑、小脑、基底节以及脑干,同时观察两组患者的病灶大小(>5mm以及<5mm)的出检率。

1.4统计学分析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8.0软件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比较运用t检验;采用%表示计数资料组间,采取X2进行检验,P<0.05则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不同病灶位置检查结果

在进行不同病灶位置检查中,实验组(MRI)一共发现720个病灶,参考组(CT)一共发现134个病灶,实验组明显优于参考组,P<0.05,表1如下。

3.讨论

腔隙性脑梗死发病率极高,常见的发病部位有内囊、丘脑、壳核、尾状核等,而有少部分发生在放射冠以及脑室管膜的下去[3]。引起腔隙性脑梗死的主要原因有:①高血压;该病症是极容易造成腔隙性脑梗死,发病率高达45%~90%,患者长期患有高血压会导致脑内小动脉血管壁病变,造成管腔狭窄。②动脉硬化;有研究表明,基底节、内囊区腔腺性的供血会出现非常严重的脑动脉硬化的现象。③糖尿病等。

患者的腔腺性脑梗死发生于基底节区或者脑干部位,会造成患者某些神经传导出现阻断,从而致使患者运动恩能够力、感觉能力、语言能力上都出现障碍,通常情况下,患者还会出现头晕、头疼/眩晕、记忆力下降、反应变慢、抽搐、痴呆等症状[4]。

此次研究主要采取了CT检查以及MRI检查,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MRI)一共发现720个病灶,参考组(CT)一共发现134个病灶,实验组明显优于参考组。

综上所述,经过对两组患者进行观察和对比,可以发现相较于CT检查,早期强袭脑梗死的患者采取MRI检查能更清晰发现病灶,在临床诊断上值得大力的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皮金才,陈凤莲.腔隙性脑梗死早期CT和MRI检查的临床影像学表现比较[J].中国CT和MRI杂志,2016,14(7):10-11.

[2]唐秀.早期腔隙性脑梗死行CT和MRI检查的临床诊断价值[J].当代医学,2016,22(10):36-37.

[3]郭春丰,王建拥.早期腔隙性脑梗死行CT和MRI检查的诊断价值[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18):94-94.

[4]斯兴无,唐亚辉,周红俐,等.MRI和CT检查在腔隙性脑梗死中的应用分析[J].中外医疗,2016,35(32):191-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