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CC在提高心脏标志物检测仪规范操作落实率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7-17
/ 2

QCC在提高心脏标志物检测仪规范操作落实率中的应用

唐在红冯雪珍

唐在红冯雪珍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急诊科广东广州510260)

【摘要】目的:探讨QCC在提高急诊科床旁心脏标志物检测仪规范操作落实率中的作用。方法:通过汇总科室2016年9—10月数据,确定QCC活动主题,成立QCC活动小组,制订活动计划,查找规范操作落实率低的原因,落实各项整改措施,收集2016年11月—2017年3月数据监测实施效果。结果:床旁心脏标志物检测仪规范操作落实率由开展前的76.45%提高至开展后的93.42%。结论:应用QCC可有效提高急诊科床旁心脏标志物检测仪规范操作落实率,确保床旁心脏标志物快速准确得出结果,为心血管疾病的快速诊断提供可靠依据。

【关键词】品管圈;POCT;落实率

【中图分类号】R197.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8)21-0389-02

近年来,心血管疾病已经成为威胁人类生命的“头号杀手”,其致死人数占全球死亡总数的30%。由于心血管类疾病的突发性、高致死性等特征,特别是早期诊断和及时干预对急诊病患预后的重要意义,开展即时检验(POCT)对于该疾病的诊疗将格外重要[1]。心脏标志物POCT检测结果可以在20分钟内获得,比传统的中心实验室检测结果缩短42.1分钟[2]。POCT本身的特点决定了其广泛地应用前景,如果能做好质量控制和临床监管,其对于急诊科危重患者的诊治意义重大,并且能够加快急诊患者的周转减轻急诊拥挤问题[3]。但在我科实际工作中,护士对于仪器的规范操作流程不熟悉,以及操作流程的不完善,往往造成漏检测、漏登记结果、漏汇报等情况的发生,延误了患者疾病诊断。为此我科成立QC小组,分析影响因素,提出相对应的措施并实施,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品管圈资料

圈名“E心圈”,EforEICU,EforExcellent,寓意出色的急诊科护士,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服务,圈徽由中文的“心”和字母e组成,总体远看像一艘漂向远方的船,象征护患之间风雨同舟!

2.方法

2.1组建品管圈活动小组

品管圈共9人,圈长由病区护士长担任,对品管圈给予指导支持,帮助解决圈内问题;圈秘书由病区高责护士担任,负责组织整个活动,拟定并执行活动计划;成员由骨干护士担任,负责分管项目的实施。

2.2选定主题

召开品管圈会议,以头脑风暴的方式,由圈员围绕3个备选主题,运用主题评价表,根据上级政策、重要性、迫切性、圈能力四个方面进行打分,最后选定主题为“提高床旁心脏标志物检测仪规范操作的落实率”。

2.3现状调查

圈员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式,调查2016年8月—10月进行床旁心脏标志物检测结果共688例,出现未按流程进行检测、未及时检测、未实时登记结果、未汇报结果,核对医嘱时才追查结果(满足其中任一项)即为不落实,其中不规范操作发生162例,得出规范操作落实率为76.45%。

2.4目标设定

根据现况值、圈能力、改善重点,设立了本次品管圈活动目标值:将急诊床旁心脏标志物检测仪规范操作落实率提升到90.44%。与此同时,圈员于2016年10月随机选定我院急诊科医生进行满意度调查,发放问卷24份,回收22例,有效问卷21份。满意度调查量表,共分为10个维度,采用四分法记数,分为很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其中将很满意和满意归类为“满意”,一般和不满意归类为“不满意”以此进行满意度统计,得出满意度为87.5%。

2.5对策拟定

2.5.1制定新的床旁心脏标志物检测仪的操作流程在原有的简单的仪器操作步骤的基础上,详细规定从医生下达检测床旁心脏标志物的医嘱到最终得出心脏标志物的结果并登记汇报结果整个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的具体做法,做到环环落实,步步到位。

2.5.2形成新的结果报告制度制定新的床旁心脏标志物检测结果报告制度,强调每一个检测结果皆有意义,人人皆有义务追踪结果,落实责任到人,要求护士及时书写报告单,医生复核签名后贴至病历处。

2.5.3制作新的登记本完善原有的操作登记本,增加“操作区域”、“操作者签名”、“操作时间”、“看结果时间”、“看结果签名”、“汇报医生时间”以及“填写报告单并发至相应区域的确认”等条目,以确保护士及时查看检测结果,并迅速准确地反馈至相应区域,便于医生对于患者病情的判断。

2.5.4放置小闹钟作为定时提醒用特意增设小闹钟作定时提醒用,即使大家工作忙碌时,也可以听到闹钟提示音,知晓结果已出,以避免迟看漏看结果的发生。

2.5.5定期进行相关培训及质控运用知信行模式对护士的依从性进行评估,并根据依从性结果进行针对性地定期培训。不定期抽查检测情况,实时反馈,总结改进,确保每一个医护人员熟知床旁心脏标志物检测仪的规范操作,重视规范操作,并切实履行操作规范。

3.结果

应用SPSS19.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定性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品管圈活动前后比较,见表1、表2、表3。

由统计数据可看出,品管圈活动前后规范操作落实率、护士规范操作依从性及结果得出时效性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圈员实施对策后,急诊科床旁心脏标志物检测仪规范操作落实率为93.42%,通过公式计算,目标完成121.3%,圆满完成品管圈活动初期设定目标。2017年4月再次随机抽样向急诊科医生发放《急诊科医生满意度调查表》,统计急诊科医生满意度由原来的87.5%提高到94.29%。

4.讨论

我科将品管圈工具应用于护理质量改进活动中,以提高心脏标志物规范操作的落实率作为活动主题,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对品管圈这一工具在我院的推广具有参考价值。

4.1提高了床旁心脏标志物规范操作的落实率,保障了医疗安全

通过落实各种改善方法,提高了护士规范操作的依从性,提高了心脏标志物规范操作的落实率,检测结果的得出时效大大地缩短,同时也提升了医生对于检测结果得出方式与时效的满意度。既促进了医护良好沟通,又保障了检测结果准确及时地得出,为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快速诊断提供依据,保障了医疗安全。

4.2提高了圈员应用品管圈工具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次品管圈活动共有9名科室业务骨干参与作为圈员,在活动过程中大家各司其职,各尽其能,根据每一次提出的问题,各自发挥自己优势,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得到了采纳并实施,最终取得良好的效果。不仅如此,圈员积极带动身边同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共同维护科室的进步和发展。整个活动不仅提高了大家工作积极性,也增强了科室凝聚力与战斗力。

4.3体现了规范化标准化的管理,促进了护理质量持续改进

本次活动将操作流程、操作登记本、报告制度等进行规范化、标准化,有利于心脏标志物检测的质量控制和临床监管。通过参加品管圈活动,临床护士用数据说明问题的意识逐渐提高,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逐渐增强,圈员间相互协作,依据PDCA循环展开程序,找出问题、分析问题原因,设定目标,制定对策并实施和进行效果评价,从而促进了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4]。

【参考文献】

[1]徐珂,张艳.心脏标志物的联合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中的临床价值分析[J].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16,6(8):739-741.

[2]王梦琴,赵斌.POCT在急诊中的应用[J].中国医刊,2016,51(9):18-21.

[3]HartKW,LindsellC,RyanR.Atime-and-motionstudyoftheprocessesrequiredtoobtaincardiacbackmarkerassaysusingcentrallaboratory,near-patienttesting,andbedsidepoint-of-caretesting[J].PointCare,2012(11):62-68.

[4]高樱,罗顺清,李晓君,等.运用品管圈降低儿童病房腕带佩戴缺陷率的实践[J].中国护理管理,2015,15(6):709-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