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衰竭机械通气病人的护理

/ 2

呼吸衰竭机械通气病人的护理

刘东梅张立新

呼吸衰竭机械通气病人的护理

刘东梅张立新(绥化市第一医院黑龙江绥化152000)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08)19-0067-02

【摘要】目的:总结呼吸衰竭机械通气的护理经验。方法:重症监护室收治的18例呼吸衰竭患者,经过一般护理,心理护理,监测动脉血气分析,合理地使用了呼吸机辅助呼吸,取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结论:通过应用AC、SIMV、CPAP通气方式及综合的护理措施是成功救治呼吸衰竭的重要措施。

【关键词】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护理

1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系2008年1月-12月我科收治呼吸衰竭患者,共18例,其中男10例,女8例,年龄28-67岁,平均年龄41岁。其原发病例为:多发性创伤5例,CO中毒4例,有机磷中毒3例,急性重症胰腺炎3例,慢性阻塞性肺气肿2例,脑出血1例。均给予

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并呼吸机治疗,治愈16例,死亡2例,为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

2护理

2.1做好上机前的准备:患者经给氧及治疗后呼吸衰竭不能改善,需机械通气时,行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前,应向患者介绍

操作方法,机械通气的目的,使患者配合治疗。检查呼吸机各管道是否连接正确、紧密,接好电源和氧源,调节各参数及报警装置,接上模拟肺,确认呼吸机运转无误后,再根据患者情况调节呼吸机参数,连接呼吸机。

2.2严密观察病情及呼吸机的运转情况:观察病人的呼吸频率、胸廓起伏度是否正常,自主呼吸与呼吸机是否协调,胸廓听诊两侧呼吸音是否对称。注意患者的意识、面色、体温及尿量,给予监测心律、心率、呼吸、血压及血氧饱和度,定时监测动脉血气,动脉穿刺定位要准确,取桡动脉或股动脉搏动最明显处为进针点,严格消毒后操作者用拇指、食指分别暴露固定好穿刺点皮肤,进针时针体斜面向上与皮肤呈15°,见回血后固定针头位置抽取足量血标本后快速拔出针头并用棉棒或灭菌纱块按压穿刺点10min,取下纱观察皮肤有无特殊变化。记录呼吸参数,包括给氧浓度、潮气量、每分钟通气量及呼吸末正压等。根据病情调整呼吸机参数,与调整后30min再查血气分析。

2.3人工气道的管理

2.3.1气管插管者每班观察插管距门齿的距离并记录,气管切开的系带应用双带打死结,固定气管导管与颈部。气囊放气前彻底的清理呼吸道内的分泌物,每4-6小时放气一次,气囊充气要适宜,防止气囊充气过多或过少,我们采用最小漏气技术,方法:a、将听诊器放气管处,向气囊内注气,直到听不到漏气声为止。b、然后抽出气体,从0.1ml开始,直到吸气时听到少量漏气为止。

2.3.2吸痰时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吸痰前给予100%纯氧1-2min,可增加机体血氧浓度,提高机体的氧储备,补偿吸痰引起的暂短性缺氧,提高机体对缺氧的耐受性。吸痰时先吸净口腔、鼻腔内的分泌物后,更换另一吸痰管再抽吸气管深部的痰液,吸痰时间不可过长,一般不超过15s/次,两次吸引间隔时间为1~3min,以免加重患者缺氧和引起颅内压升高。吸痰动作宜轻柔,负压不超过-6.65kPa,以免损伤气道粘膜,吸痰管和吸痰用生理盐水每次更换。吸痰期间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如有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明显改变,均要立即停止吸痰。

为了利于痰液的排除,患者每1~2h翻身1次,侧卧90°有困难者,可以从仰卧→左侧卧45°→仰卧→右侧卧45°→交替翻身,用软垫维持体位。

同时利用手腕的力量,手掌面呈杯状叩拍患者背部两肺处,自下而上,自边缘到中央,使痰液松动,容易排出。也可应用振动排痰机,促使深部小支气管部位痰液的排除,更好的改善机械通气患者的呼吸功能,促进患者康复。

2.3.3定时气道湿化,呼吸机加湿器的温度应为32-37摄氏度,每4-6小时给予雾化吸入。用微量泵持续注入湿化液,能将湿化液稳定、缓慢而持续地注入呼吸道,达到有效的湿化功能。用50ml注射器抽取湿化液后连接好延长管,直接连接到导管内并固定,再将注射器固定在微量泵上,调节好推注速度,一般为4~6ml/h。湿化药物根据医嘱应用糜蛋白酶、沐舒坦、地塞米松等。

2.3.4心理护理:患者对ICU环境、工作人员的陌生,许多仪器设备的使用、气管插管的痛苦和机械通气而发音阻,会产生强烈的恐惧感。我们应充分理解、尊重、关心他们,鼓励病人学会用,如:身体姿势、面部表情、手势和书写等非语言交流方式,使患者能进行良好的沟通。在每次护理操作前给患者适当的解释,并将有意义的信息透露给患者,以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2.3.5其它护理:病室内温湿度适宜,温度22-24度,湿度60-70%。用空气净化器来更换室内的空气,每日2次,每次1小时。紫外线照射消毒每日2次,每次0.5小时。呼吸机管道包括所有的螺纹管及接头,24-48小时更换消毒。雾化吸入器管道及药碗,每次使用后消毒30钟。机械通气病人不能进食,给予留置胃管,按时鼻饲以保证充足的能量供给,鼻饲时易床头抬高15-30度,防止食物返流。定时翻身、叩背,保持床铺平整、无皱折、无渣屑,给予口腔及皮肤护理,预防口腔感染及褥疮的发生。

3小结

在使用机械通气治疗呼吸衰竭时,检测监测血氧饱和度与气道压力报警十分重要,对机械通气患者应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和无菌操作,保持湿化和温化,及时清除痰液,加强气道管理和无菌操作,有效就爱你少院内感染提高治疗的成功率。

参考文献

[1]韦晓君王玲华等,COPD患者行机械通气时吸痰深度的探讨解放军护理杂志2006,23(4):9

[2]孙海宏张娟等,ARDS机械通气38例护理体会齐鲁护理杂志,2006(03A):409-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