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鼻窦炎术后电动鼻腔冲洗的治疗护理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4-14
/ 2

慢性鼻窦炎术后电动鼻腔冲洗的治疗护理效果

唐莉

唐莉

永州市中心医院湖南永州425100

【摘要】目的:研究在慢性鼻窦炎术后采取电动鼻腔冲洗法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12月在我科接受手术治疗的104例慢性鼻窦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实验组(n=52)术后采用电动鼻腔冲洗法,参照组(n=52)术后予以传统鼻腔冲洗法,对比二组患者的术后鼻腔症状评分、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患者在术后2周时的鼻塞、流涕、鼻腔干燥、头痛症状评分均低于参照组,实验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7.69%,显著低于参照组的30.77%,实验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8.08%,明显高于参照组的86.54%,组间对比P<0.05。结论:在慢性鼻窦炎术后,为患者采用电动鼻腔冲洗法,可有效改善患者鼻腔症状、减少并发症,并可使患者对护理服务更加满意,值得推广。

【关键词】慢性鼻窦炎;电动鼻腔冲洗;鼻腔症状;并发症;护理满意度

慢性鼻窦炎在耳鼻喉科较为常见,多是因急性鼻窦炎治疗不当或治疗不彻底所形成的慢性化脓性炎症,患者是以鼻塞、脓涕、头痛等为主要症状[1];对于一些病情严重、保守药物治疗效果不佳者,临床常为患者采取手术疗法。手术具有一定的创伤性,会对鼻腔产生刺激,再加之术后鼻腔填塞物压迫等因素,会出现分泌物增加、鼻腔充血、糜烂等症状,不利于术后康复[2]。为帮助患者获得更好的康复效果,我科在2018年为部分患者采取电动鼻腔冲洗法,效果较令人满意,现做如下报道:

1基线资料及方法

1.1基线资料数据

选取2018年1--12月在我科接受手术治疗的慢性鼻窦炎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共计104例。其中男性56例、女性48例;最高年龄为60岁,最低年龄为22岁,中位值为(42.5±5.1)岁;病变类型:I型18例,II型71例,II型15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实验组(n=52)与参照组(n=52),对比二组患者的资料数据得出P>0.05,无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是在全麻鼻内镜与电视监视器下开展手术,采取Messerklinger术式对患者进行治疗;在术后,选择高分子膨胀海绵作为填充物填塞术腔,24h后可取出填塞物,次日可开展鼻腔冲洗护理。

实验组:①冲洗方法。为患者采用电动鼻腔冲洗法,所用工具为RhinoClear电动鼻腔冲洗器。先装入20ml生理盐水,依据鼻孔大小选择适合的接头,将鼻腔冲洗器与空压机连接好后,为患者进行鼻腔冲洗护理,2次/d,共2周。②护理指导。在为患者进行鼻腔冲洗前,要为患者讲解冲洗目的,对于紧张患者做好心理疏导。指导患者及家属掌握正确的冲洗方法,以便患者可以自行操作。在冲洗过程中,护理人员要叮嘱患者不要讲话、禁止用鼻子呼吸,以免出现误吸、呛咳等症状。在冲洗时,要将水流方向与鼻腔中轴方向保持一致,不要偏向鼻甲或中隔面,冲洗器橄榄头不要插入过深,以免触碰鼻腔面膜引发出血[3]。叮嘱患者不要用力擤鼻,以免诱发出血和中耳腔感染。

参照组:为患者采用传统鼻腔冲洗法,指导患者取坐位,保持低头并稍微前倾,张开嘴。取500ml生理盐水悬挂在输液器上,将鼻腔冲洗器橄榄头送至患者鼻腔前庭位置,并进行鼻腔冲洗,2次/d,共2周。

1.3评价指标

①鼻腔症状评分:在2周后,由同一名护理人员对患者的鼻腔进行观察,询问患者的主观感受,对鼻塞、流涕、鼻腔干燥、头痛症状进行打分,无症状为0分,轻度症状为1分,中度症状为2分,重度症状为3分。

②并发症发生率。

③护理满意度:2周后,为患者发放满意度调查问卷,评价栏中分为非常满意、一般满意、不满意三个标准,以“(非常满意例数+一般满意例数)/总例数×100%”计算护理满意度。

1.4数据分析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0.0对研究数据进行分析,其中计量资料的表现形式为(±s),组间比较结果予以t值验证,计数资料的表现形式为(n,%),组间比较结果予以2值验证,以P<0.05为组间比较差异显著的检验标准。

2研究结果

2.1二组患者的鼻腔症状评分对比

实验组患者在2周后,鼻腔各症状评分均低于参照组,组间对比P<0.05;见表1。

2.3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对比

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8.08%(51/52)其中非常满意46例,一般满意5例,不满意1例;参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86.54%(45/52)其中非常满意31例,一般满意14例,不满意7例;实验组显著高于参照组,经统计2=4.8750,P=0.0272,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鼻腔冲洗是指借助仪器装置将冲洗液输送到鼻腔,让冲洗液与鼻腔组织充分接触,进而发挥鼻腔清洁与药物治疗的作用[4]。在慢性鼻窦炎术后,为患者实施鼻腔冲洗法,对恢复鼻腔健康具有重要帮助。传统的冲洗方法,需有专科的护理技术指导,患者在冲洗期间易出现呛水情况;近年来,临床逐渐开展电动鼻腔冲洗疗法,是利用电动装置产生一定压力喷雾,让药物充分与鼻腔黏膜接触,使药物更好的被吸收,且微小雾粒可附着在鼻腔黏膜上,能使鼻腔黏膜保持湿润;药物能够到达、沉积在全部鼻腔及鼻窦,对抑制鼻黏膜水肿、促使纤毛运动具有一定帮助,可降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风险[5-6]。此次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在术后2周时的鼻塞、流涕、鼻腔干燥、头痛症状评分均低于参照组,实验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参照组,护理满意度对比参照组也更高,组间对比P<0.05;这一结果也充分凸显出了电动鼻腔冲洗疗法的效果及优势。

综上所述,在慢性鼻窦炎术后,为患者采用电动鼻腔冲洗法,可减少并发症、促进术后康复,并可改善护患关系,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护理模式。

参考文献:

[1]肖全,刘婷,田理等.指南解析鼻腔冲洗在变应性鼻炎及慢性鼻-鼻窦炎中的治疗地位[J].国际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7,41(1):52-54.

[2]蔡娇.鼻窦炎合并糖尿病内镜手术患者术后并发症的护理研究[J].糖尿病新世界,2016,19(12):151-152.

[3]徐国华,邱秀环,叶孟好等.负压鼻腔冲洗法在鼻-鼻窦炎患者内镜术后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2017,32(12):25-27.

[4]唐瑶,田大清,严小琴等.两种鼻腔冲洗方法对慢性鼻窦炎的护理效果观察[J].中国保健营养,2016,26(9):177-178.

[5]梁丽萍,覃学琼,温银霞等.鼻腔冲洗联合鼻腔雾化对慢性鼻——鼻窦炎术后的护理观察[J].黑龙江中医药,2018,47(5):181-182.

[6]刘柳,谢军.慢性鼻窦炎术后电动鼻腔冲洗的治疗效果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8,6(21):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