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急诊胸痛患者的临床治疗分析(附450例报告)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9-19
/ 2

我院急诊胸痛患者的临床治疗分析(附450例报告)

米尔阿地力·迪力木拉提

(新疆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急诊医学科新疆喀什844000)

【摘要】目的:对前来我院急诊因胸痛接受临床治疗患者进行分析,对其诊疗价值进行研究,进而对其诊治提出合理手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至2018年6月期间我科院急救中心以胸痛为主诉的非创伤患者450例的临床资料及相关治疗措施。结果:本组450例患者中,心源性胸痛301例,占急诊胸痛的66.89%。其中心绞痛为主,非心源性胸痛149例,占33.11%,以反流性食管炎为主。本组450例患者中误诊4例,误诊率0.89%。结论:因不同患者发生胸痛的原因有差异,且疼痛类型较多,所以在临床中对患者情况就要进行不同检查和诊断,进而减少误差发生,以确保患者病症能得到准确治疗。

【关键词】急诊胸痛;原因;临床分析

【中图分类号】R5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8)25-0155-02

胸痛(chestpain)一般由胸部疾病(也包括胸壁疾病)所引起。该病症在临床诊断过程中较为繁琐,主要是因患者症状不同所造成胸痛原因较多。再加上患者胸痛部位上存在差异,且所主诉疼痛程度不一,诊断较为困难。除此之外,如果患者身体机能存在炎症、肿瘤或者外伤等情况,对身体组织造成损伤或者对神经造成破坏,那么也会造成患者胸痛症状发生。因此,针对急诊胸痛患者的诊断一定要进行准确处理,这也是急诊科医师所要面对和考虑的问题。因为如果患者出现急性胸痛,那么则要及时的对其实施救治,这对患者生命安全及降低误诊率等方面都有重要意义。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7月至2018年6月期间我科院急救中心以胸痛为主诉的非创伤患者45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241例,女209例,年龄20~83岁,平均年龄44.5±2.1岁。胸痛发作就诊时间:20min~52h。伴随症状:心悸304例,呼吸困难232例,大汗淋漓214例,呕吐94例,头晕目眩98例,背痛36例,意识丧失9例。

1.2纳入及排除标准[2]

纳入标准:①患者主诉胸痛;②均行血常规、心电图、心肌酶学、B型超声等检查;③均自愿参与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④均无严重的肝肾功能障碍。排除标准:①有外伤因素导致的胸痛;②治疗前死亡者。③伴有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及精神障碍患者。

1.3胸痛的急诊评估包括

(1)对患者脏器衰竭进行查看和处理;(2)患者基本生命体征是否稳定,并对一些常见危险因素进行排除;(3)如果存在威胁患者生命安全的危险因素但症状较轻,那么让患者去门诊进行治疗是否合理还需要进一步指导和观察。

1.4胸痛的急诊处理原则[3]

(1)如果急诊所收治的胸痛患者,在对其病症诊断不明了的情况下可将其视为潜在的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如果病人存在明显的胸痛,且腹部体征或者肾脏存在严重疼痛症状,那么应及时对其实施输氧和心脏监测,且要及时的建立静脉通道,以免造成危险事故发生;(2)根据患者主诉或者病变对其进行诊断,如果不存在生命危险的话,那么则可以通过门诊来进一步治疗;(3)因病人胸痛原因不同,所以在救治方法上也存在差异。但是,因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肺栓塞等病症而造成的胸痛应引起重视。

2.结果

本组450例患者中,心源性胸痛301例,占急诊胸痛的66.89%。其中心绞痛171例,心肌梗死90例,心包炎4例,主动脉夹层24例,心肌炎9例,心肌病3例。非心源性胸痛149例,占33.11%。其中胆绞痛22例,反流性食管炎44例,肺炎37例,气胸12例,结核性胸膜炎3例,肺栓塞3例,肺癌4例,心脏神经官能症1例,带状疱疹9例,肋间神经痛l4例。本组450例患者中误诊4例,其中1例夹层动脉瘤误诊为心梗,后经胸部CT证实;2例心包炎误诊为心梗,后经胸部CT证实;1例早期复极综合征误诊为心包炎。

3.讨论

胸痛在急诊诊治的病例中较为普遍,且在医学中胸痛有两种解释,一种是缺血性疼痛,另一种是非缺血性疼痛。如果患者在诊断过程中存在心悸、恶心、呕吐等症状,且患者胸骨后感觉疼痛及不适症状,这些都是因患者心肌氧供需不平衡等造成。并且,这部分症状患者在发病之后病情较急,且病症难以控制,容易造成不良后果的发生。除此之外,因患者胸痛和病情程度不同,是无法通过简单医疗手段诊治和判断出来的,因此该病症非常容易存在漏诊和误诊问题。

比如那些临床经验不足医师,其在诊断过程中就会对胸痛原因诊断不足。因此,要在诊断过程中对疾病进行评估,诊断过程中要从高危到低危逐渐进行分析。如果发现是高危患者,且其生命体征不稳定,那么则首先要稳定其生命体征,而后再生命体征稳定之后再对其疾病进行诊断。要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情况,必要时可以进行多科室会诊。

在急诊胸痛诊断中,因心源性胸痛对患者生命安全及健康威胁最为严重。因此,在临床治疗过程中要对该类病症早期识别、早期干预,进而减少患者疼痛症状,这对患者预后也有一定影响。随着近年来急性冠状动脉造影在临床中的广泛应用,其在急诊临床诊断胸痛中也开始应用。但是,在实际工作中,部分医院急诊抢救室条件限制较大,所以操作性上还是较小的。部分医院急诊对胸痛诊断上还是通过心电图、胸片、心肌标志物浓度等动态分析作为主要诊断依据。而这些检查对急诊胸痛危险度也会逐层进行筛选,且在时间上相对较少,操作性较高,进而对心肌梗死所出现的胸痛症状起到准确检测作用。但是,该诊断手段特异度较低,还需要通过临床其他手段共同诊断,必要时也会进一步进行辅助检查,以更加清楚和了解病症原因。

【参考文献】

[1]那开宪,张桂云,等.胸痛的诊断思路[J].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13,41(1):11-15.

[2]杨磊.急诊急性胸痛患者的原因分析及诊治体会[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6,9(17):161-162.

[3]朱毅.急诊胸痛的临床特征分析[J].中外医疗,2013,32(1):48-49.

[4]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胸痛规范化评估与诊断中国专家共识[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4,42(8):106-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