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红霉素与阿奇霉素的不良反应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2-22
/ 2

罗红霉素与阿奇霉素的不良反应分析

黄纪果

贵州省安顺市贵州天健七十三医院贵州安顺561000

摘要:目的分析罗红霉素与阿奇霉素的不良反应,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保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2月——2015年8月2000例感染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000例患者采用罗红霉素进行治疗,1000例患者采用阿奇霉素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用药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做好统计分析。结果罗红霉素与阿奇霉素所导致的不良反应类型的发生率虽然未出现明显差异性(P>0.05),但是用药不良反应均以胃肠道反应最为显著,分别为85.9%和85.0%;同时,罗红霉素组64例不良反应病例中,年龄>59岁占比最多,而阿奇霉素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年龄则集中在15-59岁,两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临床在对感染性疾病患者使用罗红霉素与阿奇霉素时,应将用药不良反应作为重点关注内容,尤其是胃肠道反应。同时,加强对用药过程的监测,发现不良反应及时停药,并进行对症处理。

关键词:罗红霉素;阿奇霉素;不良反应

[Abstract]ObjectiveToanalyzetheadversereactionsofroxithromycinandazithromycin,toprovideprotectionforthesafetyofclinicalmedication.Methodsaretrospectiveanalysisofourhospitalin2012Februaryin2015August2000casesofinfectiousdiseasesinpatientswithclinicaldata,ofwhich1000patientswithroxithromycintreatment,1000patientswithazithromycintreatment,comparedtwogroupsofpatientswithadversedrugreactionsoccur,anddostatisticalanalysis.Theresultsofroxithromycinandazithromycininthetypesofadversereactionsincidencealthoughtherewasnosignificantdifference(P>0.05),butadversedrugreactionsweregastrointestinalreactionisthemostsignificant85.9%and85.0%,respectively.;androxithromycingroup64casesofadversereactioncases,age>59yearsoldaccountedforthanmost,andazithromycinoccurredadversereactionsinpatientswithageisconcentratedin15-59yearsold,thedifferencebetweenthetwogroupssignificantly(P<0.05).Conclusionclinicaluseofroxithromycinandazithromycininpatientswithinfectiousdiseases,drugadversereactionasafocusonthecontent,especiallygastrointestinaltractreaction.Atthesametime,strengthenthemonitoringofdruguseprocess,foundthattheadversereactionstostopthedrug,andsymptomatictreatment.

[keyword]roxithromycin;Azithromycin;adversereaction

感染性疾病是临床常见疾病,通常需要进行抗生素治疗,进一步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罗红霉素和阿奇霉素均属于抗生素,在临床疾病诊疗中具有广泛的用途。为此,保证两种药物的临床用药安全性非常必要。本研究旨在分析罗红霉素与阿奇霉素的不良反应,为此回顾性分析20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现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2月——2015年8月2000例感染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患者1143例,女性患者857例,患者年龄16-78岁,所有患者均通过相关检查确诊疾病类型,符合我院相关诊疗标准。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情况见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等方面无显著差异性(P>0.05),两组患者可进行充分比较。

1.2排除标准[2]:

(1)年龄>80岁者;(2)心肺功能严重不全者;(3)对抗生素治疗过敏者;(4)精神疾病或交流障碍者;(4)无家属或监护人者。

1.3研究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准确记录后,进行详细的统计学分析。

1.4数据统计

文中数据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表示,资料采用卡方(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资料采用t值检验,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采用罗红霉素治疗的1000例患者中,共出现64例用药不良反应,其中胃肠道反应55例,中枢神经损伤3例,皮肤损伤2例,泌尿系统损伤1例,免疫系统损伤1例,其他2例。采用阿奇霉素治疗的1000例患者中,共出现60例用药不良反应,其中胃肠道反应51例,中枢神经损伤5例,皮肤损伤1例,泌尿系统损伤2例,免疫系统损伤1例。

注:与本组其他不良反应类型相比,*P<0.05;

罗红霉素组64例不良反应病例中,年龄≤14岁12例,年龄15-59岁的患者13例,年龄>59岁39例。阿奇霉素60例不良反应病例中,年龄≤14岁11例,年龄15-59岁的患者35例,年龄>59岁14例,结果见表2。

3.讨论

感染性疾病属于临床常见疾病,往往需要进行抗生素治疗,才能进一步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罗红霉素和阿奇霉素均属于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可对细菌转肽过程产生阻碍作用,进而发挥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效果。通过静脉滴注方式进入到人体其组织,进而快速达到有效血浓度,并在巨噬细胞和炎症位置维持较高药物浓度[1]。两种药物均属于高效的广谱抗菌药物,在临床疾病诊疗中具有广泛的用途。为此,对两种药物的临床用药安全性进行探究是非常有必要的。

本研究旨在分析罗红霉素与阿奇霉素的不良反应,为此回顾性分析20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显示:罗红霉素与阿奇霉素所导致的不良反应类型的发生率虽然未出现明显差异性(P>0.05),但是用药不良反应均以胃肠道反应最为显著,分别为85.9%和85.0%。此项研究结果中两种药物导致的胃肠道不良反应均略高于成咏[2]的报道,但同样能够说明胃肠道反应是罗红霉素和阿奇霉素用药过程中的主要不良反应,胃肠道反应通常在停药后可自行恢复,无需进行特殊治疗。

同时,罗红霉素组64例不良反应病例中,年龄>59岁占比最多,而阿奇霉素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年龄则集中在15-59岁,两组差异显著(P<0.05)。此项研究结果与张雪琴[3]的相关研究结果基本一致,提示临床在使用罗红霉素时,要将>59岁的中老年人作为重点监测人群,而在使用阿奇霉素时,则要将15-59岁人群作为重点监护对象,进而保证临床用药的安全性。

根据权威文献报道,结合多年实际用药经验认为,与红霉素等大环内酯药物相比,罗红霉素和阿奇霉素自身具有较好的药物稳定性,同时抗菌作用比较强,具有良好的抗生素后效应。两种药物使用过程中,发生严重用药不良反应的情况比较少。即使如此,用药过程中也不能忽视由罗红霉素和阿奇霉素引发的不良反应,特别是一些特异性反应。通常情况下,特异性反应主要以免疫学机制为特点,且无法预见,此种不良反应一般与服药剂量关联不大。为此,患者服药时要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进行服用,医师在用药时要对患者本人的药物过敏史进行详细了解,重视适应证及静脉注射溶媒主要程序,并在此基础上加强用药监测,充分避免患者出现用药后不良反应。

总而言之,根据多年工作经验,结合本次研究结果认为,临床使用罗红霉素与阿奇霉素时,应将用药不良反应作为重点关注内容,尤其是胃肠道反应。同时,加强对用药过程的监测,发现不良反应及时停药,并进行对症处理,为患者抗生素用药治疗安全性夯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岳卫刚,全雪靖.罗红霉素及阿奇霉素不良反应的回顾性分析[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4,22:80-81.

[2]成咏.罗红霉素、克拉霉素及阿奇霉素药物的不良反应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5,07:130-131.

[3]张雪琴.罗红霉素、克拉霉素、阿奇霉素药物不良反应回顾性分析[J].北方药学,2014,07:108-109.