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工业发展需求的支撑体系及其支撑状况评价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04-14
/ 4

基于工业发展需求的支撑体系及其支撑状况评价

唐拥军许桂彬

唐拥军许桂彬

提要|工业发展需要工业发展支撑体系的强力支撑。本文提出,工业发展支撑体系由支持子体系和调控子体系两大子体系组成,每个子体系又分别包含四大基本要素。工业发展支撑体系没有强弱之分,即并不是体系内各个要素水平越高越好,而是要与当时的工业发展需求相匹配。本文提出用工业发展支撑体系匹配系数来表示这种匹配关系,匹配系数为先进类比区域工业发展支撑体系各要素水平的指标值与工业增加值的比值。使用匹配系数即可分析工业发展支撑体系当时对工业发展的支撑状况,预测满足未来工业发展需要的工业发展支撑体系的培育要求。本文以广西为例演示了匹配系数的测算。

关键词|工业发展;支撑体系;匹配系数

中图分类号|F424

作者信息|唐拥军:男,百色学院教授,广西大学商学院教授、企业管理专业与产业经济学专业硕士生导师、MBA导师,533099。

许桂彬:男,广西大学商学院,产业经济学专业2009级硕士研究生,530004。

工业发展在经济增长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工业发展的规模与速度、质量与效益直接取决于支持其发展的工业发展支撑体系的状况。因此,掌握工业发展支撑体系的内涵和工业发展支撑体系如何才能有效支撑工业发展的规律,对于发展工业进而发展经济,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的目的,就是在清晰界定工业发展支撑体系内涵的基础上,通过构建一套以满足当时与未来工业发展需求为导向的工业发展支撑体系及其支撑状况评价指标体系,分析工业发展支撑体系的当时状况、预测工业发展支撑体系的未来培育要求,为培育工业发展支撑体系进而有效支撑工业发展及经济增长提供一种思路。

一、工业发展支撑体系的内涵

(一)工业发展支撑体系的含义及其结构

通过搜索(1文献,目前尚没有专门关于工业发展支撑体系和工业发展支撑体系如何支撑工业发展及对支撑状况评价的研究文献。当前对于工业发展支撑的探讨主要集中在工业化影响因素、工业发展的要素投入等方面。如司训练(2000)认为,影响区域工业化的因素概括起来可归并为资本、劳动力投入和技术进步三大因素[1]。马妍(2005)认为,要实现新型工业化必须重视技术创新以及科技对工业发展的支撑作用[2]。罗军(2008)通过建立计量经济学模型发现,资本投入和技术进步是影响贵州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3]。耿强等(2011)认为,中国未来十年工业要素投入主要是依靠劳动力、能源和环境、资本以及技术进步的投入[4]。

综合现有研究成果,本文提出,工业发展支撑体系是指支撑工业发展的各要素系统及其系统的结构状态。要素系统是指工业发展支撑体系由支持子体系和调控子体系构成,分别下设四项基本要素,而每一项基本要素都有一系列反映其特点的要素指标来体现。要素系统的结构状态指各基本要素及要素指标体系的组成结构及相互作用关系。

1、支持子体系发挥工业发展支撑功能的支持子体系由人才、科技、资金、资源四大要素组成,即传统意义的要素投入。它是工业发展的四大投入支柱,反映了工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1)人才要素。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深入发展,工业发展越来越依靠经济增长的质量与效益,而人才所具有的独特性质决定了人才是提高经济增长质量与效益的核心要素,因而人才成为工业发展中的首要要素。

(2)科技要素。科技是按照市场需求将自然科学成果经过技术研究再物化为商品并首次实现其商业价值的动态过程,是一种以市场为导向的科研活动。在当今技术经济时代,科技要素日益成为工业发展的动力因素,各国或区域都竞相争取科技制高点,领衔工业发展的潮流与趋势。

(3)资金要素。资金是工业发展最基本的投入硬支撑要素,对工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起着关键作用。资金数量的多寡与流通速度的快慢是促进和制约工业发展的重要条件。

(4)资源要素。资源是工业发展的前提因素,包括土地和能源两个部分。土地是工业生产进行的立足场所,土地的利用效率将直接影响土地的生产力。能源是能够提供某种形式能量的天然物质,是必须投入的工业生产资料,即工业生产的燃料动力源泉。

2、调控子体系工业发展支撑体系的调控子体系由管理、市场、信息、环境四大要素组成,反映了工业发展的内部小环境和社会大环境对工业发展的促进和制约。

(1)管理要素。科学的管理,能够使得工业企业的一系列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活动秩序井然,最大程度的降低生产成本,获取经济利益。

(2)市场要素。市场是商品经济运行的载体和现实表现,包含商品市场、金融市场和技术市场。商品市场是实物形态的物质或产品在交换及流通过程中集结形成的市场,金融市场是资金供应和需求双方通过各种信用工具进行交易并以此融通资金的市场,技术市场是进行技术交易的场所或机构。三类市场的发育程度与公平、公开程度将直接影响工业产品的销售及工业发展效益的实现。

(3)信息要素。信息对工业发展的支撑作用越来越重要,工业的技术进步、资金引进、市场选择、领导决策等都有赖于企业掌握相关信息量的多少、信息的可靠性与流通性。促进信息要素与工业发展的深度融合,有利于工业产品的生产流通及工业产业转型升级。

(4)环境要素。环境要素包括交通物流环境和对外区位条件。交通物流环境对工业发展具有先导性、全局性的作用,对外区位条件是区域工业发展的区位因素,反映了工业发展的能力和对外状况。

(二)工业发展支撑体系的运行机制

工业发展支撑体系的运行机制是指工业发展运行过程中,该支撑体系中的各系统要素彼此之间的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

工业发展支撑体系运行机制如图1所示。

首先,从图1中部从下往上看,工业生产的进行需要人才、科技、资金、资源四要素,亦即工业发展支撑体系的支持子体系的引进与投入,并且通过在工业生产过程中不断地培养人才、创新科技、积累资金、再投入资源来完成工业扩大再生产。因此,此图首先反映了工业生产和工业扩大再生产是以工业发展支撑体系的支持子体系为基础和核心的。

其次,从图1两边从下往上看,工业生产与工业扩大再生产的过程,不断受到工业发展支撑体系的调控子体系之四要素的作用。首先,在工业生产和工业扩大再生产的过程中要不断提高对支持子体系的管理,支持子体系要素管理状况的好坏也会反过来影响工业生产与工业扩大再生产。其次,外部环境可以影响支持子体系的要素质量与使用效率,支持子体系要素质量的提高有利于改善生产的环境。再者,通过工业生产与工业扩大再生产产出的产品可以满足市场的需要,市场对于产品的需求也会刺激工业生产和工业扩大再生产的进行。最后,由工业生产试制的新产品及生产的老产品通过不断的与市场进行信息反馈,最终实现新产品的更新换代与老产品数量与质量的提升。

综上所述,工业生产和工业扩大再生产的投入要素是工业发展支撑体系的支持子体系之四要素,并在工业发展支撑体系的调控子体系之四要素作用下,不断产出工业产品,形成工业生产和工业再生产的循环往复,不断提高。

(三)工业发展支撑体系的评价指标

根据工业发展支撑体系8个要素反映的经济含义及其上述运行机制,并结合统计数据的可获得性,本文选取了以下一系列评价指标分别表述8个要素的状况。

1、支持子体系选取人才要素的评价指标为每万人口大专及以上人数、每万人R&D人员全时当量;科技要素的评价指标为R&D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发明专利授权数;资金要素的评价指标为工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资源要素评价指标为工业用地面积、工业终端消费的煤合计、工业终端消费的油品总量和工业终端消费的电力总量。

2、调控子体系选取管理要素的评价指标为企业的产品销售率、流动资产周转次数、总资产贡献率、工业成本费用利润率;市场要素评价指标为亿元以上商品市场成交额、金融市场成交额、技术市场成交额;信息要素评价指标为每万人口互联网上网人数、每万人口移动电话年末用户数、城镇单位就业人员中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就业人员占比;环境要素评价指标为地区一般财政支出、进出口总额、铁路里程数、高速公路里程数、一二级公路里程数和货运量。

二、工业发展支撑体系的支撑状况评价

(一)工业发展支撑体系的价值工程分析

根据价值工程基本原理,结合本文的研究内容,可以得到如下价值工程分析等式:

工业发展支撑体系的支撑状况=工业发展/工业发展支撑体系

由此可知,直观地看,实现工业发展支撑体系的支撑状况变好,其途径可以是工业发展支撑体系各个指标增大,使工业发展总量增长更大。但除此之外,以下四种状况,虽然工业发展支撑体系指标保持不变或变小,但均可实现工业发展支撑体系的支撑状况变好:

1、工业发展支撑体系指标保持不变,工业发展总量变大;

2、工业发展总量保持不变,工业发展支撑体系指标变小

3、工业发展总量变大,工业发展支撑体系指标变小;

4、工业发展总量稍微变小,工业发展支撑体系指标大幅变小。

因此,尽管工业发展需要工业发展支撑体系的强力支撑,但却并不意味着工业发展支撑体系的支撑越大越好,也不意味着工业发展支撑体系的支撑状况与工业发展支撑体系成严格的正比关系。

(二)工业发展支撑体系与工业发展的匹配原理

从工业发展的需求看,工业发展支撑体系没有强弱之分,只有与当时工业发展需求是否匹配之别。工业发展的不同阶段、不同增长速度,相应需要不同数量和水平的工业发展支撑体系。超过工业发展需求意味着工业发展支撑体系过剩或浪费,无法满足工业发展需求意味着工业发展支撑体系不足或欠缺,只有与工业发展需求相适应才可称为匹配,是这一时期工业发展支撑体系最适度的水平。因此,本文采用“工业发展支撑体系匹配系数”这一指标来评价一定时期某目标区域工业发展支撑体系的发展水平与当时工业发展需求之间的适应状况。从工业发展的历史进程来看,世界各地区的工业发展水平总是由低到高不断逐渐演进的。工业化进程的每一个阶段都会有其相应的要素为工业发展提供支撑,工业发展支撑体系的匹配系数就是对这种支撑状况的量化表现。

由于人们通常采用工业增加值作为反映工业发展水平的指标,因而一定时期某目标区域工业发展支撑体系的匹配系数等于该时期先进类比区域工业发展支撑体系各要素水平的指标值与工业增加值之间的比值。

表1所示即为工业发展支撑体系各要素的匹配系数。一般的,先进类比区域各要素的评价指标值与工业增加值的比值就是本文所指的工业发展支撑体系匹配系数;特殊的,百分比指标由于本身就是反映匹配状况的指标,因此不再作与工业增加值的比值计算,比如,表1中,科技要素与管理要素,我们直接采用R&D经费占GDP的比重与产品销售率、流动资产周转次数、总资产贡献率、工业成本费用利润率作为其匹配系数。

三、匹配系数测算方法:先进类比区域匹配系数借取法

(一)测算方法选择

从逻辑上说,寻找工业发展支撑体系匹配系数的方法可以有规范研究与实证研究两种方法。规范研究方法,即借鉴和综合前人有关工业发展支撑体系匹配系数的研究成果,并与研究现实结合,归纳出一种科学的工业发展支撑体系匹配系数测度方法。由于“工业发展支撑体系匹配系数”目前在国内外的理论研究中基本还是空白,因此无法采用规范研究方法进行研究,亦即只能够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实证研究可以从国外和国内两个范围进行,由于一方面国外数据难以获取,另一方面也与中国国情不符,于是,本文通过实证方法分析研究国内先进类比区域工业发展支撑体系与工业发展需求之间的匹配数据,来推导工业发展支撑体系匹配系数。

(二)先进类比区域选取原则为使本文所选先进类比区域的工业发展支撑体系匹配系数的计算结果,对目标区域的工业发展支撑体系匹配系数的测定具有领先、类比价值,先进类比区域的选取必须遵循以下两个原则:

1、先进性。即所选取的先进类比区域在目标区域之前进入工业化某一特定阶段。

2、类比性。即所选取的先进类比区域的工业产业结构与目标区域具有相似性、类比性。

只有同时满足上面两个条件的区域才能作为目标区域工业化发展的先进类比区域,为目标区域工业发展支撑体系匹配系数的测定和工业发展支撑体系的构建提供借鉴。

(三)示例:广西工业发展支撑体系匹配系数测算

1、先进类比省份的选取“十一五”期间,广西工业发展有两个与先进类比省份选取相关的重大事件:

其一,经过长期的发展,广西工业在2010年达到工业化中期的各项指标,这预示着广西从2010年开始总体上完成工业化初期阶段,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

其二,广西在2009年底明确了工业“14+4”框架体系,即打造食品、汽车、石化、电力、有色金属、冶金、机械、建材、造纸与木材加工、电子信息、医药制造、纺织服装与皮革、生物、修造船及海洋工程装备等14个千亿元产业,培育和发展新材料、新能源、节能与环保、海洋等4个新兴产业,这基本上说明了广西的工业产业结构状况。

因此,根据先进类比区域的先进性、类比性选取原则,我们对全国除广西之外的26个省份筛选如下:

首先,我国四川、甘肃、云南、海南、贵州和西藏等6省在2009年之前未进入工业化中期。故按先进性原则,这6省不能进入备选的先进类比省份中;

其次,从工业产业结构来看,山西、陕西、青海、内蒙古、宁夏、新疆、吉林、辽宁、和黑龙江等9省的工业主导产业与工业产业结构,与广西相比差异很大。

于是,剔除以上15个省份,最后本文确定的先进类比省份为:河北、江苏、浙江、福建、山东、湖北、广东、河南、湖南、安徽和江西11个省份。这11个省份进入工业化中期的年份从早到晚排列见下表:

表中,数据为0表示没有找到当年数据,工业增加值的单位为万亿元。由于广西2010年进入工业化中期,相应的,鉴于河南、湖南省2007年进入工业化中期,故只取2008、2009年数据作为第一年、第二年数据;安徽、江西省2008年进入工业化中期,故只取2009年数据作为第一年数据。

将先进类比省份进入工业化中期后的五年匹配系数取平均值,即可得到广西工业化中期后五年即2011-2015年每万人口大专及以上人数匹配系数。具体数据见下表:

以类似方法可以求出广西工业发展支撑体系其他要素指标的匹配系数,从而可建立一套完善的广西工业发展支撑体系匹配系数,以此来指导广西工业发展的要素投入及确定其最佳数量,来更好的实现工业产业的转型升级与工业经济总量的不断提速,始终保持广西工业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强劲带动力。

3、匹配系数的修正为了减少匹配系数的误差,从而得到对现实有切实指导意义的合理的匹配系数,我们应对上述按先进类比省份计算的匹配系数进行适当修正。修正的思路是:通过计算,将某区域“十一五”时期各要素指标值与当年工业增加值的比值作为该区域“十一五”实际发生的匹配系数,并将该匹配系数与先进类比省份匹配系数进行比较,对差异较大的匹配系数进行适当的调整。

进行上述修正时,还要遵循以下两个原则:

其一,某区域“十一五”匹配系数要符合基本经济学原理,比如某区域“十一五”实际匹配系数数据起伏不大、能显示出一定的增长规律等;

其二,将某区域“十一五”匹配系数与先进类比省份匹配系数进行比较时,差异较小的匹配系数不进行调整,差异较大的匹配系数则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比如可将先进类比省份匹配系数进行适当的放大或缩小,以减少匹配系数的误差。

四、结语

本文在现有的支撑工业发展的投入—产出理论和工业化理论基础上,探索提出了工业发展的要素匹配理论,形成了可普遍适用的工业发展支撑体系的匹配方法,填补了工业发展支撑体系研究的空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同时,本文指明工业发展必须以工业发展支撑体系为发展要素和发展依托,工业发展支撑体系的数量和水平要与工业发展需求相匹配,并以广西为例演示了工业发展支撑体系匹配系数的测算方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司训练.工业发展要素分析的理论模型[J].渝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01).

[2]马妍.哈尔滨市XXGYH过程中产业发展的科技支撑能力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5.

[3]罗军.贵州工业经济发展的要素贡献实证分析[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10).

[4]耿强等.未来十年我国工业增长的驱动力研究[J].调研世界,2011,(04).

[5]唐拥军等.特色产业园区及其评判指标体系[J].特区经济,2012,(03).

*本文系广西“十一五”工业和信息化发展规划《广西工业发展支撑体系研究》课题成果之一。

(责任编辑:高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