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事故分析及监督检验策略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电梯事故分析及监督检验策略分析

刘虎

济南广播电视台山东济南250014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中的高层建筑越来越多。在高层建筑中电梯成为了不可缺少的运输工具,参观访问的时候、购物的时候、上下班的时候以及居家出行的时候,都会使用到电梯。在近几年来,我国的大部分高层建筑中的电梯在安全运行中,是呈现较稳定的状态,可是如以安全无事故的高标准要求,安全状况的隐患则呈突现的状态。要想加强电梯的安全管理,有必要对电梯安装、使用、维修保养过程中发生的事故进行分析,并全面加强电梯安全的监督检验工作。

关键词:电梯;事故分析;监督检验策略

1电梯事故的种类与原因

1.1电梯安装过程中不按章操作引发事故

电梯在安装中,多存在施工现场混乱、安装各方交叉作业情况,且电梯安装常出现赶工期、作业人员违章操作、麻痹大意等情况,这些都容易引发安全事故。如:在电梯井道中安装作业不戴安全帽、不系安全带而出现的砸伤及坠落事故;施工现场私搭乱接电源且不设漏电保护开关而引发的触电事故。

1.2电梯使用过程中的安全隐患酿成事故。

首先,有些电梯使用单位不重视电梯安全管理,没有专人负责或没有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或不按国家相关技术要求进行年检及专项检验,有的单位电梯甚至没有维保厂家或没有签定《维保合同》很长时间都浑然不觉。这样,导致电梯运行安全质量大幅降低,电梯故障频发,出现电梯骄内长时间困人等事故也是在所难免。其次,电梯管理人员玩忽职守,工作粗心大意也会导致安全责任事故。比如:因电梯管理员日常巡检不细致,轿内救援电话无法通话且骄箱内通信网络屏蔽未能及时发现而出现的电梯长期困人事故。另外,电梯乘用人员不按正确的方法使用电梯,也会出现电梯故障甚至安全责任事故。比如:在运行的电梯骄内蹦跳打闹会导致安全回路断开而突然停梯。又如:被困电梯骄内且骄箱不在门区,乘客强行打开骄门及厅门逃生,不慎坠入井道而引发的事故。

1.3电梯维修及保养过程中引发的安全责任事故。

电梯的维修与保养工作中存在许多不安全因素,是引发电梯安全事故的重要原因。突出表现在:(1)维保厂家为了节省成本,偷工减料,维修人员未经系统培训即上岗操作、使用不合格配件作为更换备件。如:维修保养人员未按期对电梯进行维护保养致使电梯故障频发,因此造成的困人事故。又如:使用旧钢丝绳作为曳引钢丝绳造成的断绳破股事故。(2)在维保过程中出现违章操作或在维修完成后恢复正常运行时没有仔细审查造成安全责任事故。如:维修过程中,两人配合操作,未经双方沟通一致就运行电梯而引发的刮伤、砸伤等事故。又如:维修过程中为了排查故障短接部分安全回路,找到故障点并排除后未去除短接线就恢复正常运行,因此造成的安全责任事故。

2电梯设备安全隐患

2.1电梯蹲底、溜梯事故

当电梯在停梯时,如果此时制动器没有下闸的话,就会引发溜梯事故,溜梯是电梯发生蹲梯的前提,只有出现了溜梯,才有可能引发蹲梯,也就是说电梯在出现溜梯之后不一定会直下到底层进而引发蹲梯,而如果产生了蹲梯的话,那么就说明电梯出现了溜梯,这是必然的。一般来说,电梯的制动器是电梯停止和保持停止装置的重要部件,目前电梯制动器的故障主要分为机械故障和电气故障两类。(1)机械故障。一般是由于机械磨损或锈蚀而造成制动器抱闸的制动力矩不足,通常是对制动器工作行程以及弹簧压缩压力进行调整。(2)电气故障。以前继电器控制的电梯,大多数制动线圈的通断在正常运行时有一套切断装置工作,这套装置出现故障不能切断或不能及时切断时造成电梯冲顶、蹲底或溜梯。

2.2电梯门系统事故

电梯运行的过程中,门锁的电气开关如果不能够进行及时的接通,极大程度上会造成电梯层门的故障发生。在维护的过程中,一些维护人员为避免电梯层门的故障频繁发生,就对其进行了内部的构造改变。让永磁感应器与原门锁的开关并联,在并联之后就会将门开关的方向,与感应器的位置处于平行的状态。因为并联的状态使得将门关严的时刻,永磁感应器就会被插入位于门上的隔磁板。这一流程无形的将事故的隐患提升,因为门锁的电气安全装置被严重的短接。如果门锁电气的安全触点,对于层门的锁紧功能失去了验证的时候,证明原门锁和感应器依然在并联,再不能够进行及时发现的话,就会促使电梯在锁紧的装置失去效用的情况下,依然进行运作。那么剪切的事故和坠落的事故很大程度上会发生。门系统的事故在发生频率上,高于其他多有的事故,其中不可靠性主要体现在人为短接、改变电气联锁装置或者门锁的机械装置。

3电梯监督检验的强化策略

3.1强化维保、使用单位安全管理意识

健全完善电梯维保、使用单位各项规章制度是保证电梯安全运行,确保维保和使用人员及乘客人身安全,防止事故发生的必要条件。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电梯使用管理与维护保养规则等法律法规规定使用单位应建立设备档案,内容包括制造和安装单位验收时提供的资料,维修、保养记录,故障记录等,并建立相应的电梯运行管理规章制度。然而在实际中,不少单位未建立电梯钥匙使用保管制度。有的单位虽有制度,但并没有得到很好的执行。一般来说,电梯门钥匙要有专人进行看管,并且要保证看管钥匙的人二十四小时监督电梯运转,一旦电梯出现问题的话,就可以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

3.2提高安装、维修保养及管理使用人员的技术水平

电梯要求由专业技术人员对其进行安装,并要求负责电梯安全人员要掌握电梯的相关技术知识。在电梯监督检验工作中如果发现有关工作人员自身缺乏电梯知识储备的话,要及时对这类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因为相关工作人员的技术素质不高会直接影响到电梯成品的最终质量。随着我国电梯技术的不断增强,市场上出现了很多新的电梯品牌,这些电梯新品牌的出现对电梯技术人员有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有针对性地对电梯技术人员进行定期培训,不断更新电梯技术,熟练掌握各种品牌电梯的工作原理及相关属性,只有这样才能够在电梯安装、运行中确保安全,为电梯的稳定运行提供技术保障。

3.3安装电气联锁开关,强化层门门锁的装置

在电梯监督检验实践过程中,门锁是最为核心的安全部件。想要避免剪切事故和坠落事故的发生,就要将门锁把层门锁住,让乘梯人想要将层门打开,必须要在层站外采用开锁的装置。在监督检验的实践中,主要对以下几种情况进行重视:(1)电梯中所具备的层门中的被动门,一定要对其安装电气的联锁开关。因为机械的关门装置不能够对于层门的关闭状态进行验证的话,没有被安全锁住的门扇,就有必要对于关闭位置的电气装置进行监督检验。(2)为了能够减少电梯故障率,增加电梯运行的安全可靠性,在电梯门锁的采用上,要采用自上向下钩类型的门锁,其中锁钩在钩紧的过程中,是根据锁钩和施力的元件进行提供的,施力的元件指的就是压紧的弹簧,弹簧产生的压紧弹力与锁钩的重力同时保护门锁在正常情况下处于锁闭状态,从而确保门锁安全。

结束语:

综上所述,电梯运行质量对国民生命安全有直接性影响,安装维护人员应该尽量掌握好电梯这一高技术含量工具的运行流程,并对电梯在运行过程中的安全隐患进行不断的分析和探索,找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切实做好电梯监督检验,有效消除电梯事故。

参考文献:

[1]电梯检验过程中的人因失误分析与管理对策[J].孙大军.黑龙江科技信息.2016(35)

[2]电梯检验常见问题分析与探讨[J].张凯.中国设备工程.201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