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区开发区学校背景下初中数学有效课堂的研究”课题实施感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0-20
/ 2

“园区开发区学校背景下初中数学有效课堂的研究”课题实施感悟

王友峰

苏州工业园区青剑湖学校王友峰

摘要: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激发学习兴趣、优化教学设计、活用教学方法、营造课堂氛围、落实有效学习、引导自主学习等多种方法和手段进行有效教学,努力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让学生从学习中学会学习,从尝试中学会探索,从探索中学会发现,从参与中得到发展。

关键词:

课堂教学有效教学策略

自实施新课改以来,“减负增效”一直是探讨研究的主题,需要我们认真研究教学的策略,更新观念,发挥主观能动性,钻研教材,把握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改革课堂教学评价的办法,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为了能探索自主、高效、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取得显著成效,在课题“园区开发区学校背景下初中数学有效课堂的研究”的研究下,全体课题组教师在课堂有效性的研究中颇有心得。

一、了解学生、理解教材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条件

新《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因此,充分了解学生,对于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至关重要。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可以避免课堂教学中教与学脱节的现象;了解学生的兴趣所在,可以引起学生与教学内容的共鸣;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可以真正实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初中数学教师既是教材的使用者,也是开发者。因此教师在处理教材时,应树立新的教材观,以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为宗旨,打破固有的授课思路,做到“脑中有课标,心中有教材,眼中有学生”。教师要在认真钻研教材的基础上勇于创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能根据本地区本校本班级学情和教学需要对教材进行改进和补充,大胆对教材进行删繁就简的“再加工”,使教材更加切合学生的学习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课堂教学目标。拟定的教学目标应具体并具有可操作性,应处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如果目标过高或过低,都容易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

二、创设情景、激发兴趣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常用手段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掌握知识和获取技能的主要动因是良好的情境。”合理的教学情境,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1、新课导入情境的创设

教师为了让学生更快地进入学习状态,在课堂教学中可利用各种教学媒体,吸引学生注意,唤起学习动机,明确学习方向。它常用于新课的开始,或新一个单元的学习。数学源于生活,教师要从实际出发以学生感兴趣的情境引入学习的主题,提供有趣和富有数学含义的问题,构筑学习起点,为展开数学探究作铺垫。数学情境可以是包含与数学知识相关的信息,也可以是相关的生活背景,它是沟通现实生活与数学学习的桥梁。创设与现实生活相联系的教学情境,会使学生产生一种愉悦的学习情绪,更乐于学习。

2、数学问题情境的创设

提问有利于引导学生把准思考方向,扩展思维广度,提高思考层次。有效的数学问题能激活学生的思维,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掌握提问的技巧,才能使提问的教学功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以问题引导学习是初中数学教学的重要方法,教师不但要提出可供学生思考的问题,更应该创设悬念情境,使学生置身于情境之中,让学生主动提出问题,产生主动参与的需求。

教师从问题情境出发,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经历思考、交流、举例、归纳的过程,感悟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初步渗透函数思想。

三、民主和谐的师生互动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保障

教育家罗杰斯指出:“教师的态度可以决定课堂教学的成败。”进入初中后,学生的数学基础差异较大,学生对知识理解接受能力也不同,要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提高,因材施教势在必行。因材施教,它是一种教学策略,也是一种教学模式,更是一种教学思想,它强调教师的教要适应学生的学,它的宗旨是面向全体学生,正视学生的个体差异,研究各自特征,制定各自专项策略。学生的个体差异表现为对数学知识的认识方式与思维策略的不同,作为一名教师要及时了解不同学生的个体差异,积极评价学生的创新思维,从而建立一种平等、信任、理解和相互尊重的和谐师生关系,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展示自己的个性能力。对于有困难的学生,教师要及时地关照和帮助,鼓励他们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尝试用自己的方式去解决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及时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对出现的错误要耐心地引导,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鼓励努力改正,争取进步,从而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四、精心设计课堂练习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巩固延伸

课堂练习是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巩固形成熟练的技能、技巧,而且对学生智力的发展和能力提高起着重要作用。课堂练习是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体现,它直接反映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教师在精心设计课堂练习时要遵循以下几点:(1)练习要有目的性,要围绕教学目标进行设计。(2)练习要及时,实现记忆层次的转化(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3)练习要有层次性。它有两个含义:一是教师要根据教材本身的逻辑性以及学生认知的有序性选择练习题,做到由易到难、以简驭繁,既有坡度又有跨度;二是教师对练习题的设计要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既要使中下生“吃得消”,又要使优秀生“吃得饱”。(4)练习要多样化。为巩固概念,选编基础变式题;为纠正差错选编判断、选择题;为拓宽思路,选编多变、多解题等等。同时,练习时教师应有反馈,教师要根据当堂练习的反馈及时给予激励性的评价,对出现的问题,要及时解决,予以纠正。因此,我们必须优化练习,合理地使用教材中提供的练习材料,针对问题,强化练习,运用变式、重构等方法,设计新颖巧妙和具有较高思维价值的题目。

改进初中数学课堂教学,除以上几个方面外,还要从多个方面去努力。只要教师在教学中真正做到了“以生为本”,教学就一定能获得实效。在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多种方式提高教学效率,通过高效的课堂教学,传播自己的教育思想,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认识,这是新课改的要求,也是教师的责任。

参考文献

[1]陈春来谈初中数学课堂的有效教学[J]。数学学习与研究(教研版),2009,(02)。

[2]潘存秀浅谈初中数学理想课堂中的有效教学[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