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疗法--社区心理咨询的新招式

/ 1

音乐疗法--社区心理咨询的新招式

晓丽

小溪里的潺潺流水,森林中清脆的鸟鸣,当人们发现优美的音乐能使人的大脑深度放松,并产生某种令人心情愉快的内啡肽时,音乐疗法便应运而生。专业治疗的高价位让人望而却步,走进免费的社区心理咨询室又怕被说成有病,社区音乐心理沙龙悄然现身。只需50元-80元的茶水费,便可在舒缓的音乐声中,一边品茶一边完成“心态训练”,这种全新的“音乐疗法”究竟是独辟蹊径,还是仅仅摆了个噱头?

开放性VS私密性

“其实市民需要心理咨询,就像是需要精神按摩,也可以成为一种时尚休闲的放松方式。”国家注册心理咨询师王正达告诉记者,现代人生活压力大,心理亦处于亚健康状态,应当注意自我保健和定期“体检”。但无论是去医院、大型精神卫生中心还是心理咨询中心,都有被说成“精神病”的嫌疑,想去也不敢去。创办音乐心理沙龙就是营造一个亲切的氛围,喝茶、养心两不误。

音乐吧的装饰风格十分休闲,古朴的木制钢琴旁,宽大的英式座椅正适合晒太阳。整个3层的欧式小洋楼内,几乎感受不到任何“工作室”的严谨氛围。心理咨询师介绍,开放式的环境能够让来访者轻松不少,更容易打开心扉。

音乐疗法作为一种医疗手段,能够减轻疼痛及消除紧张、改善睡眠等。尤其对具有淡漠、退缩及思维贫乏等阴性症状者,效果更好。沙龙采用普及型讲座和“团体训练”相结合的方式。来访者可以根据指导,找出自身“亚健康”的根源,增强自我调节的能力。

低门槛VS高门槛

据社区心理志愿者小曹介绍,目前一对一的心理咨询,市场价一般在200元/小时左右。相比之下,免费的社区心理咨询门槛很低,但是咨询师资质参差不齐,志愿者流动频繁,因而给人留下了“高价=专业,低价=非专业”的印象。

据悟诚心理工作室介绍,音乐心理沙龙基本每周推出一次。第一期的“减压主题”设在5月底的双休日,将采用4个心理测验与4个心态练习相结合的方式,指导大家给自己积极的暗示。

“音乐+心理的组合是一种新的尝试。人只有在环境、人境、心境和谐统一的情况下才会舒服。因而,音乐心理吧适宜在社区推广。”健康专家、《康复》原副总编辑周靖竹说。养心,不是一件急功近利的事。如今很多社区都有茶室、咖啡吧,在家门口做到一段音乐、一杯香茗、一份好心情不难。但是对改变社区心理“门可罗雀”的整体现状可能作用不大,因为它更适合白领、企业家,受众人群还有一定局限。

音乐疗法的特点

音乐能够被做为一种深具潜力的治疗工具,是由它所潜在的特性决定的:

1、音乐能直接影响一个人的内在感情;

2、音乐能使一个人得到对“美”的满足感;

3、音乐能诱发一个人的活动力;

4、音乐是多元性的;

5、音乐是一种非语言的沟通工具;

6、音乐有一定的构造性与组织性;

7、音乐活动能使一个人感到自我满足;

8、音乐活动能促进一个人统合运动机能;

9、音乐活动能帮助一个人宣泄内在的情绪;

10、团体音乐活动能帮助促进人际关系。

音乐治疗不是简单的听音乐,同时也需要有相关咨询师的指导,使体验者融入音乐,这是个复杂的过程,在中国这样的疗法对大多数人来说太陌生。

能反复操作的才是有效的

是的,但是我们就是要把这样的新的有用的方法多多的运用,多多的练习,才能够让更多的人越来越了解它并很好的把握它给我们现在社会带来的意义。

人们对与自己习惯的东西很容易获得快乐,我个人认为如果有这方面的爱好更容易获得。虽然,音乐疗法是不错的重要的是靠咨询老师的帮助、家人的配合、符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疗法。

是的得了抑郁症真的很痛苦,听音乐真的很有效,我每天都在坚持,决定战胜它!

听一段舒心的乐曲,品一杯茗茶,想念一段时光,回忆一些美好,让我们的情感在喧嚣的城市里得到一刻的放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