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民族传统体育资源与学校体育校本课程的开发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9-19
/ 2

四川民族传统体育资源与学校体育校本课程的开发研究

刘志刚

刘志刚/西昌学院体院学院

【摘要】本文在“三级课程管理”体制的指导下,结合新课程标准对学校体育提出的新要求,对利用民族传统体育资源,开发四川民族地区学校体育校本课程的意义、可行性和开发对策进行分析探究。

【关键词】四川;民族传统体育;学校体育;校本课程;开发

进入21世纪,我们迎来教育事业科学发展新时期,《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同时,在《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提出:“促进教育公平,合理配置公共教育资源,重点向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倾斜,加快缩小教育差距,改革教学内容”。随着国家“三级课程管理”的实施和国家《健康与体育课程标准》提出“大力开发和利用宝贵的民族、民间传统体育资源”以来,体育校本课程开发已成为众多学校体育工作者关注的焦点,如何利用本地的体育资源开发学校体育校本课程,是我们体育工作者面临的重大课题。四川民族地区长期以来受到经济文化落后,地理条件恶劣,给这一地区学校体育教育发展带来了诸多困难。但在该地区有着极为丰富的民族传统体育资源,这又为本地区学校体育校本课程的开发提供了资源,我们应该如何开发利用好这些宝贵的民族传统体育资源成为学校体育校本课程的重要内容,是我们体育工作者重要的任务。

一、学校体育校本课程开发民族传统体育的意义

随着中国社会的不断发展对学校体育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进入21世纪中国学校体育也步入全面深入改革的新时期,学校体育要为增进学生体质健康、心理健康服务,要为学生奠定终身体育的基础服务,促进学生身心全面的发展。学校体育在“健康第一”的思想指导下,提出了新的课程标准《健康与体育课程标准》,其要求学校体育要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生活实际,引发学生的体育学习的愿望和热情。因此,在民族地区利用民族传统体育资源开发学校体育校本课程有着如下的意义:(1)在四川民族地区地域辽阔,自然地理资源丰富多样,民族众多,拥有种类繁多、形式多样的民族体育项目,这些为形成民族地区富有特色的地方体育课程提供了资源。因此,我们对民族地区体育与健康地方课程的建设可以促进国家课程的有效实施,并祢补国家课程的空缺;(2)可以增强课程的针对性,使得教育与地方的关系进一步密切;还有利于调动地方参与课程改革和课程实施、课程开发的积极性、主动性,不仅有利于国家课程的有效实施,而且也有利于培养地方的课程开发能力,从而促进课程改革的可持续性。(3)对弘扬我国民族文化、振奋民族精神,促进民族的团结和发展,对民族传统体育继承、发扬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4)充分开发利用民族传统体育资源来开展课余体育锻炼,是形成特色校园体育文化,为“阳光体育运动”的长期开展注入新活力的有效途径。(5)校本课程的开发是四川民族地区教学改革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民族传统体育融入校本课程开展对促进四川民族地区教育的改革也有着中有的现实意义。

二、学校体育校本课程开发民族传统体育的可行性

(一)“三级课程”管理为四川民族地区学校体育校本课程开发提供了制度保障

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2001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调整和改革课程体系、结构、内容,建立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同时,《学校课程管理指南》明确提出学校应“研究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特点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并对校本课程开发程序和实施方式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不难看出,国家“三级课程”管理制度的落实和实施,不仅赋予了民族地区学校体育合理而充分的课程自主权,也为创造性地实施国家课程,因地制宜地开发校本课程提供了制度保障。

(二)四川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将成为学校体育校本课程开发和利用的重要资源

四川省是一个多民族省份,全省55种少数民族成分齐全,其中世居少数民族有彝、藏、羌、苗、回、土家、傈僳、纳西、蒙古、满、布依、白、傣、壮等14个。各个民族的传统体育文化源远流长,丰富多采。据不完全统计,四川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不少于200项。这为在经济条件不够发达的四川民族地区学校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提供了契机。我们可以因地制宜开发与利用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这不仅可以弥补其现代竞技体育的场地设施不够完善的不足,而且还可以丰富体育教学的内容,使我们的体育课堂始终充满生机和活力。“三级课程管理体制”为四川民族地区学校体育校本课程开发和利用提供了重要的资源。

(三)适应与西部民族地区教育发展不平衡的客观要求

四川省地处我国的西南,在四川境内的民族地区多为山区,自然地理条件、经济、文化、体育教育传统等发展与东部及内地发达地区发展差异较大,历史上自然形成了一个极度不平衡的发展格局。学校体育课程内容的的选择、体育教育场馆设施的配备及新兴的体育课程资源增加都受到很大的影响。另外,还因存在着民族性的差异,造成不同民族间生活习俗、参与的体育活动也迥然不同,因此,体育课程结构体系应根据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实际情况进行相应变化。所以四川民族地区应充分利用其资源优势进行民族传统体育校本课程开发,这正是区域发展不平衡的客观要求的适应与体现。

(四)四川民族地区学校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校本课程还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民族地区的学生从小就受到当地民族传统体育的耳濡目染。其中,有不少学生从小就接触各种传统体育活动,因此,这些运动项目在本地区开展,有一定的群众基础。同时,由于民族地区经常有这些传统体育项目的表演活动,这些项目本身相对于竞技体育项目来说,也比较简单易学,所以教练员以及师资力量也不成问题。这都为民族传统体育校本课程开发,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三、学校体育校本课程开发四川民族传统体育资源的对策

(一)转变观念,加强对校本课程的认识

校本课程的开发作为对国家课程开发策略的重要补充,是我们学校体育课程内容进一步拓展的重要途径,各级体育课程管理和执行部门必须切实转变观念,从思想上高度重视校本课程的开发,而不能把校本课程的开发看作是自己的“自留地”。特别,在民族地区,学校校长和体育教师必须加强体育课程校本化的意识,发挥在体育课程开发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校本课程更具有科学性、合理性和系统性,更具有本校的特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

(二)充分挖掘传统体育课程资源的教育意义

民族传统体育校本课程的开发要与学生的发展,与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充分挖掘发挥课程资源的教育价值。四川的每个民族,由于不同的生活条件和社会历史环境,形成了每一个民族各自独特的语言、习惯、道德、思维方式、价值观和审美观念,同样各自形成了本民族特有的文化特征。在地方学校体育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在项目内容的选择上,要顺应本地少数民族的心理共性,择具有民族特点、锻炼价值高、群众性强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纳入学校体育教学,以反映出不同的民族、不同的环境造成的不同的文化观念,从而呈现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独特的魅力和无穷的活力,学校体育的内涵得到不断丰富。

(三)注重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与民族传统体育校本课程相关的人力资源包括体育教师、学生和其他人力资源。体育教师不仅是校本课程的实施者,而且是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人。针对校本课程这一有别于传统体育课程的实施,还需要加强对民族地区体育教师校本课程开发能力的培养力度,尤其要注重传统体育教学技能方面的培养。对于学生,要发挥其主体性,注重对学生的宣传和引导,培养骨干。最后,还要争取其他人力资源(包括有体育特长的家长、社会体育指导员、体育社团、俱乐部等)对校本课程教学的补充。

(四)加大对现有体育场馆设施的改造和利用

体育运动场地少,设备简陋,缺乏专项资金这是民族地区学校存在的普遍现象。要想把民族传统体育校本课程实施好,就要因地制宜,场地、器材、设施为教学内容服务,充分利用现有场地,进行简单改造,实现“一场多用”,并制作简单、安全的体育器材满足教学需要。

【参考文献】

[1]白晋湘.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学[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4.

[2]董翠香.体育校本课程导论[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6.

[3]郭赤环,赵建林.开发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丰富高校体育课程资源[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6,(1)

[4]李鸿江.中国民族体育导论[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00,(7)

[5]吴刚平.校本课程开发[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