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小学数学课堂中有效提问的设计与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8-18
/ 1

对小学数学课堂中有效提问的设计与策略

刘红霞

刘红霞(河北省大名县河北大名056900)

1.导入中要启问

导入是一堂课的开端,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因而对于导入的问题要有启发性,让学生有想去解决问题的欲望。

1.1导入一般是复习旧知,为了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和适当的进行反馈调整,因而教师少不了要提问。我们在提问时,对于复习旧知,相对来说比较简单,可提些面向大众,能让中下学生多回答的问题,如多问什么是什么,怎么样算什么,为什么之类的,一方面让全体学生加强重要的基础知识,另一方面给成绩较差的学生有一个表现的机会,同时要设计一些有一定灵活性的问题给优生去思考,提高他们参与课堂的学习兴趣。我相信:尊重学生个性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育他们健康成长,比教给他们知识本身更重要。当学生个性得到发展、综合素质全面提高、健康成长以后,他们的创造力无疑会得到最充分的开发。如我在新授课复习前,总会设计几个有关上一节课的学过的重难点面提的问题,让一般或中下的学生来说,有问题的再请优生给予帮助,补充。

1.2导入有时就是直接情景引入。好奇心是对新、特、奇事物进行探究的一种心理倾向,学生对感知到的新信息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进而产生深入分析、思考的急切心理。小学生有强烈的好奇心,教师要利用这种心理,在情境引入时教师就可设置有针对性的问题进行提问,跨学科多角度进行设问。孔子主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即是在学生“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时提问,当学生还在“发愤”求“知”,但又不能立刻“知”,思维处于“困惑”之时,因此教师的设问可以着眼于学生可能出现的迷惑处设置问题,新知与旧知的不同处,新问题的原因是什么?这么简便的规律是什么等等,在问题的启发下学生就能自主的进行思考,探究,体现问题的价值。如果提问没有抓牢这些要害,提得过宽,过泛,就会白白浪费掉很多保贵的时间,同时也让教师难以扭转进程。如我在一年级教学《连加》一课时,创编小故事的同时,在黑板上创设了一幅很漂亮的情境图。在森林边有一棵大树,树上有2只小鸟,树下草地上有4只小鸟,树顶上空还有3只小鸟。此时教师把问题设计成:图上一共有多少只小鸟?你是怎样写算式的?直接抓住主题,避免了学生说一大堆还没讲到点子上。再如我在教学(北师大版第五册)“时间和数学(一)”这一节课时,我创设了一个“飞飞的生日在12月16日,每当周六、周日的时候,只要爸爸休息或妈妈休息,他们就会带飞飞出去玩,这不12月份到了”的教学情境,情境呈现后,然后我设计了“飞飞会想些什么呢?”的问题,提问一经提出马上引发了学生的思考与讨论。一方面这个问题有一定的复杂性,它是一个包含了很多小问题的大问题,这个大问题一般要利用一定的数学知识或方法,经历一个过程来解决,因而具有了很强的挑战性。另一方面这个问题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较易在学生中产生共鸣,问题直指要寻找共同的休息日这一教学活动,因而后面的教学学生就会很想去尝试探索解决了。

2.课堂中要问好度

课堂提问的实施更是一个关键,在实施的过程中一定要把握好度。否则的话,学生会产生疲劳效应,或畏俱心理,丧失学习的兴趣。

教师在设计时要处理安排好提问的密度。只讲不问的满堂灌早已被人们所摒弃,而以问代讲,一问到底的满常问是否就好呢?问少了学生难有参与的机会,问多了,学生的思维又过于紧张。因此处理好提问的密度是至关重要的,疏密有致方能张弛得体。教师要问得有节奏,问与答之间有适当的时间间隔,间隔太短,学生对问题缺乏充分的感受知和足够的思考,学生思维容易过表面化,或卡壳,冷场,间隔太长,又使教学显得松散、拖拉。问与答的距离应视问题的难度而定。特别是一些探究性的问题,如学生在学习圆的面积一课时,当复习完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是怎么推导出来后,可提问:你认为可以把圆转化成什么图形的面积来求呢?怎样求呢?提出这个问题后,就要给学生足够多的时间和相关的材料,放手让学生去探索,学生就会转化出很多种图形得出其相应的计算方法。

3.注意反馈形式的多样化

新课程要求学生的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通过科学的评价,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活学生的思维。因此教师对于每一个问题,都要做好相应的反馈策略,来共同为实现有效解决问题做好铺垫。因而教师可以采用以下的一些评价:多元反馈策略,即在教学中改变“你答我评”式的提问形式,形成师生、生生、自我的纵向和横向的多元反馈评价体系。这当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例如教师可提一些问题让学生回答,在本节课中,你提出了哪些有价值的问题?在这些问题中哪些是你自己处理的?哪些问题的解决你需要得到帮助?你作出过什么决定?这些决定起了什么作用?这代表了你的最佳成果吗?你怎样评价自己的表现?通过这样的评价,有利于学生自我反馈、自我调节、自我教育和自我提高。

课堂提问看似简单,但要问得有水平牢牢抓住学生易分散的心还是不容易的,它既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课堂提问的设计是有效教学的前提,要实现有效教学的目的,教师就要智慧性的层层设疑提问,促思益智,使课堂教学效果最优化。但同时对于课堂提问,教师还要把握问题的趣味性,问的时间和空间,让问题成为吸引学生注意力的一个强有力的手段,让问题成为学生获得成功的导火索,从而让我们的课堂也焕发出生命的乐感!课堂提问是需要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必须认真研究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