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桶效应”与班级教育均衡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8-11-21
/ 2

“木桶效应”与班级教育均衡

付正海

【关键词】木桶效应班级教育整个教育均衡

在教育界现在最火的一个词语就是“教育均衡”。从2006年9月1日起施行的《义务教育法》到刚刚召开的党的十七大,教育均衡已成为全社会的热门话题,成为老百姓的关注点。

“木桶效应”这一理论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肯定不陌生。一只沿口不齐的木桶,其存水量的多少,不取决于最长的那块木板,而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这就是管理学中的“木桶理论”。

一个班级,总是由几十名学生组成的,正如一只木桶是由若干块木板组成的一样,组成木桶的木板有长有短,组成班级的学生也有“长”有“短”。因此,要想达到最好的管理效果,建立优秀班集体,达到整体优化的目的,就得把“短板”变成“长板”,使班级里的每位成员均衡发展,齐头并进,从而使班级这个“木桶”的“存水量”达到最大值。

班级是教育领域的基层组织和基本单元,班内均衡是整个教育均衡的基本体现和直接反映。要达到教育的均衡发展,作为站在第一线的教育工作者来说,首先要做到在自己工作范围内的学生均衡发展。

一、面向全体,心中装着每块“木板”

要想“木桶”存水多,每块木板必须长短统一,整齐划一,充分发挥其功能。从担任班主任工作我深深认识到,对待班级,心中一定要有全局观念,要面向全体学生,高瞻远瞩,通盘考虑,精心绘制班级发展蓝图。这就像是人们下一盘棋,只有下一步,看三步,才有获胜的可能。记得克鲁普斯卡娅说,集体不单是人数的总和,而是一种完全的特别强大的力量。因此,必须着眼于将来,使班级有着高度的凝聚力和源源不断的发展后劲。我接手新班时,注重培养同学们的集体主义精神,尽快将班级捏合成形,形成合力,使每位同学都参与到班级建设和管理中来,让组成“木桶”的各块“木板”充分发挥出自己的最大能力。???????

二、承认差异,认识学生中的“长”与“短”

我们的教育对象是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个体。每位学生在智力、社会背景、情感和生理等方面存在着差异性,每个学生不可能是“一样齐”,学生之间有先进生与后进生、规矩生与调皮生;有顺从者,有逆反者;有活泼者,有沉默者。总之,学生中存在着“长”与“短”,这可谓是正常不过的。正确认识学生之间的差异,能够促进我们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认识了学生中的“长”与“短”,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对症下药”。

作为教师,在入学初就应该摸清每位学生的个性差异,了解其家庭状况、学习习惯、兴趣、爱好和特长,清楚学生“长”“短”,并根据适应能力,适当加以引导,促进其个性充分发展,从而成为一名有用之才。而不是“一刀切”式的强行教育。

三、全面育人,善于“短”中见“长”

一个班集体由几十位同学组成,这其中有一定数量的“后进生”,甚至是学习和思想都比较落后的“双差生”。但无论如何,“天生我才必有用”的道理人人都懂。即便是表现最好、成绩最好的“先进生”,其实也存在着缺点,只是我们平常所关注的多数是其优点,“爱屋及乌”罢了。没有“十全十美”的人,人无完人。因此,我们应该全面正确地看待他们,不能仅看到“短”处而见不到“长”处,从而形成“晕轮效应”(即以偏概全)。要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如有的不够遵守纪律,但能坚持正义,助人为乐;有的学习成绩不够好,但音体美等方面有一定的特长;有的少言寡语,不善言谈,却能独立思考,对有些问题常有自己的主见:有的虽然偶尔表现较差,一时不能达到老师的要求,但却有很强的自尊心和进取意识,有不甘落后的竞争欲望等等。这些就需要我们全面了解、善于观察,从“短”中发现“长”处,进而做到扬“长”避“短”。

四、因材施教,善于取“长”补“短”

教育工作者在正确认识学生的“长”“短”后,要积极寻求弥补“短板”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教师要耐心细致地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加大对“短板”的情感投入,从多个方面对其引导、感化。可以采取个别谈心、同学帮扶、家校配合、亲情热线、QQ聊天等方式,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关爱,增强自尊心和自信心,弥补其内心的“短”。对于学习成绩较差,自尊心较强的学生,要多进行鼓励和指导,增强学习的动力;对于性格内向、少言寡语的学生,教师要多寻找机会,多开展活动,让其“开口”,增加他们锻炼的机会;对于调皮捣乱、屡教不改、多次违纪的学生,教师要耐心细致地做好思想工作,认真进行个别谈心,积极进行引导,防止“破罐子破摔”思想的产生;对于学习比较吃力,学习压力较大的学生,教师要多牺牲休息时间,在学科上进行“补差”,认真进行个别辅导,在难度上降低学习要求,采取循序渐进的办法,帮助赶上其他同学……教师要特别注意班级中的“短板”,多进行情感投入,甚至要对他们进行“偏爱”,在他们身上多奉献点爱心,多点热情,多点鼓励,多点期望。切忌恶语伤人,冷眼相对,专挑其毛病,故意揭其短处,造成对学生雪上加霜。对于班级里的“短板”,教师要用放大镜查找其优点,对于他们身上的微小变化,对他们取得的哪怕是一丁点儿进步,教师都要给以及时的表扬和鼓励,以此在他们身上产生“罗森塔尔效应”(即爱的效应)。他们也就会逐渐由“短板”变成“长板”,从而增大班级“木桶”的储水量。

五、创造氛围,促进由“短”变“长”

大家知道,班级是一个由学生组成的小集体。常言道:人上一百,形形色色。在班集体几十个学生当中,既有先进生也有后进生,既有“长板”也有“短板”。这就要求教师应该注意发挥好“长”“短”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感染作用。在班集体良好氛围的熏陶下,“短板”潜移默化,达到“近朱者赤”的效果。然而在我们学生中,往往又出现先进生精神饱满,意气风发,在他们眼里瞧不起后进生;而后进生深感自己不如,自卑感严重,不能主动去接近先进生,对先进生存在一种妒忌心理。班级里,无形之中在先进生与后进生之间形成了“一堵墙”。

对于这种情况,教师要寻找机会,开展活动,适时地进行引导,消除彼此之间的误解和隔阂。教师要善于在他们中间架设起沟通的桥梁,连结起互相信任的纽带,开设友谊通道,积极营造良好的氛围,让“长板”与“短板”之间伸出热情之手,真诚地关心和帮助后进生,努力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积极鼓励和评价;引导后进生消除戒备,扔掉自卑,积极接纳先进生的帮扶,自觉主动地向他们看齐,向他们学习。形成一种互相尊重,互相帮助,彼此关心,相互学习,和谐一致,共同进步的良好氛围,以此形成合力,发挥班级的整体功能。

教育均衡大到整个社会,小到每一个学生之间。作为教师,应该从大处着眼,从这些小处着手。我们不能改变大环境,但可以改变自身的内环境。只要我们正确地对待学生中的“长”和“短”,努力做好补“短”工作,班级这个“木桶”就会容量大增,班级内的教育均衡就会缩小差距,为全社会的教育均衡发展铺垫好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