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适护理干预在老年慢性心衰护理中的观察与体会薛灵敏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2-22
/ 2

舒适护理干预在老年慢性心衰护理中的观察与体会薛灵敏

薛灵敏陈勋杨风霞

薛灵敏陈勋杨风霞

青岛市黄岛区中医医院山东青岛266500

摘要:目的:探究在老年慢性心衰护理中舒适护理干预的应用观察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期间收治的88例老年慢性心衰患者,采用抽签的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n=44)和对照组(n=44),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舒适护理干预,对两组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和护理满意度明显较高,且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慢性心衰护理中给予舒适护理干预方式效果较好,不但提升了临床治疗效果,而且提升了护理满意度,在临床上值得应用推广。

关键词:舒适护理干预;老年慢性心衰;护理

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老年人的健康受到了极大的关注,在临床上也越来越重视老年疾病的治疗及护理,以改善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老年慢性心衰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慢性疾病,其具有反复发作性,且需要长期卧床,这样会造成降低其血流速度,限制其肢体活动,增加血液黏滞性,甚至会导致各种并发症的产生,延误患者恢复的时间,因此,必须给予有效的护理方式,提升了治疗效果[1]。为进一步探究舒适护理干预的临床治疗效果,选取我院收治的88例老年慢性心衰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现将研究结果作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在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期间收治的88例老年慢性心衰患者,经超声及X线检查所有患者均确诊为老年慢性心衰,采用抽签的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n=44)和对照组(n=44),其中观察组中34例男性患者及10例女性患者,其最大年龄为76岁,最小年龄为53岁,平均年龄为(63.8±2.5)岁,对照组中35例男性患者及9例女性患者,其最大年龄为75岁,最小年龄为54岁,平均年龄为(63.6±2.9)岁,两组患者均有一定的基础病,病程均在4-15年之间,平均病程为(8.8±2.5)年,将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经对比无显著的差异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较强的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即遵照医嘱进行护理干预。而观察组采用舒适护理干预方式,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

1.3疗效判定标准[2]

患者心功能恢复到Ⅰ级,或者改善了2级,视为显效;当患者心功能改善了1级,但并没有到Ⅱ级视为有效;当患者心功能没有变化甚至是加重视为无效。

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调查。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对观察组和对照组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以P<0.05为差异,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和护理满意度明显较高,且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下表1和表2。

表1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n,%)

组别例数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

观察组4425(56.82)18(40.91)1(2.27)97.73

对照组4416(36.36)20(45.45)8(18.18)81.82

表2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n,%)

组别例数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护理满意度

观察组4426(59.09)16(36.36)2(4.55)95.45

对照组4413(29.55)19(43.18)12(27.27)72.73

3讨论

3.1心理护理干预

因为老年慢性心衰患者有较长的病程,需要长期在医院中接受治疗,同时老年患者的内心比较脆弱,因此会产生严重的不适感,紧张、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及心理会产生,因此作为护理人员要加强与其交流,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充分的了解,用亲切的态度对患者进行鼓励,将其战胜疾病的信心激发出来,将其不良心理消除,提升患者治疗的配合度。

3.2环境护理干预

对病房的温度进行有效的控制,其最佳温度为22-25℃,同时要保持病房的安静,注意患者的保暖工作,避免将血管阻力和心肌耗氧量增重,防止将病情加重,所以要注重调节病房的温度,为患者盖好被,防止其受凉[3]。

3.3体位护理干预

由于患者经常会有水肿及气喘疾病,因此要对患者的体位进行指导,最佳体位为半坐卧位,护士要在巡房过程中,根据患者的病情,对其床头高度进行调整,使患者处于舒适的状态。

3.4吸氧护理干预

用无菌剪刀将吸氧管上的鼻塞剪去,将其在气管套管中放置,在管套口放置无菌纱布,对患者的背部进行轻拍后进行吸痰。根据患者缺氧程度对氧流量进行调节,一般在2L/min-4L/min,对于肺心病患者,要持续吸氧,一般氧流量为1L/min-2L/min。防止发生感染,每日更换湿化瓶[4]。

3.5病情观察

由于老年人慢性心衰患者症状并不典型,甚至没有症状表现,因此,必须对患者加强观察,密切观察咳嗽、咳痰、呼吸音及体温等,一旦患者心率在每分钟100次以上,要警惕心衰是否有加重的情况,要加强夜间的病情观察,一旦有呼吸困难情况,加强巡视,密切观察病情的发展,如果有恶化的征兆,要马上通知医生进行处理[5]。

3.6输液护理干预

严格要求输液操作,严格控制输液速度和输液量,一旦有较快的输液速度,会几种其负荷,造成加重心衰病情,避免发生急性肺水肿。

3.7健康及出院宣教

用通俗的语言将有关疾病的知识向患者讲解,使其全面了解疾病、治疗及护理。在患者出院时,要给予用药指导,以将患者的自我保健能力提升。

综上所述,在老年慢性心衰护理中给予舒适护理干预方式效果较好,不但提升了临床治疗效果,而且提升了护理满意度,在临床上值得应用推广。

参考文献:

[1]张燕.舒适护理干预在老年慢性心衰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5(5):128-128,130.

[2]朱继艳,余翠玲.舒适护理干预在老年慢性心衰护理中的观察与体会[J].中国民康医学,2010,22(15):2029-2030.

[3]张延艳.舒适护理干预在老年慢性心衰护理中的观察与体会[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下半月),2015(4):118-119.

[4]杨丽娟.舒适护理干预在老年慢性心衰护理中的观察与体会[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下半月),2014(3):97-99.

[5]王丽萍.舒适护理干预在老年慢性心衰护理中的观察与体会[J].医学信息,2014(18):348-3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