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在冠心病病人介入治疗和关怀中的工作内容和作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1-11
/ 3

护士在冠心病病人介入治疗和关怀中的工作内容和作用

滕成玲潘冬青张艳

滕成玲潘冬青张艳(江苏省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麻醉科210002)

【摘要】冠心病又称冠状动脉性心脏病,是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或痉挛使血管腔阻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而引起的心脏病,临床常见为心绞痛型和心肌梗死型。[1]目前,我国冠心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呈显著上升趋势,但随着我国医疗水平的飞速发展,冠心病介入手术已成为目前心血管疾病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治疗效果好等优点,[2]它对降低冠心病患者的死亡率,提高生存质量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手术具有风险性,术后也常出现一些并发症,严重者可危及生命。如何降低患者的手术风险,提高术后生存质量,是我们医务工作者面临的严竣课题。

【关键词】冠心病;护士;护理工作;依从性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6455(2011)02-0290-02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疾病谱和死亡原因发生了很大变化,冠心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呈明显上升趋势,严重影响了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目前公认的冠心病的危险因素有很多,比如:40岁以上的男性中老年人、有过早患有冠心病的家族史、吸烟、高血压、高血脂、重度肥胖、有明确的脑血管或周围血管阻塞的既往史。除了性别、年龄、家族史外,其他的危险因素都是可以预防和治疗的。

冠心病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导致的急剧的暂时缺血与缺氧所引起的临床综合征,是心内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冠状动脉造影和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已成为治疗冠心病的一种微创性非手术疗法。冠心病介入治疗诞生以来,发展迅速,已成为心血管病学中的独立的一个分支学科。同时,我们知道在治疗过程当中,患者的心理变化会明显影响疾病的治疗效果,所以治疗期间对患者生理和心理的护理显得很重要。

1冠心病介入治疗住院期间的护理

1.1冠心病基础知识教育:目前认为和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关系最密切的是高胆固醇、高甘油三脂、高低密度和极低密度脂蛋白、低高密度脂蛋白。另外糖尿病和肥胖、吸烟、体力活动减少及社会心理因素均与冠心病的发病因素有很大关系。

1.2饮食指导:(1)心绞痛病人饮食宜以清淡、易消化、低盐、低脂、低胆固醇饮食,避免暴饮暴食;(2)心肌梗死病人前三天应进食流食,待症状减轻后逐渐改为半流、软食、普食,进食不宜过饱,因为进食不易消化的食物或进食过多可增加胃肠道血流量而使心脏负担加重;(3)戒烟酒。[1]据相关数据证实:每天吸1~14支烟的人,死于冠心病的危险性比不吸烟者高近百分之七十,每天吸25支烟以上的人,则死亡危险性高出3倍。另外,要多食新鲜水果和蔬菜,以提供维生素C和B族维生素,维生素有促进脂肪代谢的作用,特别是维生素C能降低胆固醇,还有就是适量的食物纤维能够保持大便通畅。[3]对辛辣性的食物也应少吃或不吃,烧菜宜选用植物油;可以选食一些有降脂作用的食物。

1.3心理护理:冠心病病人在疾病的发生或恢复过程中,精神因素对疾病的影响都不可忽视。护理人员必须了解病人的心理状态、性格特征、喜恶嗜好等,鼓励病人树立信心和保持良好的心情,做到心胸开朗豁达,始终保持乐观情绪,同时避免劳累及情绪激动。

冠心病病人常见的心理状态有:恐惧、焦虑心理;抑郁、悲观心理;自卑、无助心理;依赖心理。[2]护士应根据每个患者的心理特点、文化程度、家庭经济状况,开展有计划、有目标、有评价、因人而异的心理护理,改善患者的生理和心理状态,减轻患者的心理应激反应,提高患者对疾病健康知识的认识,逐步改变消极的生活态度,明显提高患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缩短住院时间,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同时提高护士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主动服务意识,提高护士与患者交流的技巧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提高护理质量,促进整体护理工作的开展。

1.4用药知识指导:指导病员根据病情,遵照医嘱坚持按时服药。将药物的各种用法用量作好标记,以免错服对有并发症的患者,要严格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等的发生。对严重的冠心病患者如心肌梗死、心绞痛要随身带上急救盒,以备急用。[4]

1.5术后抗凝治疗的护理

1.5.1抗凝治疗的观察及护理:支架植入最重要的并发症是急性或亚急性血栓形成。术后抗凝药物的合理应用直接关系到手术成败[5]。抗凝治疗有两种方法:(1)阿司匹林+噻氯匹定口服3~6个月;(2)低分子肝素钙:术后脐周皮下注射,持续1周或10d。

1.5.2出血的观察与护理:由于PTCA+CS是一种有创手术及术中术后抗凝药物的应用,如护理不当可导致股动脉穿刺部位出血,给患者增加不良反应,因此术后出血的观察护理甚为重要[6]。术后回病房每30~60分钟巡视1次,记录生命体征,检查腹股沟穿刺部位有无渗血。术后4~6h,多数患者均能恢复平稳,即可拔管。拔管前协助患者保持仰卧位,右下肢伸直,不可弯曲,避免鞘管扭曲或断裂及脱出,观察敷料有无渗血。

1.6出院指导:(1)实施健康教育,讲解口服抗凝药物的重要性,增加其保健知识,如低胆固醇饮食,忌烟酒,少食多餐、劳逸结合、避免情绪激动、预防受凉感冒等。(2)做好卫生宣教,由于老年患者记忆力差,除反复强调按时服药外,还应向其家属交代清楚服药的注意事项。坚持每2~3个月复查1次,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实践证明,良好的健康教育能使患者掌握疾病的预防、治疗与护理的相关知识,有利于疾病的转归,防止复发。[7]

2提高患者介入治疗后服药的依从性

服药依从性是评价患者是否按照医嘱进行治疗的一项指标,它的高低直接影响患者的治疗率。护士应该注意到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与治疗价值息息相关。通过对患者访视,让多数患者能够主动接受护士提供的信息,从而依从治疗。提高患者介入治疗后服药的依从性,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2.1良好的护患关系是医疗活动顺利开展的必要条件,融洽的护患关系会造就良好的心理气氛和情绪反应。对于病人来说,陌生的环境、疾病的折磨、离开家庭和工作单位或者遭到亲人的嫌弃等,使病人感到紧张、害怕与失望而不愿服药。为此,我们应该同情、理解患者,帮助患者熟悉环境,稳定患者的情绪,使患者有安全感、信任感,建立平等、朋友般的护患关系,不仅可消除疾病所造成的心理应激,而且可以使病人从良好的情绪反应所致的躯体效应中获益;从治疗方面看,护患间如果没有充分的交流,往往不能取得病人的信任,因此病人的依从性往往与护患关系有着密切的联系,病人遵从医嘱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2.2经常询问病人是否服药,服药时间是否定时、剂量是否适当,有无停服、漏服或过早停药;目前病人活动、饮食睡眠、有无胸闷、心悸、气促等情况。根据所掌握的情况,随时调整用药量或补充用药。对硝酸酯类、速效救心丸等药物告知要每6个月一换、放在棕色瓶中,随时随地均要随身携带。[8]

2.3在服药时,告知病人最好取端坐位,用温开水送服,1次不可过多,有刺激性的药物如氯化钾尽可能稀释或加入橘子汁以减少其涩味,不易吞服的药物可磨碎,服完后再饮水少量。一次含服、吞服均不可过多;对自理有缺陷、言语沟通困难者应助其张口,确保药物完全含化或吞服。

2.4用药后,要随时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平时,尽可能用最小有效药物量,用药时,经常有陪人家属在身边,如出现头晕、眼花、头痛、心悸、气促、胃部不适等情况,应立即来院就诊;用药后,嘱病人休息或平卧片刻。

2.5对家属进行宣教。评估家属对病人的关心程度、家庭经济状况、老人与家庭成员间的关系。让家属了解药物的具体用法、目的、方法、药物副作用,在用药过程中让家属在旁干预、监测、督促、提醒及协助[9];对医师开的药物要帮助定品种、定位置放置,放在伸手可及处;并经常协助检查药品的失效期。对自理缺陷、视、听障碍者要完全帮助。

2.6制定详细计划,循循善诱,指导病人改正不良的生活习惯,饮食、生活、服药要有规律,戒除烟和酒;平时要有低盐低脂肪、清淡容易消化的饮食,对通便的药物如果导、开塞露不可依赖,鼓励多吃新鲜蔬菜、水果;避免情绪激动及剧烈活动;注意天气变化,预防感染。对自己的血压、呼吸、脉率、活动情况及心脏功能经常进行自我评估,出现胸痛不适,尽早及时用药。[10]

2.7结束语:综合上述,介入手术后,对老年冠心病病人进行健康教育及宣传,病人的服药依从性明显增强,护患关系加强,病人信赖,能够有效地降低老年冠心病的发病率和猝死率,提高了服务质量。

3总结

护士在冠心病病人介入治疗前后对患者的关怀工作是提高冠心病患者健康水平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合理的护理指导工作可以提高老年冠心病患者的自我保健意识,改变不良的心理和生活方式,改良不合理的膳食结构,同时密切了护患关系,增强了护患间的相互信任感,提高了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率,调动了患者配合治疗和护理的积极性,对改善预后、减少并发症、延长寿命、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有很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刘喜玲,李玉华,张永丽,初影铭,樊秀丽.如何对冠心病病人进行健康教育.黑龙江医学.2009年第2期第33卷

[2]向宝霞,向云霞,翟秋翎.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的心理护理.河南大学科学报,2006年3月第1期

[3]胡玉华.心绞疼型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观察及护理.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9年1月第2期第3卷

[4]龚佐萍.对冠心病患者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中外医疗.2009NO.01

[5]彩璇.冠脉球囊扩张术并冠脉内支架术的护理.实用护理杂志,1997.3:135

[6]张琳,徐国红老年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支架术后抗护理28例.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3(20):9210

[7]张艳丽,艾秀.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治疗冠心病的护理.中国基层医药.2006年1月第13卷第1期

[8]刘姗,倪贤文等编译.住院病人自行服药与药品管理.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1996.15(1):18

[9]陈茜,刘艳等.老年病人家庭自行服药的弊端与对策[J].黑龙江护理杂志,2002.47(8):53

[10]李沁晏.老年冠心病病人服药依从性的出院健康教育干预.卫生与预防,2008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