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中医辨证治疗肾炎水肿疗效

/ 2

观察中医辨证治疗肾炎水肿疗效

李莹,张春戬,杨磊

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150036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中医辨证治疗肾炎水肿的临床疗效。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我院于2013年3月至2014年4月收治的肾炎水肿患者12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中医辨证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对患者进行为期半年的随访,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率。结果根据统计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5.00%(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00%,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35.00%(P<0.05)。结论中医辨证治疗肾炎水肿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且用药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关键词】中医辨证;肾炎水肿;疗效

肾炎水肿是指肾源性水肿,致病原因为肾炎引起水和钠潴留在人体组织的疏松部分,从而引发水肿[1]。一般而言,肾炎性水肿比较容易出现在眼睑部、颜面部以及足踝部,早晨的时候水肿现象最为明显,若患者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则水肿可发展为全身性[2]。目前,治疗肾炎性水肿一般以治疗肾炎为主,而在具体的疗法方面又分为中医治疗和西医治疗两种。据相关的临床病例报道,肾炎水肿的治疗难度比较大,而西医疗法的治疗效果不够明显。我院为提高肾炎水肿患者的治疗效果,选取了120例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进行专项研究,探讨中医辨证治疗肾炎水肿的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于2013年3月至2014年4月收治的肾炎水肿患者120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观察组有男患者63例,女患者57例;年龄为23—75岁,平均年龄(40±2.5)岁。对照组有男患者60例,女患者60例;年龄为22—78岁,平均年龄(41±2.3)岁。经比较,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上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中医辨证治疗:第一,慢性肾炎水肿。根据中医辨证理论,此类患者为脾肾阳虚,所以临床用药应为温阳利水。自拟汤药如下:白术15克、白芍8克、车前子15克、附子18克、茯苓14克、黄芪18克、苡仁11克。如果患者有明显的腹水症状,则在汤药中加入陈皮、木香等行气利水之药。每日一煎,分早晚服用[3]。第二,急性肾炎水肿。根据中医辨证理论,急性肾炎水肿患者分为两类,一类是风寒,另一类是风热。所以在治疗方面要有所区分[4]。对风寒型急性肾炎水肿患者,自拟药方如下:苍术14克、桑白皮18克、麻黄9克、浮萍18克、桂枝12克、茯苓皮18克、藿香叶12克、陈皮12克、杏仁12克。对风热型急性肾炎水肿患者,自拟药方如下:连翘18克、羌活11克、桔梗11克、麻黄8克、蝉蜕12克、赤小豆13克、前胡15克、大腹皮11克。以上两剂汤药均为每日一煎,分早晚两次服用。

1.3疗效判定

痊愈:临床症状全部消失,并且医院复检结果显示患者的身体各项指标正常,随访期间没有发生复发的情况。显效:临床症状有较大的改善,水肿症状完全消失,血肌酐水平有所降低,蛋白尿检查结果显示为阴性。有效:临床症状有所好转,但血肌酐仍高出正常水平,蛋白尿检查结果显示为阴性。无效:临床症状没有变化,甚至出现加重的现象。

1.4统计学分析

患者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根据统计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5.00%,比较结果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见表1。

表1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情况[n(%)]

组别例数痊愈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

观察组6033176456(93.33%)

对照组60211951545(75.00%)

x26.06

P<0.05

2.2根据随访结果,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有9例患者发生了不良反应,不良反应率为15.00%;对照组有21例患者发生了不良反应,不良反应率为35.00%。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在最早的关于水肿的中医辨证理论中,水肿被分为两个类别,一个是阴水,另一个是阳水。而随着中医的变化与发展,水肿的辩证逐渐清晰,到了现代中医发展阶段,临床中水肿的辩证治疗已经趋向成熟。根据现代中医理论,肾炎水肿属于“淋症”的范畴,在治疗方面将重点集中在肾脏,并将脾、肺等脏器与肾脏联系起来,对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梳理,从而找出病因,对症治疗[5]。虽然肾炎分为急性和慢性,但是在中医辨证治疗中,这两种肾炎水肿的治疗主要方向均为利水消肿,区别在于急性肾炎水肿主攻“治标”,慢性肾炎水肿主攻“治本”。而在具体的用药方面,则要根据脏器发病情况来选用药物,宣肺、健脾、补肾是典型的用药方式。本次研究采用了中医辨证治疗法,而辨证结果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脾肾阳虚,一类是风寒风热。对脾肾阳虚型患者,研究中采用了白术、白芍、车前子、附子、茯苓等药物,以达到温阳利水的治疗效果;而对风寒风热型患者,研究中采用了苍术、桑白皮、麻黄、浮萍、桂枝、茯苓皮等药物,以达到疏风、散寒、利水、渗湿的治疗效果。与常规治疗相比,中医辨证治疗体现出了诸多的优势:一方面,中医辨证治疗具有更强的针对性,对症治疗的方式使得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得以提高;另一方面,中医辨证治疗给患者带来的不良反应较少,患者的用药安全性较高。本次研究的结果均证实了以上两点。综上,中医辨证治疗肾炎水肿的疗效好,用药安全性高,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程天厚.中医辨证治疗肾炎水肿90例临床疗效观察[J].亚太传统医药,2014,12(07):60-61.

[2]葛建国.中医辨证治疗肾炎水肿65例临床分析[J].亚太传统医药,2015,24(01):60-61.

[3]李琳.中医辨证治疗肾炎水肿45例疗效观察[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4,11(02):117-118.

[4]刘俊东.中医辨证治疗肾炎水肿的疗效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13,18(25):90-91.

[5]朱莉.辨证治疗肾炎水肿30例[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3,6(04):6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