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校校医院现状及改革思路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7-17
/ 2

浅谈高校校医院现状及改革思路

王尹宣李学艺

王尹宣李学艺

(兰州大学艺术学院;甘肃兰州730000)

摘要:随着国家医疗卫生事业的进一步改革发展,各种医疗难题逐渐得到解决,医院设计越来越体现人性化。但高校校医院发展尚未跟上发展步伐,仍存在诸多历史遗留问题,面临医疗卫生改革和高校后勤制度改革等多重压力。通过实地调研总结出校医院受众人群特点及其需求,总结出校医院面临困境的现状,并提出改革的必要和相应对策。

关键词:高校校医院改革功能定位

近十几年来中国医疗建筑行业蓬勃发展,原有不合理的体制正在突破,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建设人性化医疗建筑对整个医疗事业发展的重要性。但高校校医院如今仍处于落伍者地位,面临诸多历史遗留问题,整体服务能力不足,受众群体无法拥有良好的就医体验,高校师生、家属、职工等更愿选择大医院就医,许多校医院甚至面临生存困境。如今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逐渐深入,相关高校校医院有必要紧跟改革浪潮,通过一定的革新,提升服务能力和质量,转型为集治疗、预防、康复疗养、健康教育多功能的医疗机构,真正服务于高校相关受众群体。

一、高校医院现状分析

通过对一些高校医院的访问调研,总结了其主要受众群体情况。主要包括一下三种:1.学生群体,占52%左右。除常见的伤风感冒外,多是跌打受伤、季节性疾病等,偶发饮食问题、流行病等;学生普遍平时专注于学习,疏于锻炼身体;对自尊心的保护有一定的要求;同时学生群体对健康的科学知识比我们想象的要贫乏许多。2.教职工群体,占14%左右。工作性质等原因造成该群体普遍存在亚健康情况;由于医保原因倾向选择大医院就医,所以教职工群体对于校医院就医不是主要服务对象。3.退休老人,占30%左右。由于就近方便等原因,使退休职工成为校医院重要受众人群;多见老年慢性病等,校医院可提供简便就医取药服务。受访人群普遍表示在校医院就医时体验不佳:

1.就医程序复杂高校医院大多定位类似于一座“微缩大医院”,仿照普通大型医院的就医程序,没有根据校医院的实际职能和不同于大医院的就医程序,设计出的校医院有很多部门和空间的浪费,功能分区不合理,直接的负面感受就是由繁杂的程序带来的时间浪费;部分科室功能性差,导致其利用率低下。

2.医疗能力不足由于管理等制度问题,导致高校医院医务人员相对业务能力不足,多数校医院缺乏一个完善的医务人员进修培训机制,有的医务人员甚至从来没有培训和提升的机会,普遍存在观念陈旧、知识老化、手段落后、职称较低等不足;同时医院对于引进人员和留下骨干医务人员缺乏主动权。具体表现为易出现漏诊、误诊,对大病、重病的发现和及时处理能力较差。

3.硬件条件差如今高校规模扩张带来人员增加,校医院一直处于赤字运行状态,加上人口趋于老龄化,校医院承受着经济压力,直接导致硬件条件差。且高校医院长期处在福利型服务的理念支配及计划经济体制下,诸多原因造成校医院就医体验不佳,无法提供有效的服务,难发挥其存在作用。

二、高校医院改革思路

1.硬件条件提升校医院需要有足够的办医场所,根据服务项目保证功能的完整性,杜绝占用校医院场地的现象和场地的浪费。现代医疗技术的发展,使得医疗更加依赖通过各种精密的医疗器械辅助进行精确的诊断和合理的治疗,这也是提高效率的重要手段。在学生体检工作中,而且可根据需要,灵活加减检查项目等。药房药库的电子化管理系统可以大量减少人力需求,由电子系统记录和计算药品效期,并做提醒,方便更精确管理药品。诊疗过程的无纸化改革也可运用到校医院,提高诊疗效率,准确传递和记录病例信息。其他如B超、心电图机、X光机等主流现代化诊疗设备的投入使用,都将更好地为广大患者服务。校医院在资金和技术上都需要足够的支持,提高对校医院基础硬件设施的支持,需要相关制度的完善,同时需要高校及相关政府机构足够的重视。

2.合理管理制度合理化人员引进制度,充实医院医疗人才,提供良好的发展空间,使校医院也可以成为相关专业人才有出路的选择;建立完整的福利机制,绩效考核量化管理,做到公平、优化,保证相关人员工作环境的公平性、合理性。高校医院也可以积极和上级医疗机构联合起来,考虑不定期邀请专家讲座辅导等,这样可以一定程度激发医务人员热情、提升医疗技能,一定程度上达到加强医疗专业技术力量和提升诊疗水平的作用。在人员充足的合适时机,选择部分人员到上级医疗机构进修学习,紧跟医疗科技发展,接触更多患者,在工作中不断学习提高,加强业务水平,为校园师生提供更安全可靠的医疗服务。

3.改进功能定位根据校医院特有的服务对象和具体职能,通过合理的分析,适量减少一些在高校医院场景下不实用的程序,适当改变现有的就医程序,运用合理化动线设计,高效率满足患者需求。和建筑学及心理学的学科交叉思维,可以帮助高校医院建设更适应其特有就医场景的医院建筑,通过提高校医院的就医效率,解决其使用率低下的问题,同时提高空间使用率,减少能源、经费、时间、人力的浪费;同时完善与大医院之间的衔接,方便常有的校医院不能医治需要及时办理手续转院的情况。改变高校医院原定位的固有思维,除了医疗以外,校医院需要承担预防、康复疗养、健康教育的重要责任,每项都应该作为重要的点进行功能设置。校园人员众多,急病的预防和控制至关重要,校医院需要承担这部分工作责任,以预防为主,同时可以适当宣传和教育预防知识。开设健康教育公共选修课,将高校校医院健康教育作为高校教育中的一环,邀请专家讲师对师生进行健康知识辅导,急救技能培训等,同时能增加师生和校医院的联系,增强大家对校医院医疗的信任感,提高校医院就医安全感。

参考文献:

钱晓,董学军.高校校医院的现状及改革的必要[J].设计艺术研究,2003,22(3):72-73.

徐瀛,李金林,申玮.我国高校校医院的功能定位探究及其建议[J].中国校医,2014,28(7):546-547.

王超.浅谈高校医院的生存困境及发展出路[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6,29(17):3149-3150.

黄锡璆.医院流程的变化与发展[J].建筑创作,2002,3(9):5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