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站采血护士职业暴露因素和防范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1-21
/ 2

血站采血护士职业暴露因素和防范策略

刘兴敏

云南省怒江州中心血站云南怒江673199

摘要:目的:分析血站采血护士职业暴露因素和防范策略。方法:对我血站5名采血护士,以问卷调查方式统计血站采血护士职业暴露危险因素,在此基础上探索防范策略。结果:血站采血护士职业暴露风险因素中,主要可分为化学因素、心理因素、物理因素、生物因素等四类,针刺伤占比最高,为22.73%;其次为接触污染工作环境,占比18.18%;呕吐物溅污占比13.64%,另外还有其他风险因素。结论:血站采血护士职业暴露风险因素较多,管理人员需对这一问题加强重视,采取有效措施积极防范,以此减少护士职业暴露发生风险。

关键词:血站;采血护士;职业暴露因素;防范策略

血站采血护士的工作职责包括采血、留样、热合、血压初筛、献血反应处理、按压针眼等工作,在具体工作中,稍有不慎即可被针头刺伤,或被医疗废液、呕吐物溅污,或造成血液感染,因此采血护士被感染风险较高[1],属于血源性传染病职业感染高危人群。近年来随着梅毒、乙肝、艾滋病等血液传播性疾病发生率逐渐提高[2],血站采血护士的职业保护问题引起了血站管理人员及护士本身的关注[3]。我血站为把握职业暴露因素,今年组织了一次问卷调查,对这一问题加以总结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我血站在2018年1月至4月展开问卷调查,参与调查的为血站中5名采血护士,均为女性,年龄25~50岁,平均(41.36±3.58)岁。所有护理人员均对本次调研内容完全知情同意,且自愿参与其中。

1.2方法

由血站自行设计开放式问卷调查,由护理人员采用不记名作答方式填写。本次调查发放问卷5份,回收5份,回收率为100%。

2结果

5名采血护士在工作期间,共出现职业暴露事件22例次,经问卷调查,可知在血站采血护士职业暴露风险因素中,主要可分为化学因素、心理因素、物理因素、生物因素等四类,占比最高的风险因素依次为针刺伤、接触污染工作环境、呕吐物溅污等。见表1。

表1:采血护士职业暴露因素统计表

3讨论

血站采血护士因工作需要,每日和血液密切接触,极易被含病原体的血液污染受损黏膜或皮肤,或被针头等锐器刺伤,以致被可经血液传播的病原体感染,引发疾病,造成职业暴露风险事件[4]。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发现血站采血护士职业暴露风险因素中,主要可分为化学因素、心理因素、物理因素、生物因素等四类,最常见的风险因素未针刺伤、接触污染工作环境、呕吐物溅污等。

在分析风险因素基础上,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加强防范管理:

(1)增强采血护士职业防范意识:血站管理人员应定期组织职业防范知识培训,在血站内加大宣传力度,借助多媒体、宣传栏、警示标语、内刊等多种途径,宣传警惕职业防范风险的意义及方法,从而不断提高采血护士的职业防范意识。另外,组织采血护士定期参加职业安全知识学习、培训,并展开现场考核和理论考核。

(2)对采血规程予以规范:①在采血过程中,严格落实各项隔离制度、消毒规程与护理操作规程。对污染器械均应分类消毒,之后洗刷,所有医疗废液先以消毒液浸泡,之后置于污水处理系统;应用一次性器械后,对其消毒后应小心销毁,避免造成意外损伤。②履行正确的洗手方法可降低30%的院内感染[5],因此采血护士在采血操作前后均需按照正确步骤洗手,并以经84消毒液浸泡的纸巾擦手,不可用工作服或毛巾擦手,避免洗手后再次污染。在连续操作中应用快速消毒剂,降低感染风险。③加强个人防护:在展开采血操作时佩戴衣帽应整齐、规范,注意佩戴手套,在有黏膜或皮肤损伤时更需注意。护士应戴眼防护镜和口罩,预防医疗废液溅污面部。一旦接触溅污血液应立刻规范洗手,并以肥皂流水冲洗,预防感染的发生[6]。④采血技巧:针刺伤多发生于完成采血、拔针时。在为献血者穿刺时,护士应注意为献血者加强心理安抚,提前说明针头锋利,嘱咐献血者在拔出针头前一定不可随意动作,更要避免身体弹跳起来,防止自身或献血者被刺伤。部分采血护士是在打开针帽时刺伤自己,这可能是因为其操作不正确的关系,在这一环节应加强注意。当针头用过后不可再将针帽套上,也不可将针头刺向耗材胶管,防止手指刺伤。对于医疗废物暂时分类存放时,使用后的针头应置于利器盒,不可放在外面以免其他工作人员被刺伤。

(3)实施人性化管理:按照《血站基本标准》中人员任职要求,血站应不断补充采血护士人数,避免当部分护士外出执行采血任务时,血站因人手不足而导致采血护士工作量增加,以免影响采血护士健康及血液质量。另外,应对采血护士展开人性化管理,组建志愿服务队和后勤配送服务队,减轻护士工作压力。

(4)改进工作环境:流动采血车应配备专用固定电源,降低汽车尾气、发电机噪音等给护理人员造成的伤害。同时还应配备车载空调、微波炉、饮水机、洗手池等,让工作人员与献血者均有一个舒适、安全的环境,降低采血护士烦躁、头痛等发生率。

(5)协助护士减轻不良情绪:当采血护士存在不良情绪时,即使在完成最简单的工作时,也有出现职业暴露的可能性。血站管理人员应灌输“血液质量第一”的理念,对采血护士加强教育,使之排除干扰,认识到保持高效工作的重要性。同时应安排专人为护理人员提供心理咨询与支持,了解采血护士身心状态与情绪变化,尽量帮助他们解除烦扰,或提供针对性心理疏导,使之保持积极、平和情绪。另外,血站还应注意培养护士社会活动兴趣,使之劳逸结合,身心得到放松,从而为全身心投入工作创造更好的条件。

(6)增强自身工作素质:采血护士应加强自身心理调节能力,并注意不断学习相关理论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穿刺技巧,熟悉各项操作规程,尽可能养成有条有理、沉着冷静的作风。同时,护理人员应对职业危害有清晰认知,主动采取职业防范措施,并且从日常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彼此交流,共同进步,共同努力减少职业暴露事件的发生。

(7)对站内感染管理制度加以完善:血站应根据相关规定,制定站内感染管理制度并加以落实,为采血护士建立建档档案,每年提供员工体检,并构建感染事件上报程序,一旦发生感染事件应积极上报,并对当事人妥善处理。

综上所述,职业暴露重在预防,而防范的关键在于提高各岗位工作人员的防范意识。血站采血护士职业暴露风险因素较多,管理人员需对这一问题加强重视,采取有效措施积极防范,以此减少护士职业暴露风险发生。

参考文献:

[1]陈书芳,张美萍.血站医务人员的职业危害调查与防护[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16,8(6):158-159.

[2]樊新艳.我站血源性职业暴露现状分析与对策[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7,24(18):69-70.

[3]洪娟,李伟,杨洁.关于血站职业暴露发生与处理的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6,26(24):56-57.

[4]魏琛.采血护士职业暴露的原因分析及对策[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6,23(18):1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