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ST段抬高性心机梗死与ST段抬高性心机梗死的临床特征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2

探讨ST段抬高性心机梗死与ST段抬高性心机梗死的临床特征

孙武根

孙武根(许昌县人民医院461000)

【中图分类号】R542.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41-0119-02

【摘要】目的讨论ST段抬高性与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征。方法对我院2012年2月至2012年7月收治的126例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以心电图检查结果是否有段抬高为标准划分成两组,每组63例。对比并分析其临床特征,以指导治疗。结果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病人容易合并有心源性休克或者心律失常等,多为单支的冠脉病变;而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病人,多有心绞痛及糖尿病史,患者有冠脉病变弥漫现象,建立有侧支循环,两者死亡率没有明显的差异表现。结论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容易在糖尿病患者身上发生,通常有反复心绞痛的发作病史,多为多支冠脉病变,侧支循环比较丰富,但是预后比较差。所以,心肌梗死患者临床治疗上应当根据其ST段抬高性特征,给予分别治疗。

【关键词】ST段抬高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临床特征

抽取我院收治的患有ST段抬高性与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临床确诊患者的病例各63例,比较分析两组患者合并糖尿病、心绞痛、心律失常、冠心病史、胸痛、实验室的各相关检验指标。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抽取于2012年2月至2012年7月我院收治的患有非ST段抬与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临床确诊的患者病例各63例,平均年龄约64.8岁,年龄段在55-84岁;其中女54例,男72例;病程1-7年,平均3.6年;两组患者的自然资料差异不明显,可进行比较。

表1两组病人基础临床资料的比较[N(%)]

同非ST段抬高性心机梗死组比较:①p<0.05;②p<0.01

1.2诊断标准: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①剧烈持续的胸痛>30mm,为其含服硝酸甘油无缓解;②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相邻导联的心电图ST段抬高≥0.1mV;③心肌损伤标记物异常升高。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①持续胸痛在0.5h以上;②ST-T动态衍变的持续时间较长,通常大于24h;③血清酶改变与心梗变化规律相符,或者血清的cTNT与TNI要大于正常值2倍以上。如果有①或②与③两条就可以诊断是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

1.3方法和观察指标:患者入院安置于冠心病的重症监护(CCU)病房,对其进行24h心电监护:当日隔6h做一次心电图记录,此后每日做一次记录,如果发生心律失常、胸痛,及时进行记录;‚入院当日隔6h做一次心肌酶检测,此后三天每天一次,然后每日一次,至心肌酶正常;ƒ入院即检查血脂、血糖以及24h的动态心电图;观察有无梗死延展、心脏衰竭或再梗死。

1.4统计学分析:应用SPSS13.0软件,计数资料采用t进行检验。

2.结果

2.1两组病人基础临床资料的比较:非ST段抬高性的心肌梗死患者比ST段抬高性的心肌梗死患者的合并糖尿病以及心绞痛的发病率要高,其差异具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两组导致的恶性心律失常和死亡率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病人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比较:两组分别有18与70例病人进行了冠脉造影检查,非ST段的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较ST段的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再灌注心肌治疗要少。而ST段的抬高性心肌梗死较非ST段的抬高性心肌梗组单支的病变明显偏高,具有非常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1)。

3.讨论

由上述统计资料能够看出,非ST段的抬高性心肌梗死在糖尿病患者以及既往发作反复心绞痛的人群比较容易发生。糖尿病患者较无糖尿病的患者冠脉病变程度要重,而且容易出现多处多支病变,狭窄程度高。所以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表现出冠脉多支病变,并且明显比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病人严重程度高。由此常发生反复,出现心绞痛。由于反复心绞痛,所以此类患者表现出比较丰富的侧支循环。

另外,非ST段抬高性的心肌梗死患者早期对完全阻塞血栓的溶解,原有斑块能够较快痊愈,缓解血管的痉挛,完全阻塞的时候侧支循环比较广泛,由于血栓的总负荷不高,所以一直存在向前的血流,这些机制都使得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表现出自我解除血管痉挛以及血栓自溶的临床特点。

所以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较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血管闭塞率低,侧支循环比较丰富,有缺血预适应,能够减少心肌坏死的几率,使心功能得到保护,所以其心源性休克及心脏衰竭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低。随着冠脉介入的技术提高,两者没有表现出明显的死亡率差异,但是由于其是多支血管的病变,表现出较重的基础病变,通常合并有糖尿病,所以其远期的预后比较差,发生再梗死的概率高。

同ST段抬高性的心肌梗死患者比较,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的患者典型心肌梗死心电图的改变以及心肌酶变化缺乏,心律失常、静息性的胸痛等急性的心肌梗死信号预警较少,致使此类患者被漏诊、误诊的几率较大,容易延误治疗的时机,所以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比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再灌注治疗少。但是,多个大规模的临床试验表明,对于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早期治疗辅以强化降脂、抗血小板及抗缺血治疗,效果比保守治疗明显要好,能够使心肌梗死的再发生率以及死亡率有效减少。

所以,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应当及时重建冠脉血运,使其远期预后得到改善。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国循环杂志编辑委员会.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S].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0,29(14):710-711.

[2]于维雅,杨庭树,沈琳,邵芳.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与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冠脉病变特点及并发症的对比研究[J].医师进修杂志,2005,13(01):528-529.

[3]张晓锋,李盛彧,史俊忠,杜日映,卢敏,张学军.非ST段抬高与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冠状动脉病变特征比较[J].中国心血管杂志,2007,22(06):189-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