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胆固醇检测结果异常的原因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血清胆固醇检测结果异常的原因探讨

刘庆利

(大安市中医院吉林大安131300)

【摘要】目的:探析血清胆固醇检测结果异常的原因的发生情况和具体原因。方法:随机选择2016年在我院进行血液生化检验的500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探析血清胆固醇检测值异常的发生情况和具体原因,保证检测结果的客观性和准确性。结果:500例行血液生化检验的患者中,157例患者血清胆固醇检测结果异常,总发生率为31.40%。其中14例患者检测结果降低,占8.92%;143例患者检测结果升高,占90.08%。继发性原因是导致血清胆固醇检测结果异常的重要原因,以肝脏病变、糖尿病、药物原因、肾病综合征、类脂性肾病、慢性肾炎和甲减较为常见。结论:医务工作者要明确可能导致血清胆固醇检测结果异常的原因,及早发现异常结果,并及早采集血样获得准确的监测结果,保护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

【关键词】生化检验;血清胆固醇;检测结果;异常

【中图分类号】R44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7)14-0107-02

受不良饮食习惯和生活习惯的影响,血脂异常的发生率处于不断升高趋势。血清胆固醇是反映血脂状况的重要指标,血脂含量升高是引起心脑血管疾病等相关病症的重要因素[1]。因此临床检验工作者要重视血清胆固醇检测值异常状况,及时总结血清胆固醇异常的影响因素,为避免血清胆固醇检测值异常奠定坚实的基础[2]。为此,笔者随机选择2016年在我院进行血液生化检验的500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探析血清胆固醇检测值异常的发生情况和具体原因,保证检测结果的客观性和准确性。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2016年在我院进行血液生化检验的500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其中男性患者226例,女性患者274例;年龄范围介于34~82岁,中位年龄58岁。

1.2检验方法

研究对象检测前12h不能进食进水。清晨取患者静脉血,经离心处理取血清,静置于-20℃室内。应用同一生化分析仪、同一厂家同一批号的试剂,按照操作说明书检测患者的血清胆固醇水平。检测结果符合质量控制标准。

1.3血清胆固醇正常值范围

血清胆固醇正常值范围为2.60~5.20mmol/L,不在此范围认为检测结果异常。

1.4统计方法

采用绝对数和相对数(发生率和不同具体原因构成比)表示血清胆固醇检测结果异常发生情况。

2.结果

2.1血清胆固醇检测结果异常发生情况的分析

500例行血液生化检验的患者中,157例患者血清胆固醇检测结果异常,总发生率为31.40%。其中14例患者检测结果降低,占8.92%;143例患者检测结果升高,占90.08%。

2.2血清胆固醇检测结果异常原因分析

血清胆固醇检测结果异常的原因分析见表1。

3.讨论

人体可以通过自身合成或从食物中获得胆固醇,适当的胆固醇能够促进人体的功能代谢和正常生长发育,作为细胞膜、性激素、胆汁酸、肾上腺激素和维生素D等生理活性物质形成的重要原料,也是构成细胞膜的主要成分,血清胆固醇浓度是机体代谢的重要指标。血液生化检验可及早发现胆固醇异常变化,应将其广泛应用,以保证及早发现并得到及时治疗,避免因胆固醇变化而影响患者的生命健康。

表1血清胆固醇检测结果异常原因分析

胆固醇是一种非饱和固醇,是人体的主要固醇,基本结构是环戊烷多氢体[3]。正常人体所含胆固醇约为每千克体重2g。一般情况下,血清胆固醇降低通常没有明显的临床表现,但果长期低胆固醇是不健康的信号,在这种情况下人体生理功能会受到直接影响,导致记忆力与反应用能力降低等情形的发生。肝脏是参加胆固醇合成、分解的主要调节器官,故胆固醇测定也反映肝脏类脂质代谢的功能。血清胆固醇一般被用作评估患者的血脂代谢或诊断慢性疾病的重要检测指标,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笔者随机选择2016年在我院进行血液生化检验的500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157例患者血清胆固醇检测结果异常,总发生率为31.40%。其中14例患者检测结果降低,占8.92%;143例患者检测结果升高,占90.08%,胆固醇检测结果升高情形多于降低情形。无论是哪种异常情况都会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较大的影响。胆固醇水平若较高的超出正常范围,那么极有可能损伤患者的心脑血管系统;相反若显著低于正常范围,则会降低患者的反应能力与记忆力水平,因而需对胆固醇的变化情况予以关注。此次研究结果与陆杨光等[4]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

为保证获得准确可靠的检测结果,应根据仪器条件和试剂反应情况设计自动分析仪反应程序。自动分析仪要求最好在5min内完成酶反应。慢反应试剂只用于手工操作,待反应达到终点时再比色。试剂和标本用量可根据比色杯容积按比例放大或缩小。为保证酶反应迅速、完全并利于酶试剂长期稳定保存,要求酶制剂性能好、酶过量。酶试剂配好后一般应可在4℃存放3d以上。不同批试剂应检查反应到达终点时间、颜色稳定性和线性范围。如样品中胆固醇含量超出试剂线性范围,可用生理盐水将标本稀释后再测,结果须乘以稀释倍数。血清胆红素0.1g/L以下、抗坏血酸0.05g/L以下及轻度溶血不至于影响检测结果。血清中其他类固醇含量甚微,不引起明显干扰。在仪器稳定及操作者熟练的情况下,批内CV应低于1%,批间CV应低于2%。由于纯胆固醇与血清胆固醇基质不同,反应速度不同,在酶法测定时如用纯胆固醇标准结果往往偏低。因此主张用标准参考血清做标准以达到与血清标本相同的反应,标准参考血清应用参考方法,以符合国际标准的纯胆固醇为标准标定。该标准血清可存放于-20℃保存1年。不宜反复冻融。

为了避免和降低胆固醇检测结果异常情况的发生,应详细分析其发生原因。从本文结果看,继发性原因是导致血清胆固醇检测结果异常的重要原因,以肝脏病变、糖尿病、药物原因、肾病综合征、类脂性肾病、慢性肾炎和甲减较为常见。所以,对于患有肝肾功能异常或糖尿病或服用药物及甲减者,其胆固醇则极有可能发生波动。所以,应重视采取综合措施诊治相关疾病患者,从饮食、日常活动、生活习惯等方面入手,将胆固醇水平控制在合理范围内,避免影响患者的反应能力与记忆力,避免严重的心脑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5]。

综上所述,客观准确检测血清胆固醇水平有利于及早发现和治疗高低胆固醇血症的早期病变,有利于防止心脑血管疾病不良事件的发生。医务工作者要明确可能导致血清胆固醇检测结果异常的原因,及早发现异常结果,并及早采集血样获得准确的监测结果,保护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

【参考文献】

[1]张超阳.血生化检验的过程中血清胆固醇异常的原因探讨[J].临床医药文献杂志,2016,3(1):146.

[2]叶国华,邹尚平.血清胆固醇检验异常的临床病因[J].中外医疗,2013,32(14):2-3.

[3]龙加生.血生化检验的过程中血清胆固醇异常的原因探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9(24):24-25.

[4]陆杨光.血生化检验的过程中血清胆固醇异常的原因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4,35(4):507-508.

[5]兰建华.血生化检验的过程中血清胆固醇异常的原因探讨[J].当代医学,2016,22(30):2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