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玩好数学——特级教师观摩心得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3-13
/ 1

让学生玩好数学——特级教师观摩心得

梅小萍

梅小萍(兴化市新生中心小学江苏兴化225700)

2010年12月11日,我们在王校长的带领下,来到泰州,参加“江苏省小学数学有效专题研究暨名师精品课观摩活动”。能如此近距离的接触到几位数学大师,聆听他们的精彩课堂教学,我感到万分荣幸,也感谢校领导给我们这次机会。印象最深的要数全国特级教师华应龙老师为我们带来的《分数再认识》这节课。

课堂上华老师那招牌式的笑声、充满智慧、幽默的教学语言,与学生那水乳交融的交流沟通,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卡通故事、电影等,让学生也让我重新认识了分数的意义。上课前,华老师首先出示了几个问题也是我们听课的数学老师着实值得思考的问题:1、“分数的再认识”到底要认识什么?单位“1”?单位?“1”?2、什么是分数?能否有个简单而又深刻的说法?3、怎样帮助学生理解分数单位?4、为什么生活中很少见到分数?师生问好交流后,华老师首先从帮助大头儿子解决难题引入,调动了学生探究和思考的热情,让学生感悟分数单位,整节课以“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三大问题贯穿,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独立探究。课堂上,华老师精心地捕捉,智慧地引发,师生心灵与心灵、智慧与智慧碰触了耀眼的“火花”。课从大头儿子和爸爸的谈话导入,小头爸爸去买凉席忘了尺寸,打电话给大头儿子,大头儿子找来找去没找到尺,聪明的大头想到了用爸爸的领带测量,从对折中引入分数,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同时认识了分数的必要性。先分后数,新知重新定位。“什么是分数?分数就是先分后数”听起来很格式化,但华老师分析的又是那么有道理。学生在理解了“单位”和“1”后,华老师不提单位“1”,但学生能自己创造单位,正如华老师所讲:“怎么做”更重要。

课堂上,我听到了我从没听过的密位这个词,我知道了原来还有比度更小的单位。后来在讲座中华老师提到,这也是他从百度网上抖索出来的,然后通过观看一段《集结号》录像,截取出来的。没有付出,哪有收获?一个特级大师能如此,何况我们。反复专研,精益求精,这正是我们要像华老师学习的地方。做练习时,华老师让学生圈出苹果的3∕4,学生结果不一,有的说9个,有的说12个,学生们都坚持自己是对的,我也觉得很奇怪,怎么会有两个答案的?原来,是华老师有意设计了不一样的题目,一排是12个苹果,其他的是16个苹果,当然得出的结果就不一样了。华老师用自己看似错误的发错题让学生总结出,整体不一样,个数也不一样,却都能表示3∕4。从而让学生明白了:自己的结果与别人不同,不一定错,要站在别人的角度思考问题。最后,华老师还请学生们听了一个关于池塘和水的故事,连大人们绞尽脑汁想不出的问题,一个小孩子却用分数轻而易举的解决了这个问题。整节课以数学家华罗庚的名言“数起源于数,量起源于量”结束了这堂精彩的课。听完课后,我们又荣幸的听了他的讲座《走自己的路》,通过他的讲座,我了解到他能上好这节课,是因为他为此付出的努力和艰辛。原来成功不是随随便随便就能拥有的。

整堂课他都是笑呵呵的,一句“好了,孩子们!”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亲切的笑容、风趣的语言让课堂充满了温馨的感觉。比如他介绍本来想这样介绍自己的:你认识华佗吗?你认识华罗庚吗?(这两个历史名人大家都认识)那你认识华应龙吗?好多学生肯定就会说不认识了,他会说那就是我。那大家去过北京吗?有说去过的,有说没去过的,说没去过的也没关系,大家知道天安门吧?知道天安门向西1000米是哪吗?(说实话,别说学生,在那听课的,没几个知道是中南海)中南海再往西1000米是哪?那就更不知道了(原来那就是他上班的地方。)多特别的自我介绍啊,由于学生状态较好,他就没用这样的开场白,这是讲座中提到的,可也让我觉得眼前一亮,原来介绍自己可以不用千篇一律的“我叫什么,我来自哪儿”,这样的介绍让我也记忆犹新,怎么可能会忘记他姓甚名谁,来自哪儿呢?华老师的教学风格让我感动,一个微笑的眼神,一句幽默的话语,几段诙谐的故事,营造了有力的“教学磁场”。哪个学生不喜欢这样的老师,不喜欢听他的数学课呢?华老师对课的研究不分时间、场合,他说他在做梦都会出题了,有道题就是他做梦的时候想到的,由于时间原因这节课没用到,题目是这样的:猪八戒吃一个西瓜的6∕7,用了1分钟,他吃完这个西瓜还要多长时间?这里的几分之几及时间他推敲了好几次才最终决定用这个6∕7和1分钟。这个题目一说完,听课的老师们立即思考起来,在我旁边的张华老师立刻就说,我回去要把这个题目还有前面池塘和桶的题目考考我儿子,连我们老师都这么感兴趣,可见华老师的课是多么的成功。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特见解,大师的课也会让人有争议,但华老师的一句话却让我很是感动:“走自己的路,不是想小沈阳说的,让别人无路可走,而是让人走的更好!,我的课不一定完美,但一定会引起大家的思考,思考我们做出的选择,思考我们的价值判断,思考我们的功力提升,让学生觉得数学真的很好玩。!“让我们都以此共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