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超声检查的临床价值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2-22
/ 2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超声检查的临床价值研究

姜壮国耿庆碧孔令重

(泸州市中医医院四川泸州646000)

【摘要】目的:研究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超声检查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共65例,由临床医师采取等距随机抽样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进行治疗,分别采用颈动脉超声技术与传统CT技术进行检测,比较颈动脉狭窄检测率、粥样硬化斑块检测率以及颈动脉血流检测完整度的结果。结果:观察组在颈动脉狭窄检测率和粥样硬化斑块检测率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颈动脉血流检测图像清晰,完整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动脉超声技术能够有效的检查出缺血性脑血管患者的动脉狭窄部位和粥样硬化斑块分布,准确分析斑块的性质,并采取有效的治疗方案,配合正确的疾病预防措施,能够减少脑卒中的发生几率,促进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身体的恢复,推动我国医学技术的进步。

【关键词】缺血性脑血管病;颈动脉超声检查;临床价值

【中图分类号】R44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6)19-0089-02

缺血性脑血管病在中老年疾病中较为常见,且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饮食、作息上的不规律导致疾病的发生率直线上升,疾病发生的年龄范围也有所扩大[1]。临床实践表明,有效的疾病预防手段和治疗方案能够减少脑卒中的几率,因此,选取我院收治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共65例,分别采用颈动脉超声技术与传统CT技术进行检测,临床效果差异明显,现有报道如下。

1.研究资料与方法

1.1研究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65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患者知情同意下由临床医师采取等距随机抽样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32例,男15例,女17例,年龄41岁~75岁,平均年龄(44.25±12.03)岁。对照组33例,男13例,女20例,年龄37岁~70岁,平均年龄(42.23±15.12)岁。两组患者的疾病诊断主要为短暂性脑缺血及脑梗死,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失语、头晕、视野不清、共济失调等症状,脑梗死患者诊断过程均经过头颅CT及核磁共振成像技术的证实。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临床表现,一般基线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较高的可比性。

1.2仪器与方法

本次研究所用到的仪器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仪,利用二维超声技术检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各部位的斑块,并有效分析斑块的性质及腔内血流的情况,确定腔内血管直径[2]。根据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判定标准,测量颈总动脉内中膜的厚度以及舒张末期血流速度,根据医学实践的结果,当颈总动脉内中膜的厚度大于1.0mm时,则判定该患者已形成粥样硬化斑块,尽早发现缺血性脑血管的发病原因,配合有效的治疗措施,能够降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避免脑卒中的发生几率[3]。在治疗过程中,对观察组患者采取颈动脉超声检查,患者保持平躺的姿势,保证颈部完整检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CT检测,并将两组患者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4]。

1.3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当中的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以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比较两组患者在颈动脉狭窄检测率、粥样斑块检测率以及颈动脉血流检测完整度进行比较,结果显示:观察组在颈动脉狭窄检测率和粥样硬化斑块检测率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颈动脉血流检测图像清晰,完整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3.讨论

缺血性脑血管病在发病初期病症不重,且基于常规的检测方法,难以发现具体的病灶,不利于患者的治疗,严重威胁了患者的身体健康[5]。尽管缺血性脑血管病治疗过程复杂,但是通过有效的治疗方案能够降低疾病的发生率,尤其在发病初期采用科学的疾病预防手段能够促进患者身体的恢复,为治疗赢得时间。因此,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采用颈部超声检查能够及早发现病症,具有一定的医学价值。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在颈动脉狭窄检测率和粥样硬化斑块检测率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颈动脉血流检测图像清晰,完整度高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采用颈动脉超声检查的方式,能够有效的提高检测效率,提升检测质量,了解动脉狭窄部位和粥样硬化斑块分布情况,准确分析斑块的性质,制定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促进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身体的恢复,推动我国医学技术的进步。

【参考文献】

[1]王维平,李亚琼,高承梅等.颈动脉超声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合并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颅内动脉狭窄性病变的预测价值[J].脑与神经疾病杂志,2013,02(01):53-56.

[2]王伟光,张媛春,徐文玉.进行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与颈动脉超声检查在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病方面的临床效果分析[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3,08(06):208.

[3]耿霞.超声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检查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狭窄诊断的对比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06(36):212-213.

[4]谭瑶.彩色多普勒超声与DSA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颅外段颈动脉狭窄的对照研究[J].河北医学,2016,03(05):

708-711.

[5]张晓炜,王斌斌,艾田妹,张国华.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清ox-LDL及PAPP-A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研究[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15,03(05):402-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