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盐城市阜宁县农村河道疏浚整治工程建设探索与实践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江苏省盐城市阜宁县农村河道疏浚整治工程建设探索与实践

张卫华

阜宁县水务局江苏盐城224400

摘要:加快农村河道疏浚整治,清理河道水生植物,能够创造良好的农村水环境,能够有效提高农田引、排、降能力,为土壤环境提供有利条件。因此,农村河道疏浚整治工程是年度冬春水利工程建设的重头戏,如何做好农村河道疏浚整治工程是各级水利部门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

关键词:阜宁县;农村河道疏浚;建设探索与实践

1阜宁县农村河道疏浚整治工程建设概况

江苏省盐城市阜宁县地处里下河腹部地区,为江苏省苏北平原的一部分,境内地势平坦,河流纵横。阜宁县现有农村河道2557条,其中:县级河道43条、乡级河道688条、村庄河道1826条。近几年,特别是“十二五”以来,我县大搞农村河道疏浚整治工程,对达到轮浚要求的县乡河道进行疏浚整治(县级河道一般10~15年轮浚一次、乡级河道一般8~10年轮浚一次、村庄河道一般6~8年轮浚一次),农村河道貌焕然一新,农村水环境得到极大改善。全县农村河道疏浚整治的目标为:一是灌溉设计保证率达到80%;二是除涝标准达到10年一遇标准;三是水质、环境达到河道通畅、水面清洁、岸坡整洁。做到河道内基本无水草、漂浮物,河道管理范围内绿化、水土保持措施到位。四是做到河道管理主体明确、管理经费落实、制度健全、责任到位,真正实现河道的有效管护,巩固农村河道疏浚成果。

2阜宁县农村河道疏浚整治工程的主要做法

2.1领导重视,强势组织,河道疏浚力度空前。农村河道疏浚整治,离不开各级干部与广大群众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一是及早发动,广泛宣传。阜宁县委、县政府将河道整治作为改善村容村貌和农村水环境的首要举措,每年定期召开全县水利工作会议,部署农村河道疏浚整治工作,要求各镇区乘风乘势,突出重点,全面打响以疏浚整治河道为重点的冬春水利建设攻坚战。县在广播、报纸、电视等媒体开辟“农村水环境整治百村行”为内容的专栏、专题,进行深入宣传。宣传车在交通主干道和村庄道路上巡回广播,造浓加快河道疏浚整治的氛围。二是组织到位,靠前指挥。县成立了县长任指挥、分管领导为副指挥,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农村水利建设指挥部,并出台《全县年度农村水利工作意见》。县四套班子领导从我做起,分头到挂钩联系的镇村,一线指挥,协调落实。每年自秋收秋种结束后,全县掀起以河道疏浚、水环境整治为重点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热潮,县委、县政府多次召开推进会、观摩会,适时部署和改进工作,抓后进、促平衡,为包括水环境在内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三是严格督查,推动有力。督查工作分三个层面:一是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定期、不定期深入镇村,到组到户,察看整治进度和质量,找出薄弱环节,督促整改到位;二是县委督查室全程参与河道疏浚的督促检查;三是从水利系统内抽调干部职工,进驻镇村开展全方位督促检查。

2.2科学规划,注重实效,村容村貌较大改善。农村河道疏浚工程与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休戚相关,我们坚持科学规划、严格监督、狠抓质量,务求实实在在的效果。一是制定科学规划。为保证农村河道整治实施方案编制的科学性、可行性,县组织水务、财政、发改、农业、环保等相关部门,联合编制《阜宁县农村河道整治实施方案》。形成方案初稿后,立即下发至各镇区、街道,由镇区组织相关人员到工程现场进行论证,并提出修改意见反馈至县水务局。二是严格质量标准。牢固树立“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意识,在建设中抓质量,在验收时重质量,在评比时议质量,将标准质量贯穿于水利建设的始终。农村河道疏浚工程严格按照设计的长度和断面标准施工,达到或超过原设计标准,所有工程都按照面平、线直、坡光、角尖、弯顺、土实的要求,不折不扣的实施,确保工程的标准质量。

2.3规范操作,多措并举,保证工程建设规范进行。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加强规范操作,加大督查力度,严把工程质量关,确保工程高质高效完成。一是加强规范操作。水务部门专门抽调专业技术人员,深入各镇区,对列入疏浚规划的河道实地查勘和测量,做到一条不漏、“对号入座”。同时,在《中国采购与招标网》、《盐城水利网》等网站上发布施工招标信息,及时完成农村河道疏浚工程开标、评标、定标工作,并将招标结果上网公示,公示期满后向中标单位发中标通知书并签订施工合同。二是狠抓工程监督。在工程建设管理上,我县各地都做到将实施方案、资金使用和用工情况等向群众公开,县有关部门介入对资金使用的监督,聘请党员和群众代表参与资金使用监督和工程验收,增加了工作的透明度;三是力求资料完备。为了掌握翔实的基础资料,勘测设计单位深入实地,逐村进行测量放样,绘图制表,把工作做在前头。工程开工前,专门召开水利工程技术人员会议,要求除搞好工程建设外,软件资料必须准备充分,达到图、表、文字齐全,每一项工程都必须做到“六有”,即有平面位置图、有横断面图、有测量记录、有土方计算表、有工程图片、有验收证,从而保证了整个工程能够科学合理、有计划、分步骤实施到位;四是严格验收工作。项目完成后,施工单位进行自验,要求做足土方、提高标准,否则不予验收。自验后提请县级统一验收,县成立由财政局、水务局领导和技术人员组成的验收组,认真做好工程验收工作。

2.4建章立制,规范行为,全面落实长效管护机制。农村河道疏浚与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必须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切实加强管理。我县认真总结和借鉴以往的经验做法,狠抓管护措施的落实。一是明确农村河道管护总体目标要求。按照“五有”要求,即:有制度,明确具体实施办法和责任人;有标准,明确各个管护项目的具体要求;有队伍,配备精干高效、责任心强的管护人员;有经费,保障日常管护工作的开展;有督查,通过多种途径推动管护机制的落实。二是建立一支稳定高效的管护队伍。将全县所有农村河道分解到每个村居,村居按照要求配备落实管护人员。根据村居内河道数量等实际情况配备,原则上每个标准行政村管护人员配备不超过6名,其中保洁员5名,清运员1名。将河道划分成片段,每人分工负责一条或一段农村河道管护工作,建立管护责任牌,明确管护责任。三是确保农村河道清洁畅通。对河面、河坡、河岸、桥下等区域由河道管护人员进行系统保洁。河面确保清洁畅通,无有害水生植物,无漂浮物,无未经处理的工业废水、畜禽粪便直接排入河内。河坡整洁,无垃圾,无乱建乱堆乱挖,无乱种乱垦。河道畅通,无行水障碍物,无阻水高秆植物,无挡水圩坝、坝埂。

3结语

今后一段时期,农村河道疏浚仍是我县水利建设的重头戏,我县将科学制订农村河道轮浚规划机制,全面加快农村河道疏浚步伐,进一步完善长效管护机制,全面落实“河长制”,发挥河道疏浚的长远效益,为新农村建设营造良好的水环境。

参考文献:

[1]王小红,王苏杰.对加强河道管理的思考[J].陕西水利,2011,(04).

[2]王春燕,王静.试论加强山区河道管理的必要性[J].水利科技与经济,2012,(06).

[3]朱胜辉浅析内河道疏浚工程施工的措施[J]大科技.科技天地2011(3)

[4]孙小彬河道疏浚工程的质量控制[J]中国新科技新产品2010(8)

作者简介:张卫华(1980年-),男,本科,工程师,主要从事农村水利工程规划、建设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