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文化与对外汉语汉字教学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5-15
/ 2

汉字文化与对外汉语汉字教学

杨灿晨

云南师范大学华文学院、国际汉语教育学院云南昆明650500

摘要: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它以文字的形式记录了灿烂的华夏文明,书写了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汉字本身就蕴含并积淀着丰厚的历史和文化信息,是汉字区别拼音文字并发展至今生生不息重要原因。目前对外汉语汉字研究多集中于汉字结构和汉字造字理据,从文化角度解读汉字,研究汉字构形的历史文化背景的研究尚显不足。本文从汉字特点、对外汉字教学难点以及对外汉字教学策略与技巧几方面呈现汉字中的文化因素,提出对外汉字教学应结合汉字本身所具有的文化因素进行教授等实际建议。

关键词:汉字特点;汉字文化;对外汉字教学;

一、汉字特点

(一)汉字是表意体系的文字

汉字是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与拼音文字不同,汉字是以语言的意义作为构型依据的表意文字。换言之,对学习者而言,虽然不知道某个汉字的读音,却能从汉字的构型和部件推断出汉字的意思。所以汉字往往能引起人们美妙而大胆的联想,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瑰宝。

(二)汉字是构形复杂的“方块”文字

早期的汉字是由象形文字过渡来的,经过了图画文字到表意文字的阶段,并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延续变化发展沿用至今,是世界上唯一有着严密体系的表意文字。从汉字的字形特点来看,汉字由最初的图形演变为笔画构成的“方块形”符号。

(三)汉字具有超时空性

古人在造字之初,将他们对世间万物的看法都融入了汉字的形体之中。汉字不仅体现了古人的造字意图,背后更隐藏着先民的智慧和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因此,后人才有可能据形识意,进而发掘、了解被历史尘封已久的文化底蕴,这样跨越了时空的思想交流,是汉字区别于其他任何一种语言的独特魅力。

(四)汉字中的文化因素

汉字的形成、发展、演变都反映着不同时期的历史背景,也就是说,每一个汉字背后都蕴藏着动人的故事。试分析“教学”二字,首先从构件来看,两字都有相同的部件“子”,“子”即小孩子,说明教学的对象是孩子;其次,在甲骨文和篆书中,两字都有构件“爻”(yáo),代表教学的内容是知识;“教”字右边是“攵”(pū),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把“攵”旁解释为“轻度敲打”,引申为手持棍子和教鞭的形象。而“学”字上部左右指的是手,表示用手学习。这样像讲故事般生动的描述每个汉字背后隐含的意义和文化因素,不管是母语为汉语的学习者还是母语非汉语的学习者都会对汉字产生兴趣。

二、汉字教学难点分析

汉字是外国学生在学习汉语时的一座无法逾越的高山,有的学习者在学习时甚至选择放弃汉字,只学习用语交际的语音部分,这样的回避方法不仅不科学,到了后期汉字识字能力和读写能力低下会明显制约其汉语学习的进程。然而汉字对于外国学习者来说难,不仅仅是汉字本身的原因,客观分析导致对外汉字教学滞后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汉字的性质决定了其本身的难度

(1)汉字字形结构的复杂性;(2)汉字没有专用的记音符号;(3)汉字的历史演变破坏了汉字的构形理据;(4)汉字笔画种类多,笔画之间的组合关系复杂。

(二)中西方文化差异

汉字的博大精深不仅在于汉字记录了华夏文明,更在于其在发展过程中对周边国家语言文字发展的影响,我们将其称为汉字文化圈与非汉字文化圈。对于非汉字文化圈的学习者来说,学习的难点不在语音而在汉字。对于非汉字文化圈的学习者来说,很难用原来母语知识系统来理解汉语和汉字,所以汉字简直是让拼音文字的学习者“谈虎色变”。

(三)对外汉语教学中汉字教学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以外国学生为教学对象的的汉字教学长期处于整个对外汉语教学的附属阶段,不少对外汉语教学单位并没有开设独立的汉字课程,汉字教学显得十分被动。一方面是因为目前对外汉语学界对汉字教学缺乏足够重视和理论指导,对汉字和汉字教学研究的人力物力投入不足,目前编写的汉字教材还有待完善。另一方面,对外汉语教师的汉字教学方法也有待改进,多数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工作的教师,没有受过专业的对外汉字教学培训,缺乏必要的汉字教学实践经验。此外,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不科学,为了适应外国学生的掌握汉语交际能力的需要,课程设置上也偏向于汉语听说能力的培养,从而忽视了汉字读写能力的培养,直接影响对外汉字教学的实际成果。

三、对外汉字教学策略与技巧

(一)借助造字法讲解汉字文化,培养学习兴趣

汉字的复杂多变性要求学习者静下心来学习才能领会其中的奥秘,所以对初学者来说,最重要的是培养其学习汉字,了解中国文化的兴趣。汉字在最初有六种造字方法,并且最开始古人是通过图画的形式来造字的,在初学时可以采用图画记忆的方式,选择一些字形简单,形象直观的象形字让学生通过画画的方式学习并记忆汉字。像“月、日、目”等字,即使没学过汉字的外国人,也能根据形象猜出其意思。在学习现代汉字前,先展示该汉字的原始图形,并尝试让学生画出汉字,再借助现代化多媒体让学生了解汉字的演变过程,以培养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在学生对汉字造字理据有一定的理解和认识之后再导入指事字和会意字,教师可以采用“故事法”讲解汉字的来源,有了某个汉字的历史背景和故事做记忆支撑,就能够尽快的掌握一个汉字。

(二)结合文化含义分析汉字结构

汉字是有一定数量的笔画构件按一定规律构成的,对外国学习而言很难理解的偏旁,往往具有很强的构字能力,如果学生了解了偏旁所代表的文化含义,对其认识汉字字形,增强汉字结构观念,掌握同一偏旁的汉字字义有很大帮助。偏旁包括有表音功能的声旁和表意功能的形旁,表意功能的形旁如有“氵”的字一般与水有关,如“江、河、湖、海”,含“女”字旁的字大多与女性有关,或者是带有“美好、柔顺”的意思,如“婉、媛、姐、妈”等等。其次,汉字中有表音成分的形声字,也可以是作为认识汉字的一种规律,有一部分汉字是可以通过声旁来推敲其发音的,但是也要告诉学生这不是普遍规律,以免学生在使用时规则泛化。此外,汉字的谐音文化将读音相同字形和字义不同的字互相替换,表达了耐人寻味的意思,又有深刻的文化内涵。例如过年时家家户户门上贴“福”字会倒着贴,象征着“福到”,中国人吃梨不喜欢分着吃,比喻“分离”不吉利等,实在是妙趣横生。

作者简介:杨灿晨,女,汉族,云南楚雄人,云南师范大学2015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汉语国际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