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输液治疗风险排查及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0-20
/ 2

静脉输液治疗风险排查及对策

李红李龙琼

李红李龙琼(成都市武侯区人民医院静疗小组610041)

【摘要】目的:排查、整改静脉输液治疗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求给病人提供安全、有效的静脉输液护理。方法:运用自制的《静脉输液专项检查索引》对静脉输液的全过程进行检查和评价,对检查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针对性整改,进行持续性质量控制。结果:检查发现在医嘱执行、备用药品储存、输液配药、输液、终末处理等环节存在瑕疵,在进行有效整改以后效果明显。结论:静脉输液在临床治疗中使用最广泛、最常见,静脉输液的缺陷时有发生。建立静脉输液质量控制长效机制,不定期地对静脉输液风险进行排查,并对排查出的缺陷进行针对性的整改是为给病人提供安全、有效的静脉输液护理的重要措施。

【关键词】静脉输液;风险排查;对策【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号】A【文章编号】1671-8725(2014)10-0021-02RiskInvestigationinIntravenousInfusionTreatmentanditsCountermeasuresLiHong,Li-Longqiong(StaticTreatmentTeamofWuhouDistrictPeople'sHospitalLihongLiLongqiong610041)abstract:Objective:Toinvestigateandreformthetreatmentofintravenousinfusion,toprovidepatientswithsafeandeffectivecareoftheintravenousinfusion.Methods:Toapplyself-madespecialinspectionindexofintravenousinfusioninthewholeprocessofinspectionandevaluationofintravenousinfusion;tocarryouttargetedreformsabouttheproblemsinspectedandcontinuousqualitycontrol.Results:Itisrevealedthatthereformobviouslyimprovestheeffetoftheimplementationofthedoctor'sadvice,spare-drugstorage,fluiddispensing,infusion,terminalhandlingandotheraspects.Conclusion:Thedefectsinintravenousinfusion,themostwidelyusedclinicaltreatment,occurfromtimetotime.Itisanimprotantmeasureofprovidingpatientswithsafeandeffectivecaretoestablishalong-termmechanismofqualitycontrolofintravenousinfusion,tocarryouttheriskinvestigationinintravenousinfusion,andtoreformspecificallyintermsofdefectsinvestigated.Keywords:intravenousinfusion;riskinvestigation;Countermeasures

有资料显示,中国每年输液约50亿次,而80%以上的住院患者接收静脉输液治疗,85%的护士用于静脉输液工作的时间超过75%,同时还需药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处理因静脉输液治疗过程中带来的风险和病人投诉[1]。因此,静脉输液治疗已经成为了护理技术操作中最常见、使用最广泛的治疗手段。为了增强护理人员的危机意识和安全意识,了解临床各科对静脉输液相关制度的执行情况,加强对静脉输液治疗风险的管理,我院静疗小组配合护理部对全院静脉输液情况进行风险排查,并针对排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积极整改,给病人提供安全、有效的静脉输液护理。现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静疗小组的成立我院静脉输液治疗小组成立于2011年1月,隶属护理部,其成员由各病区护理骨干组成。成员要求:5年以上的注册护士、静脉输液临床实践大于1600小时[2],由各护理单元推荐,经系统及护理部层层审批后加入。

1.2检查时间:2012年11月、2013年2月1.3检查内容组织静疗小组成员制定并学习《静脉输液专项检查索引》表,内容包括五个环节。见表一:

1.4检查安排及程序将静疗小组的30名成员根据科室性质及工作能力合理搭配分成10个小组,每组3人,1~9组各负责2~3个科室,指定一名负责人,在一周的时间内对所检查的科室根据《静脉输液专项检查索引》提供的内容进行随机抽查,从医嘱开出到执行到病人体内进行全程监控并形成第一手资料,第10组则由静疗小组组长及各系统负责人组成,负责对各组形成的检查结果进行归纳、总结,并对问题突出的科室进行抽查。

1.5检查后的处理每次检查后均召集全组成员针对检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讨论,制定可操作性强的防范措施,对突出问题进行专题整改,静疗护士监督执行。3月后复查,仍然存在的问题持续整改。

2结果:见表二

3讨论

3.1从第一次排查的结果看各个环节都存在一定的问题,值得深思,有必要建立长效的静脉输液质量控制机制。

3.1.1存在问题最突出的是洗手的环节,第一次排查时发现不洗手率就达80.77%,经整改后不洗手率也达60%,远远超过资料报道的50%的医务人员在不洁手从事医疗活动[3]的现象。说明在操作前后不洗手的现象普遍,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3.1.2从药品的储存和使用环节可以看出个别护理人员对药品的性质了解不够,没有严格按照要求进行储存和使用,存在安全隐患。

3.1.3对静脉输液微粒污染的认识和防范不足,如安瓿锯痕过长、砂轮消毒不到位、换液不消毒空瓶等都足以说明我们在护理教育和护理管理上存在缺陷,应当加强。

3.1.4对病人的人文关怀不够。在为病人服务的过程中,除了查对时与病人的对话外,很少有护士能主动与病人进行沟通,这是我们提高护理服务品质的瓶颈。

3.1.5对医疗废弃物的处理和职业暴露不太重视。医疗废弃物的危害人所共知,及时的分类和处理有利于保护环境,保障工作人员的安全,减少职业危害的发生。

3.2经分析,发生以上问题主要原因有:护理人力资源严重不足,忙于完成治疗任务;对静脉输液安全性的认识不足;护理人员静脉输液相关知识欠缺等。

3.3通过第一次静脉输液风险排查,静疗护士能主动利用培训习得的知识,对静疗过程主动判断,提出了一些很好的建议和整改措施。包括:

3.3.1加强静脉输液相关知识的传授及学习,提高护士静脉输液护理知识和技能。

3.3.2医嘱执行单是病历的客观资料,大家应高度重视。栏目必须填写齐全,医嘱未执行一定要注明原因。

3.3.3在输液瓶或分装袋上要注明病人的床号、姓名、药名、加药时间、加药者等情况,便于查对和控制,防止差错发生。

3.3.4鉴于不洗手的情况普遍,建议提供速干手消毒剂或戴一次性手套操作,给病人提供安全的治疗环境。

3.3.5各科要收集常用药物或特殊药物的使用说明并按照使用说明上提供的溶媒稀释,按要求输注,科室要根据情况考核。

3.3.6加药时使用的空针要及时处理,防止再次使用;控制安瓿的割锯长度在1/4周,坚持开启安瓿前的一次消毒,使用正确的砂轮消毒法:用75%酒精浸泡砂轮后割锯安瓿[4]。更换液体瓶时在抽出之前要求对空瓶瓶塞及针梗处其进行消毒后再拔出更换[5]。

3.3.7强调护理人员佩戴计时工具并按照要求调节滴速。

3.3.8各类物品按规范有序放置,规范处理医疗废弃物(分类、毁形)。

3.4在整改的过程中,静疗护士认真履行职责,加强对本科护士的知识培训及宣传教育,使护士对安全输液重要性的认识提高,收到明显的效果。如在医嘱执行、药品按要求保存、安瓿消毒及砂轮消毒和应用、滴速调节、沟通技能及对病人的人文关怀等整改前后X2值分别为12.20、19.44、15.01、14.29、24.44,P<0.001,差异极显著,说明整改著有成效;在操作前后洗手、执行签名两项整改前后X2值分别为4.18、4.64,P<0.05,有统计学意义,说明整改有效;在空针使用不规范(横握式)、加药时未再查对有效期、药物应用知识掌握不全(不能准确回答药物应用的注意事项)、留置针使用不规范、查对制度执行有瑕疵、不能一次排气成功、终末未处理或处理不规范等7项缺陷上整改前后X2值分别为3.52、1.58、0.02、0.08、2.92、0.58、2.33,P>0.05,无统计学意义,说明整改无效,需继续整改,进入下一个质量管理循环。

总之,通过静脉输液安全隐患检查和整改,护理人员对静脉输液安全隐患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对排查出的安全风险通过积极有效的整改,收效明显。在此过程中,静疗护士对各科的静脉输液质量严格监督,对静疗安全提供了保障,深得其他护理人员的好评,提高了静疗专科护士的地位。

参考文献[1]李枝国,刘世华.静脉输液质量与风险处理预案[M].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年6月P1[2]输液治疗护理实践标准.[M]静脉输液护理学会制定.[3]钟燕于.手部皮肤清洁与医院感染的观察[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3,13(8):776.[4]张清媛,杨锦媚。输液配药中微粒控制技术的研究进展.护理学杂志,2005,20(21综合版):77[5]周永霞,冷琼芳,石敏,等.输液过程中液体细菌污染的监测及对策.南方护理学报,2004,11(7):13

来源期刊

医师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