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控信息优化的探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8-18
/ 2

监控信息优化的探索

胡晓莉梁一星

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运城供电公司山西运城044000

摘要:本文以电网实现“大运行”体系后,地区监控管辖的变电站信息迅猛增加为背景,探讨如何减少监控信息量,以及如何将监控信息规范化,提高监控信息准确性,为监控信息的管理和规范提供了很好的参考。

关键词:监控信息;规范管理

一.前言

随着电力工业的不断发展,电力网络规模的不断扩大,设备日益更新,电力行业的信息化应用不断深化,变电站多采用“五遥”(遥测、遥信、遥控、遥调、遥视)监控,实现无人值守,提高生产效益。随着自动化水平的提高和变电站无人值守的全面实施,监控中心能够对各变电站、通信站的有关数据、环境参量、图像进行监控和监视,实时、直接地了解和掌握各个变电站、通信站的情况,及时对发生的情况做出反应。

目前系统内变电站的自动化上传信息由于多种原因存在信息含义不明确、名称不规范、部分不应上传的信息上传至主站、少量重要信息被遗漏以及信息分类不完善等问题,加上存在部分误遥信,导致电网监控运行信息量庞大,不仅大量占用监控资源,更严重干扰了运行人员对电网重要运行信息的监控,影响了对电网运行情况的正确判断和快速处理。

二.原因分析与解决方法

为了确保监控班管变电站的运行监控和电压、力率监视、调整等工作的有序开展,确保电网的安全运行,调控中心利用以下方法解决了此问题。

1、对频发的误信息、越限信息、检修信息进行梳理和分析处理,以降低上传至监控的信息总量。

2、梳理现有监控信息表,对现场遗漏的重要信息补充完善至主站端。

3、对现有信息表内容进行规范,并由自动化运维人员在远动库中进行维护。

4、对主站端信息按照省公司标准重新进行分类完善。

具体方案如下:

(一)对频发信、误发信的处理

排在第一位的是“预告总”信息,排在第二位的是“有人进入”信息,排在第三位的是“检修信息”,如果将“异常信息”和“检修信息”的遥信量减少,那么变电站监控的遥信量将大幅降低。

这三类信息频发原因如下:

1.现场视频设备问题

a、防盗探头因进水受潮等原因,引起探头内部元件损坏,频发“有人进入”信息。

b、消防探头若有物件遮挡或探头积灰较多都会发“烟雾报警”信息。“烟雾告警”信息开入到公用测控装置,并由其往后台机和监控主站传送“有人进入”的信息。

2.保护(测控)装置和监控网络通信问题

a、某间隔保护(测控)装置的单元主板程序或主板有问题。

b、其通信网线的接口松动等都会引起某变电所频发“XX保护(测控)装置通讯异常”或“XX保护(测控)装置异常“信息。

3.现场操作管理未到位,对于测控装置无“检修压板”的,当某变电所有检修工作时,虽然现场人员投入保护装置的“检修压板”,但还是有大量的检修信息传到监控系统的“实时信息”中影响了正常的监控,同时也占用了其他信息的监控资源。此时,可由监控进行“检修”挂牌来解决此问题。

4.环境及人为因素

a、某变电所频发“有人进入”信息,除现场设备原因外,还有人为因素。比如:人员到现场工作,不与监控班联系撤防,导致频发“有人进入”信息频发。

b、变电所周围有鸟儿在围墙附近频繁活动,或因大风等原因将飘带、塑料纸等漂浮物吹至探头旁,导致“有人进入”信息频发等。

针对以上原因,会同相关专业班组从现场测控保护装置、现场总控单元设置、现场消防设备等几个方面着手分析处理,以提高相关部门消缺速度和效率,地区监控班负责跟踪处理进度和情况。

具体措施如下:

1.变电站保护(测控)装置故障引起的遥信频发

a、请继保人员到现场检查保护(测控)装置,并进行处理。

b、请厂家人员到现场对相关信息进行重新合并,如“保护(测控)装置故障”等信息应单独发信,不应合并到“预告总”信息中。

c、对变电站备用间隔,投入其保护(测控)装置的电源,以免其频繁发信。

2.变电站现场消防设备故障引起的遥信频发

做好视频信息的动态管理工作,一旦发现某变电站“有人进入”信息频发,就调看视频画面,并按以下原则处理:

a、若现场有人工作,则远方撤防或现场撤防,工作结束后,再重新布防。

b、若现场无人工作,则立即与视频维护人员联系,请其到现场检查处理。

c、若暂时无法处理,则向远动班申请暂将此信息封锁,待处理完毕后再解锁。

3.变电站现场电气设备异常引起的遥信频发

a、在现场无工作的情况下,发现诸如开关、刀闸频繁变位和消弧柜异常之类的信息,要及时做好记录,并与运维班联系,做好必要的现场检查。

b、对因刀闸辅助接点绝缘不好,在阴雨天气引起的刀闸频繁变位,或设备容量问题引起的消弧线圈无法调档(在此问题没得到解决前,向自动化班申请暂将此信息封锁,待处理完毕后再解锁。

c、在每月的监控综合月报中对频发、误发信息进行分析汇总并上报中心领导,以督促相关部门检查处理。

4.现场操作管理未到位引起的遥信频发

要求运维班加强现场“检修压板”的管理,对保护(测控)装置有“检修压板”的,在许可工作前一定要将其投入,以避免检修时大量检修信息干扰正常监控。对现场测控装置无“检修压板”的,在设备检修工作许可开工后,由运维人员告知当值监控员,由当值监控员在一次系统图上挂“检修”标牌。检修信息一旦置牌,整个间隔的所有信息均不入库也不上告警窗,在完成置牌的同时也完成了信息封锁。在设备检修工作报竣工前,由运维人员告知当值监控员,由当值监控员在一次系统图上拆除该“检修”标牌,恢复信息的正常上传。

5.关于“预告总”信息引起的遥信频发

原省公司监控系统信息采集规范和新的电网变电站典型监控信息表都不要求“预告总”信息的上传,而且“预告总”因为种种原因频繁发信,已严重干扰监控人员的日常监控。目前各变电站“预告总”信息频发已达到每天6500条左右,占日常信息总量的31.2%。现在之所以未将预告总信息从远动库中彻底删除,是因为考虑老变电站的部分异常信息因为点位不够等原因,可能合并为“预告总”信息发出。但是将“预告总”信息等级降低为E类信息上一般告警窗,不影响对“预告总”信息的监视,而且还大大降低了实时告警窗中的信息总量。

今后将结合变电站改造,将“预告总”信息逐步从信息表中去除,从而达到彻底解决这一问题。

(二)某些重要信息未能上传至主站端的处理

由省调组织编写的监控系统信息采集规范对于变电站不同电压等级、不同厂家设备信息上传有明确的规定,目的就是为了在不影响安全的基础上规范和控制上传至监控的信息量。

措施是对信息进行了全面的排查和梳理,排查重点是可能造成保护拒动/误动的信息,如“保护装置异常或告警”类信息等。重要信息的规范上传极大的提高了监控质量,保障了系统的安全运行。

(三)信息名称不规范,含义不明确的处理

很多老变电站的信息名称不规范,含义不清,不能直观的反映现场设备的异常情况,易造成监控及运维人员的误判断。

主要原因:一是原来关于信息表的规范普及面不是很广,加之各单位设计人员对于信息的理解和表述不一致,导致同样的信息,表述的内容多种多样;二是以前信息表审核力度不够,流程不规范,甚至某些变电站信息表未经审核就施工;三是以前“四遥”验收不规范,特别是县域公司的验收都是现场人员与自动化人员进行,且无验收记录可查,验收质量无法保证。这些都直接导致了现今诸多老变电站信息名称不规范,含义不清的局面。

措施是对地区监控所辖变电站的信息表,几十万条信息进行逐一排查,发现含义不清的信息,通过查看图纸或联系继保专业人员核实后对名称进行修改,然后将规范后的名称发给自动化运维班进行维护。

(四)根据要求对主站端信息进行重新分类

监控信息分为四类,分别是事故信息(A类)、异常信息(B类)、变位信息(D类)、告知信息(E类),越限信号(原来的C类信号)改由主站判断。

监控人员正常使用的是“实时信息”窗口这个界面进行监控。现将A、B、C、D类信息归入“实时信息”窗口中,其它类信息只在各自窗口中反映,将刀闸变位信息归为E类信息。加之“预告总”信息等级降低为E类信息进入“告知信息”告警窗,使“实时信息”窗口中的日信息量只占监控日信息总量的30%---40%,(视天气情况略有差异。

(五)智能变电站信息异常的处理

GOOSE网络是智能变电站区别于传统变电站的重要标志,GOOSE网络的性能直接影响到保护动作的正确性与及时性。智能变电站信号采集要求上传“××线路智能单元GOOSE链路中断”、“站控层交换机装置异常”、“过程层交换机装置异常”等信号。

对部分重要信号举例说明发信原因及处理方法:

1、变电站各GOOSE交换机就是整个网络中的一个个节点,一旦节点无法正常工作,势必将造成与这个节点相连的各端口设备无法进行正常的网络通讯,即保护测控装置与智能终端间失去通讯能力。此时将会有大量的GOOSE中断告警信息到监控。在实际运行中整个交换机故障的几率并不大,大都是交换机单个端口无法正常工作。此时该端口所连接的终端设备会有GOOSE中断告警信息。

处理:当GOOSE链路中断时,需通知现场运维班检查光纤是否损坏,交换机是否故障等(现场运维人员可以通过观察此交换机端口的通讯灯是否仍在正常闪烁交换机是否故障)。

2、当智能终端告警时,可能有以下几个原因导致:某插件上的光耦电源监视失电、某智能操作回路插件上的控制回路电源监视失电、该智能终端采集到断路器操作机构压力异常(包括跳闸压力低、重合闸压力低、合闸压力低或操作压力低)、GOOSE网络异常(包括GOOSE断链)等都会导致智能终端告警。

处理:需通知现场运维班检查智能终端运行是否正常,通过装置前面板的串口,使用液晶面板仿真软件进行查看。

三.结束语

通过上述措施,大大减少了变电站无效信息,提高信息准确性,保证有限的监控人员能在恶劣环境下、大电网范围故障时进行有效监控,极大的降低了监控人员的劳动强度。有效降低了上传至主站端的信息总量、明确各类监控信息含义、规范并完善监控信息内容、实现监控信息合理分类。使监控人员能够及时迅速发现重要电网运行信息,减少无效信息的干扰,适应“大运行”体系关于地区监控业务上移后的工作需要,确保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并为今后监控信息的管理和规范提供了很好的参考,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国网(调/4)223-2014.国家电网公司调控机构设备监控信息处置管理规定

[2]国网(调/4)806-2016.国家电网公司变电站设备监控管理规定

[3]Q/GDW11398-2015.变电站设备监控信息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