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代谢异常对心血管疾病影响的研究进展刘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糖代谢异常对心血管疾病影响的研究进展刘洋

刘洋

黑龙江省五常市山河屯林业局医院

摘要:糖尿病是威胁现代人的常见病症,在前期患者往往会出现碳代谢异常的状况,并且从相关医疗数据来看,存在糖代谢异常问题的患者群体在不断扩大,部分患者还会因这种生理异常问题而形成心血管疾病。基于糖代谢异常问题的严重影响,必须及时做好预防,同时还要对其给心血管疾病带来的具体影响进行认识与把握。本文根据对糖代谢异常情况的认识,分析其影响。

关键词:糖代谢异常;心血管疾病;影响;研究进展

现代人拥有了更加优质的物质生活,但是很多人都没有在日常生活中形成良好的作息与饮食习惯,其健康水平逐渐降低,患有各种疾病的概率也随之增加,糖尿病的患病者数量在不断增加,能量摄入、运动量以及体重变动等因素均会提升现代人患有糖尿病的概率,而随糖尿病形成的心血管类疾病直接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安全。本文剖析心血管疾病受到糖代谢异常情况的影响。

1检测糖代谢异常情况

单纯以FBG作为诊断依据将会低估糖代谢异常的发病率。欧洲心脏调查研究表明,根据OGTT阳性的结果,如果只考虑空腹血糖,那么还有1/3的患者将会被漏诊。中国心脏调查结果显示,单纯检测空腹血糖会漏诊75%的糖尿病前期和糖尿病患者。这种漏诊的情况在超重与肥胖人群中尤为明显。与单纯空腹血糖相比,OGTT试验予负荷量葡萄糖2h后的血糖水平更加能够代表血糖代谢异常状态,也是心血管并发症更好的预测因子。然而,近来又有学者得出了不尽一致的结论:对大量的相关资料进行了Meta分析后,却发现并没有令人信服的证据表明IGT进展为心血管疾病的相对危险度比IFG更高。还有人对有心血管疾病高风险的患者进行研究,发现单纯利用空腹血糖会导致糖代谢异常漏诊;联合应用空腹血糖与糖化血红蛋白可以减少对糖尿病的漏诊,但不能改善对IGT的漏诊。不过,也有人认为OGTT缺乏长期可信度。有人研究基于OGTT分层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三个时间段(出院前,出院后3个月,出院后12个月)的血糖水平。出院前34%、31%、34%的患者分别具有正常血糖代谢水平、IGT与2型糖尿病。在12个月的随访结束后,出院前诊断为2型糖尿病的患者只有93%仍被划分为IGT或者2型糖尿病。

2心血管疾病患者存有的糖代谢异常情况

临床中,许多心血管患者有很高比例的糖耐量异常,虽然他们还没有出现任何糖尿病的症状。这种状态一直未被诊断,直到出现严重的心血管并发症才被发现。相似的可见于欧洲心脏病调查和中国心脏病调查。欧洲心脏调查中收集的急性和稳定的冠心病中,接近1/3在研究之初被确诊为2型糖尿病;对未被诊断为2型糖尿病的患者进行OGTT发现,37%有IGT,18%新诊断为2型糖尿病。中国心脏病调查模仿欧洲心脏病调查,得出了令人更加担忧的结果。在募集参加研究的冠心病中,1/3有2型糖尿病病史;对剩下的2/3患者进行OGTT,其中37%诊断为糖尿病前期,27%新诊断为2型糖尿病。

3主要致病机制

3.1栓塞

高血糖问题会使人体内的血液呈现出高凝的状态,如果患者出现了急性的血糖异常状况,其凝血功能可能会随之出现变化,血栓症状就此形成。血糖过高的患者的纤维蛋白原的半衰期时间缩短,血小板会逐渐聚集,为了进一步认识血小板数量与血糖之间的关系,有学者对存在相应病症问题的患者进行了医疗实验,通过使用胰岛素来对其血糖进行控制,完成一阶段的胰岛素治疗之后,患者的血小板聚集问题也被解决。

3.2血管内皮损伤与血管张力

如果患者体内形成大量的一氧化氮,其血管内皮功能会受到负面影响,甚至还会出现失调的情况,而动脉硬化疾病也会逐渐产生。在患者真正地患上心血管疾病之前,往往会先产生血管内皮功能问题,同时一氧化氮原有的生物利用度会降低。给患者进行体外与体内测试之后发现,给其内皮功能带去影响的主要是血糖水平,当血糖水平以极快的速度提升时,内皮部位甚至会产生受损的情况,高血糖同时也会影响到一氧化氮。为了对氧化应激问题,可以运用精氨酸类药品,精氨酸可以抵消部分因高血糖而出现的内皮功能失调的情况。在解决葡萄糖代谢与转运问题时,可以运用胰岛素。运用适量的胰岛素之后,血管舒张的速度可以逐渐变慢,血管具有的实际张力也会被增强,血流量减少,一氧化氮的数量也随之减少。

3.3内皮功能失调

内皮功能很容易受到来自于内质网的硬性,激活内质网之后,内皮功能障碍可能会因此而受到影响。患者的血糖升高之后,内质网会随之产生应激的状况,同时氧化性也会随之增强,患者会因此而产生预后不良的问题,同时还会形成心血管并发症。因此在对糖尿病患者的各种并发症进行预防时,可以从这一角度切入。在患者患病的初期阶段,其内皮细胞可以有效代偿内质网存在的应激问题,随着患者的病情不断加重,糖尿病的各种症状越来越明显,细胞本来具有的代偿功能将会出现失常的情况,血管并发症随之形成。针对患者存在的这种问题,可以给其使用地使用化学分子伴侣与抗氧化剂,利用药物来一致内质网应激问题。

3.4骨桥蛋白问题

人体内的骨桥蛋白属于对炎症能够起到促进作用的细胞因子,其可能会使患病者的动脉系统出现再狭窄以及硬化的情况,细胞外部的核苷酸物质也给其带去了影响,葡萄糖也会影响到骨桥蛋白,为了抑制葡萄糖给骨桥蛋白表达带来的诱导性作用,可以运用阻滞剂以及钙调磷酸酶药品,同时还能够有效保护心血管系统。

由上述分析可知,出现糖代谢异常情况的患者必须被医疗人员充分关注,并根据其具体的异常情况,来选用药品,预防心血管方面的疾病。

4预后标记物分析

有研究提出,在没有2型糖尿病病史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人群中,心肌梗死2d的瘦素水平不仅与心血管事件显著相关,而且可能是唯一一个生化指标来揭示这样的联系。胰岛素抵抗和瘦素抵抗使身体各处的脂肪转移到腹部沉积,通常引起腹型肥胖;脂质代谢异常最终将有可能发展为代谢综合征并引发心血管疾病。蛋白哺乳动物的14-3-3蛋白是二聚磷酸化丝氨酸结合蛋白,参与信号转导和调节细胞内的生物化学反应,它通过多个信号通路调节糖尿病性心肌病。不断有新证据表明,14-3-3蛋白在糖尿病的心血管并发症发挥着关键的作用,在糖尿病性心肌病发展与进程中起着基础性作用。

脂联素是脂肪组织的衍生物,是胰岛素敏感性的重要调节因子,由ADIPOQ编码,可以用来作为代谢综合征和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有学者为此做了一个6年的随访研究,发现年轻人中脂联素高水平的表达可以减少代谢综合征的发生,从而对心血管起着保护作用。

5结束语

糖尿病已经逐渐演变成一种流行性的疾病,其在影响患病者的正常生活状态的同时,还会给其带去一系列心血管疾病。本文以糖代谢异常状况为研究切入点,具体地分析了其影响心血管疾病的情况,这种异常性的生理问题会给动脉系统带去影响,使其形成粥样硬化的问题。因此医生在面对已经出现异常的糖代谢情况的患者时,需做好医疗干预,用合适的药物帮助患者对血糖加以控制,控制血脂异常以及高血压等危险因素。

参考文献:

[1]郭建君,郭航远,池菊芳,潘孙雷,&余瑜.(2017).吸烟对心血管疾病的影响及最新进展.中国全科医学,20(27),3328-3331.

[2]黄丽丽,袁丽,HUANGLi-li,&YUANLi.(2017).芳香化酶对糖代谢影响的研究进展.医学研究生学报(11),1212-1215.

[3]陈超一,赵菁菁,刘广忠,&李为民.(2017).Microrna与代谢异常相关心血管疾病的研究进展.遵义医学院学报,40(1),105-109.018,30(09):958-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