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职学校种植专业教学改革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6-16
/ 2

浅谈中职学校种植专业教学改革

王玉杰

王玉杰(河南省淇县第一职业高中河南鹤壁456750)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992(2011)06-0000-01

摘要:伴随经济的发展人们饮食结构的改变,对农产品的需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过去的自给自足解决温饱问题向保健化、无害化、适口化、多样化、协调化、平衡化方向发展。这就要求职业教育种植类专业向能满足市场需求的人力资源方向发展。因此种植类专业教学需在课程结构上、教学方式上、考试制度上进行改革,培养现代农业生产技术人员满足市场需求。

关键词:种植教学改革课程结构教学方式考试制度

随着科技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饮食结构也在逐渐发生变化。由过去的自给自足解决温饱问题向保健化、无害化、适口化、多样化、协调化、平衡化方向发展。为了适应这一要求,农业产品市场不仅需要大宗产品,还需要多样的特色产品。这就要求职业教育所传授的知识和技能适应市场走向的需求。可现实状况是种植专业仍以培养传统农业人员为目标,不能与市场需求相适应。以此看来有必要重新调整我们的思维程序,应以受教育者的需要及社会发展对人们的要求为基础来设计课程,教学方式及考试制度。

一、课程结构改革,开发具有复合性与综合性的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决定着教学内容,决定着学生的知识结构。传统的种植类教学仅围绕农产品的生产环节开设相应课程,每门课均强调本学科的理论性,系统性、完整性,导致课程内容交叉重复,严重偏离了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因此要打破原来单一的课程结构,开发能提高学生全面素质和生产经营能力,适应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对知识,技能需求的课程体系,此课程体系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综合性强,知识交叉重复少。如果设立一门以农业生物生长发育规律为主线,围绕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将生物的形态结构、新陈代谢、遗传繁育和影响生物生长发育的营养因素,环境条件等知识体系综合成一体的结合性课程,这样既避免知识间的交叉重复,精减教学内容,缩短教学时数,又能传授学生种植专业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为从事农业生产打下一个基础。

2.技术性课程所占比例增大。职业教育主要目标是为人们提供就业,地位,个人发展上更多的机会。这就要求技能过硬,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开设技能性强,符合市场需求的课程。如:无公害蔬菜栽培技术,新品种培育技术,组织培养技术,林果生产技术,培养现代农业生产技术人员。

3.开设与农产品贮、运、销相关的课程。现代农业的生产以规模化,产业化,知识化为特征,科学技术渗透到农村经济的各个领域,农产品是以品种,质量取胜.规模化生产对人才的需要是:懂管理,善协调,能及时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利用信息转化为生产,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有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具有较强社交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综合素质较高的人才.农产品应以品种,质量和营销方式决定其命运,产品的储存,保鲜与加工技术在提高质量和规模效益中越来越重要.所以我们可以开设《农副产品加工》、《农产品市场营销》、《农业政策法规》、等课程。增强学生的市场信息收集、处理、分析能力,销售能力和创业能力,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市场观念,根据市场需求进行农产品的产、供、销。

二、改革教学模式,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实践教学是职业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操作技能、动手能力的主要手段。农业类专业实践教学一定要走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的道路,尽可能走出课堂,进行现场教学。

农业类专业实行专业实体化,是强化实践教学环节的有效形式。专业实体化,是指教学管理上采取专业组负责制;教学组织上依托学校生产实习基地,实行教学、生产、经营一体化,把专业组办成教学实体、管理实体和经济实体。实行专业实体化,师生共同承担基地的生产经营任务,在教与学的同时,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教师既传授知识,又实地指导生产、经营;学生既学习知识,又直接从事生产经营活动。这样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彻底改变了黑板上种田、养猪的教学方式,突出了实践环节的教学。教学实施时,师生共同根据当地的农业结构特点和农产品市场经营状况,结合本专业的教学计划,制订出科学合理的三年生产经营规划和每年度的生产经营实施计划,计划中所选择的生产经营项目必须是科技含量高、应用前景广阔、便于推广的。这样在基地从事种植和养殖生产经营活动,就既能获得明显的经济效益,又能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

学生在校期间实施家庭致富工程,也是强化实践教学环节的有效形式。学生于入学之初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本地农业产业化特点和资源优势,制订家庭生产经营致富计划,明确具体的种、养、加、销方案。学习期间把所学知识和掌握的科技成果,直接应用于家庭的生产经营活动。教师不仅按生产项目分工指导,而且定期组织召开经验交流会,让从事不同生产项目的同学互相交流经验,解决自己在生产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从而达到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的目的。

三、改革考试制度,加重能力水平考试比例

考试是检验学生掌握所学知识的一种常规手段。以往的职业教育考试采用的是普通教育的知识考试模式,这种方法很容易误导职业教育的教学工作。因为人们常常习惯于将学生考试成绩的好坏作为评价教师教学水平和学校办学质量的标准,学校和教师为了博得好的社会声誉,就会不自觉地让教学活动围着考试内容转。现在职业学校中出现的部分学校不能按照专业教学计划和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授课,学生高分低能等种种现象,与现行考试制度有很大关系。要改变这种状况,就需加大力度进行考试制度改革,推行专业能力水平考试,既考专业知识,又考专业技能。这种考试制度的实施,更符合农业类专业的教学工作实际,能有效地扼制应试教育的弊端,把教学工作引向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和提高全面素质的轨道。

总之,种植教学的改革,应围绕稳固学生的专业思想、提高学生的学习性趣,注重专业特色,加强实践教学进行开展。使我们在培养目标上有传统型向培养现代农业生产技术人员转变,适应市场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